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人的智慧,成就好的婚姻

她是一代雄主李世民的结发妻子,生前赢得半世深情,死后又赢得半世追忆。

她被后世誉为三代以来最有贤德的皇后,她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孙皇后,一个几近完美的女人。

长孙家族,原本属于鲜卑族,在北魏时期更是皇族宗室,享有殊荣,在孝文帝改革汉化时被赐姓长孙。至此之后,长孙一族也是人才辈出,史书记载称其为:“门传钟鼎,家世山河”。

长孙氏,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便是出生在这样一个贵族世家之中。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她却用经历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完美的妻子,什么样的女子,可以被男人永远宠爱。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在逆境中相互勉励,共同成长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时期的名将,在军事上颇有建树,曾用奇谋分裂突厥,威名在外。

在伯父长孙炽的撮合与劝说之下,长孙晟为幼女与当时的唐国公李渊定下姻亲。

天有不测风云,在婚约定下之后不久,长孙晟便去世了。

在封建时代,父亲的去世,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

更为不幸的是,就在父亲去世之后不久,年仅八岁的长孙氏和她的兄长长孙无忌以及他们的母亲都被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撵出家门。

无家可归的一家人,只得投奔了舅家。

幸运的是,舅舅高士廉对待妹妹和长孙兄妹都特别照顾。

后来,长孙无忌结识了李世民,并且成为了少年好友。

舅舅高士廉注意到李世民从言谈举止之间透露着不凡,眉宇之间尽显英气,所以在他知晓了长孙家族和李家之间的婚约之后,便极力促成此事。

在年仅13岁之际,长孙氏便嫁给了16岁的李世民,开始了互爱互信,相知相伴的一生。

不久之后,隋朝发动征辽战争,李世民的母亲意外病倒,他在军中衣不解带地照顾病危的母亲,就在此时,高士廉因为杨玄感谋反一事受到牵连,被贬外放。

一方是生身母亲,一方是情同慈父的舅父,给正在新婚燕尔的小夫妻极大的打击。但二人在逆境中互相安慰,扶持激励彼此,关系越加融洽。

好妻子,是家庭关系的调和剂

在长孙氏的支持下,李世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之中,安心征战。

武德四年,李世民因为平定四方有功被封为天策上将,位列王公之上。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何况是帝王之家的斗争,更是残酷无比。

此时的李世民身兼数职,威望与势力都直逼太子李建成,这让太子一党如鲠在喉,将李世民视为眼中钉,想方设法栽赃陷害。

在平定洛阳之后,刚正的李世民拒绝了奉命前来有非分之请的贵妃等人,而他的部署又多次与后宫亲属产生摩擦。

在共同利益的面前,太子和后宫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经常联合在李渊面前谗害李世民。

对于次子李世民的表现,作为父亲的李渊无比仰仗这个能征善战的儿子,但同时更是作为皇帝的李渊,对于这样一个常年在外且羽翼丰满的秦王心有忌惮。

眼见着,自己的丈夫在外浴血奋战,父子亲情却被别有用心之人离间。

身为妻子的长孙氏担起了调和剂的作用,她常常在宫内出入,代替丈夫孝顺皇帝,来弥补父子之间的隔阂。

另一方面,她还打点后宫妃嫔,与他们进行交往,为丈夫留存助力。

就这样,在长孙氏的周旋调和之下,李渊最终没有对李世民下死手,为之后李世民的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长孙氏,虽然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但她以女性特有的力量调和着家庭之间的矛盾,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

好妻子,懂得支持丈夫

武德末期,随着李世民的功勋愈发显赫,太子党与之矛盾也日渐加深,双方之间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作为妻子的长孙氏,从未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无条件支持自己的丈夫给他信心,最终也让李世民下定了决心。

在玄武门之变那一天,平日里站在身后支持丈夫的长孙氏更是直接出现在了丈夫的身边,亲自勉励将士。

这一举动让将士们无不感动不已,更加英勇无畏。

而危急时刻,妻子不惧生死,从容相随,也让李世民备受激励和鼓舞,最终取得了玄武门之变的胜利。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曾生过一场重病,缠绵床榻累年,幸得长孙氏昼夜不离,悉心照料。

因感念丈夫对自己付出的真心实意,长孙氏将毒药系在腰间,她发誓如果丈夫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她就立即服毒自尽,绝不孤生。

