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经观察丨把握数字时代人才发展新逻辑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在引发经济社会变革。这场变革,既是对传统产业价值链和生态链的深度重塑,又是一场新业态的重生。经济社会运行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调整,社会人才供需体系面临深度重塑。加大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才培养,建设新型人才体系,将是迎接变革、主导未来经济社会运行的重要抓手。

一、AI等前沿技术重塑工作流程,重塑产业生态,深刻影响经济社会运行方式,人才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

大数据、生成式AI等技术的引入,极大增强生产工具能力,将人力从简单繁复的劳动中释放出来。好处是,人类可以从事更具价值、更有兴趣的工作,坏处则是现有劳动力结构受到冲击。

一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高盛银行预计,人工智能可在十年内让全球产出增加7%,即提高约7万亿美元。埃森哲(Accenture)与Frontier Economics2020年便预测,在人工智能影响下,到2035年,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可提高40%。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一项研究显示,人工智能助手可将客服效率提高14%。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将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20%以上。以农业为例,随着智能化、无人化加速向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渗透,农业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被颠覆。现代农业生产采集种子土壤、农业气象、作物长势和病虫草害等多种信息,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精密导航、无人装备等多种先进技术辅助农业生产,极大提升了农产品单位产量和质量。

二是人工智能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一,简单重复的制造工作被机器替代趋势明显。在一些生产场景中,1个机器人至少可替代10个产业工人。富士康从10几年前便开始引进智能化生产线,逐步使用机器人替代人工。2023年10月,富士康和英伟达宣布联手打造“人工智能工厂”,提供新型制造业“智能生产”平台。韩国已在全球率先推出“机器人税”,以此弥补人类工作岗位被替代后造成的个人所得税收入流失。其二,基于知识和知识逻辑化的工作将被取代。高盛预测,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工作流程转变可能会让相当于3亿份全职工作面临自动化。聊天机器人和智能助手已广泛应用于客户服务体系;购物、银行等很多业务可在线办理,自动驾驶出现,AI甚至可以写剧本、制作音视频。

图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对美国各行业工作影响预测   来源:Forrester research

三是前沿技术催生新业态、新职业需求。其一,数字智能形成新的产业生态。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数据收集和标注市场规模为22.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以28.9%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2年全球数据标注解决方案和服务市场规模为118.3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1.3%。美数据标注领域的龙头企业Scale AI是硅谷知名独角兽,2016年创立,2023年估值已达73亿美元。数据标注师、专业化数据集及AI训练师等职业也应运而生。特斯拉、英伟达等公司数据标注团队达数千人。其二,绿色化催生低碳产业。围绕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形成了新的产业生态。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碳排放核查管理师、碳足迹核算师等新的职业也随之出现。其三,在线生活方式推动新业态。例如,电子竞技。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电子竞技用户约为4.88亿人。电竞行业只有不到15%岗位人力饱和,而类似赛事制播等产业中上游专岗岗位缺口达150万人。此外,生物技术进步打开新认知维度。例如,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和成熟,遗传咨询师职业应运而生。

四是劳动者需要新的职业能力。一方面,世界各国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们已经形成共识:提高生产力的人工智能更符合国家利益。这一理念正在落实到相关政策和实践当中,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实施朝着补充和增强人类技能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数据、AI、区块链、VR/AR等技术正在成为各行各业新的“技术基底”,高度渗透到各类工作场景,深度嵌入到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等环节。掌握这些新技术工具将是未来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OpenAI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80%的美国劳动力可能会有至少10%的工作任务受到大语言模型影响。例如,Adobe Firefly图像生成器可自动填充大量图像背景,将重塑艺术家和设计师创作方式。

二、当前STEM人才供给难以支撑需求,各国展开争夺战

当经济社会日益依赖新兴技术并被新兴技术塑造,工作者也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具备科技知识,接受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STEM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然而,大多数传统领域既有人才并不适应即将到来的工作方式和内容的变化。人才供需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错配。对于国家而言,拥有充足的STEM人才资源将是迎接变革,主导未来经济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

STEM人才短缺愈加突出。这一问题在新兴技术发展较快的国家,尤其是发达经济体更为突出。一是缺口大。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美STEM领域约有200万个职位空缺。而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STEM毕业生仅为80万。2022年底,加拿大统计局发布报告预估2022年至2031年期间职位空缺达数十万。二是特定行业短缺尤为突出。例如,当前美国对懂得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需求暴增。有数据显示,2022年,全美约有5万名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缺口。我国的AI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麦肯锡2023年5月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AI人才缺口将达400万人。三是需求复杂度增加。由于前沿技术的交叉融合特性,导致具备交叉学科专业背景的复合型STEM人才需求大大增加。例如,农田数据处理不仅需要具有农业领域专业技能,还要了解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知识。

STEM人才的薪资水平居高不下是其供不应求的最直观体现。2022年底,美高等教育研究和咨询机构HEA集团发布美大学专业薪资报告显示,STEM专业在专业薪资排行榜上遥遥领先。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各领域、各区域延伸,STEM人才短缺的广度和严重性还将更加突出。

