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质科普之二:宇宙大爆炸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 宇宙一词的来源

“宇宙"一词源于《 淮南子 · 原道训 》:”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地史学中的宇和宙,对应的英文为Eon和Eonthem,用以描述地质年代和地层。

  • 宇宙大爆炸(Big Bang)理论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约诞生于140亿年前,一个体积极小且密度极大的物质发生爆炸后,喷发出物质微粒和能量。也正是从那时起才开始产生了时间和空间、质量和能量。在大爆炸发生前,既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也没有生命。

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

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

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大爆炸理论认为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短,即应小于14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了这一点。

1929年,哈勃利用当时全世界口径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口径:2.54米),测量到河外遥远星系,发来的光,其谱线有向红的一点移动的现象(就是频率降低),不认为是一个全新的物理规律。沿用1846年多普勒发现的效应,波源移动,引起波长变化,用其解释测量现象,得到星系后退,后退速度与星系距离成比例的关系式,被称为哈勃定律。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1964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在巨型号角天线上,测量到2.7的微波背景辐射,被定义为是宇宙大爆炸的余辉,获得1978诺贝尔物理奖;1989年11月,约翰·马瑟、乔治·斯穆特主持升空COBE卫星,测量到符合温度为2.726 K的黑体辐射谱的背景辐射,再一次认定为大爆炸余辉,并获得2006诺贝尔物理奖。

1999年,索尔·波尔穆特、布莱恩·施密特和亚当·里斯研究超新星,发现亮度衰减更快、红移更大,推理出宇宙加速膨胀的结论,并获得2011诺贝尔物理奖。
  • 宇宙大爆炸理论面临的挑战

对于大爆炸后最初的几分钟,相关的观测严重缺乏,最早期宇宙物质——能量的实际形式很大程度上仍只是猜测。

迄今为止,这场大爆炸是如何发生的——所谓的超新星爆炸的点火方式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感谢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宇宙中的物质为什么能无中生有?
中学生听得懂:2019诺贝尔物理奖(上)—宇宙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万物的开始源于宇宙大爆炸,那么宇宙的早期到底有什么?
宇宙的诞生和结局!
宇宙大爆炸学说
大爆炸——宇宙通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