同样生死相依的事情还发生在贞观八年的某个夜间,柴绍突然进宫报告说有人造反,李世民立即穿上盔甲,而同房就寝的长孙氏见状,不顾自己带病之体,执意陪同丈夫一同进退。

任凭众人如何劝说,长孙氏都坚定不移,直到事情完结才回宫休息。

懂,无需承诺;爱,无需誓言。多少次危难之中的生死相随,胜过千言万语,浓情深意,尽在不言中。

作为妻子,长孙氏深知家人是系在一条绳子上的蚱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丈夫好,就是自己好。

她始终支持丈夫,无论夫妻俩身份如何改变,这份情,始终如一。

好妻子,能够顾及丈夫的感受

李世民常年在外行军打仗,脾气难免暴躁,作为妻子,她不仅能够极好地顾及到丈夫的感受,能够体谅丈夫的为君不易,还擅长疏导情绪。

每次李世民发怒时,她都不会当场制止,而是用不同的方法等到李世民消气之后,她再寻找合适的机会跟他摆事实、讲道理。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当属“朝服进谏”。

讲的是李世民在一次退朝之后因为魏徵的进谏十分难听而大为光火,十分气愤地对长孙氏说道:“有机会,我一定要杀了魏徵那个乡巴佬!他居然在朝堂上羞辱我!”

面对盛怒中的丈夫,长孙氏既没有唯唯诺诺,也没有顺手推舟,而是选择了暂时不理会丈夫。

她退回房中,换上了正式的朝服,在丈夫面前表示祝贺。面对妻子怪异的举动,李世民十分不解,疑惑地问妻子是什么用意。

长孙氏笑着答道:“我听说君主开明的话,臣下就会正直,如今魏徵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

听完妻子的话,盛怒中的李世民立马转怒为喜,从此之后更加重用魏徵。而魏徵在长孙氏的支持下,也变得更加直言敢谏。

明朝首辅张居正还写了这样一首诗赞扬长孙氏的贤良:“用俾房魏,勋庸显彰;煌煌彤管,千载留芳。”

好妻子,懂得教育子女

好的妻子,不仅懂得为丈夫好,为自己好,更懂得如何教育子女。

长孙皇后在教育子女这方面也相当严格,不失为一个好妻子的典范。

她平素节俭,不喜好奢靡,即便是在当了皇后之后,也同样要求自己以及诸位皇子。

长孙氏经常训诫诸位皇子,教育他们以谦恭节俭为先,要求他们读诗书知礼仪。

长子李承乾自幼就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负责东宫的日常开销。对于太子的事情,遂安夫人十分上心,认为东宫的器物尚且不够,多次要求长孙皇后增加东宫的预算。

虽然十分疼爱自己的长子,但长孙皇后深知奢靡之分不可助长,所以她对遂安夫人说:“身为储君,应该担心德行不立声明不扬,而不是担心日常开销的多少。”

好的妻子,能成为一个家庭的福气,教育好子女。

而一代贤后,更是一个国家的风水,能够引领家国风尚。

至此之后,从宫内到宫外,举国上下都形成了节俭朴实的风格,为贞观盛世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同寝同穴,夫妻情深

贞观八年,长孙氏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太宗悲伤不已,亲自为其撰写碑文,并开始设想将来与妻子合葬事宜,决意将来与爱妻同穴而眠。

此后的十数年,太宗再也未曾册立过新的皇后,而对于长孙氏的思念也是与日俱增。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等待十三年的长孙氏终于迎来了与丈夫最后一次相聚。

纵观长孙氏一生,她与太宗从少年相知,青年相伴,共同进退,走过了风雨,走过了春秋。

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圣君与贤后的美名是双方彼此成全和赐予的。

从长孙皇后个人的角度来看,她用智慧获得了一世贤名,更为她赢得了君王的一世深情。

她不争不佞、顺势而为,善于疏浚意见和引导情绪,诠释了什么是完美的妻子。

好的感情,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好的夫妻,彼此成长,彼此成就。

*注:配图来自pexels

*作者:式微。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德皇后[唐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她是唐太宗心中的白月光:生共枕死同穴,留下一段千古爱情佳话
长孙皇后能青史留名,不过是爱之深?
唐太宗最爱的女人长孙皇后
因为深爱她,唐太宗溺爱她所生子女,厚待其家族姻亲
大唐第一位皇后---长孙皇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