STEM人才培养上升到战略层面。美国政府近期推出的几乎所有与科技相关战略,如《关键和新兴技术国家标准战略》《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量子信息科学国家战略概述》都将STEM人才作为重要部分。此外,美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和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等美高级官员也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强调STEM人才是美科技战略成功的必要组成。

STEM人才成为大国争夺焦点。7月24日,美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一份题为“技术竞争:一场人才争夺战”的报告。报告指出,在大国竞争中,新兴技术开发、使用领先的国家相对于毫无准备的国家将具备压倒性优势。而能否获得足够的STEM人才是决定国家在科技战中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对于自主培养而言,延揽现成的人才无疑是最便捷的方法。实质上,美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争夺STEM人才的战略和行动。美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NSB)2022年发布报告指出,美国需要更多的STEM领域国内外人才,才能支持其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拜登政府执政以来,出台多项吸引STEM人才措施。2022年1月,美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ECA)宣布一项“早期职业STEM研究计划”,促进国外人才赴美交流,此外提供额外培训,强化对STEM国际学生吸引力。而后,更推出新政,使国土安全部介入STEM人才引进,提升行政层级。降低STEM人才归国速度,使政府与企业能够延揽人才,处理相关行政流程。美移民局还更新了“国家利益豁免”政策框架,对STEM人才更加友好,强调面向高科技领域的高素质人才,特别关注那些涉及关键和新兴技术以及“对美国家竞争力和安全具重要意义领域”的申请人。

英国将吸引高端人才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6月,英国签证与移民局发布高潜力人才签证计划,吸引世界顶级大学STEM毕业生到英国工作。2022年10月,英国政府发布新版《数字战略》,将吸引全球的数字经济人作为其中六大支柱之一。

加拿大一直为STEM专业人士提供多种移民和工作许可途径。2023年,加拿大进一步向STEM人才开放大门。5月31日,加拿大移民部宣布启动针对快速通道候选人的类别选择抽签,STEM人才是首要优先考虑的类别。此外,推出“全球人才流动工作许可”,简化高技能科技人才的工作许可申请的处理流程。

三、启示

系统性地培育适合STEM人才培育的生态系统,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一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重新设计、构建教育体系。包括更新课程,引入更多实践和实际学习经验,将科技融入教学过程等。从未来需求出发,进行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更好适应STEM就业需求。在早期教育中纳入STEM元素,鼓励学生追求STEM职业。例如,新加坡小学已开始推行STEM教育模式。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以解决STEM人才短缺问题。芬兰通过实践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数学兴趣。

二是加大对STEM类大学投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从1999年到2020年,我国教育史上进行了三次扩招,由于当时的资源条件约束,社科类专业在其中占据了较多的扩招名额。当前,应将资源向STEM类大学倾斜,加大对其教学设备的投资,在教育机构中建立最先进的实验室、研究设施和技术基础设施,吸引学生和研究人员从事STEM领域研究。

三是制定多种STEM劳动力发展计划,增加STEM人才供给韧性。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发展力度,将职业教育计划纳入地方产业规划体系,确保产业发展中的人才供需匹配。推动终身学习计划,为个人提供提高技能或重新掌握技能的机会,以便在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中保持相关性。鼓励企业投资STEM教育和培训,提供税收减免、拨款或补贴支持。支持STEM在线教育发展,扩大受众并使人才库多样化。构筑良好政策环境,吸引其他国家STEM人才到中国工作。

参考文献:

1. 华经产业研究院,《2022年中国数据标注行业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及重点企业分析》

2. 石亚琼,《向抢了人类饭碗的机器人下手,韩国准备推出全球第一个“机器人税”》

3. 央视网,《农业更智能,无人化正迅速融入农业生产各环节》,https://news.cctv.com/2023/02/16/ARTIwapE3zwh2iSBBdhv3lla230216.shtml

4.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5. Technology Competition: A Battle for Brains,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reports/technology-competition-a-battle-for-brains

6. Financial times,https://www.ft.com/content/cf939ea4-d96c-4908-896a-48a74381f251

7. 美国降低绿卡门槛挽留“数理化”人才:STEM成“万能学位”,澎湃新闻,https://m.thepaper.cn/kuaibao_detail.jsp?contid=1255802&from=kuaibao

8. Forrester's 2023 Generative AI Jobs Impact Forecast, US;Generative AI Will Reshape Far More Jobs Than It Eliminates


作者简介

侯晓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一室

研究方向:科技战略、产业政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业产学研模式:新希望、温氏、金正大、腾讯如何探索
中国人工智能,又一重大创新!AI 科学计算,正引发科研大变革!今
工信部:中国AI企业已超1200家 居全球第二位
72页PPT,详解AI产业人才发展趋势!
李开复:未来十几年,最大的机会一定是弱AI
从无人驾驶无人零售到无人厨房,长虹转型驶入快车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