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所成功举办“第三期硬科技论坛”


2020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与太和智库联合举办第三期“硬科技论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来自科技界、产业界和金融界的多名专家针对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及如何为人工智能提供资金支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深入,除了推动产业不断向智能化的方向转变,也给某些传统产业带来运维、管理、生产等各个层面的颠覆性变化,甚至加速某些传统行业的消亡。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资金、技术的制约,如何为其提供更好的资金支持,加速人工智能在产业中的应用,成为各方持续关注的焦点。本次论坛就上述议题展开,与会专家纷纷围绕议题进行阐释,展开精彩的观点论述和研讨。

游世学

北京中科汇联董事长

人工智能替代简单重复性劳动,如:银行柜员、话务员、电话客服人员、驾驶员等。从2015到2035年,这20年是弱人工智能的时代。弱人工智能阶段容易被替代的工作有以下特征:可重复性工作、快思考工作(5秒能给出反馈与答案的工作)、低协同工作和高危险工作。在这些行业中,能减少人的疲劳和风险,因此,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人工智能企业中的小微企业,不要指望银行资金来支持。银行是一个盈利和风险厌恶性机构。因此,让其大幅度支持高风险的中小微企业,实在是勉为其难。解决之道,在于政府需要帮助银行解决风险降低、进行风险兜底的政策和模式,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企业的资金长期是缺的。初创期的硬科技企业人才和设备贵,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成长期企业的研发资金、市场资金等也不够,需要补充现金流。

针对硬科技企业,银行、基金等投融资机构可以考虑采用人工智能(硬科技)风险对冲或担保基金、科技创新保险基金做支撑,利用银行投贷连动、债贷浮动的创新机制,来进行扩大信贷投放。只有建立灵活处理风险的机制,人工智能等行业的硬科技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赵玉涛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智库专家

当谈到人工智能在一个行业中应用的时候,一定要联想到和它相关的其他行业也在人工智能化。

在零售行业,无人超市和电子商务已经足够智能,带来的是线下批发市场和电子市场的关闭。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也带来了物流的变化,自动化仓储、送货机器人、送货无人机都已经变革了传统的物流模式。可以看到,弱人工智能已经足以改变社会。未来,除了医疗、交通、购物这些生活相关的场景,工业制造、教育等绝大多数行业也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前景而言,只做人工智能的企业,是很难存活的。什么企业能够存活?一定要有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才能活下来。比如,美团、阿里等企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科技企业”了,而是成为了互联网“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是人工智能的土壤。搭建了生态链的、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企业中,将真正诞生人工智能的领跑企业。如果没有生态,只能产生弱的、初级的人工智能。一旦这些企业能够真正做起来,就不需要银行做支持,民营资本会蜂拥而至。

沈仲军

清华同方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

在资本追逐风口的时代下,我们应该反思是否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我们应该拥有辨别人工智能是否可以为我们所用的能力,这是要发现我们自己的认知。每一个人,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只有先突破自己的认知,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另外,我们需要首先关注老百姓的刚需,例如农业、健康、安全等维度来发展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业是分层次的,国家解决的是刚需,卡脖子的技术,中小企业解决的是应用层面的问题,两者结合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马辉

安信证券保荐代表人 

从投行的角度来说,目前商业逻辑和模式还没形成,很多的企业是亏损的。未来人工智能将会是通过技术的嫁接,对传统行业进行升级和改造,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对于二级市场而言,让市场推动而不是政府指导,资本市场遴选一些好的企业,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方式匹配企业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促进技术进步。

杨静  

新智元创始人、CEO

以往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场景是狭窄的,互联网、金融、交通与安防领域,提供了超过50%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其次是消费电子和教育医疗等。但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制造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只有5%左右。因此,人工智能对中国传统产业和实体经济的赋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人工智能与工业的融合,将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航道。预计到2025年,60%的企业业务流程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2019年我国中小微企业总数在1.2亿左右,其中拥有智能设备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只有300-500万,占3%左右。可见服务于企业的智能化,AI才能挖掘出数字经济引擎的最大价值。

OpenAI的报告显示,AI算力在2012-2018年间增长了30万倍以上,OpenAI今年还推出了1700亿参数的GPT-3预训练模型,微软给 OpenAI 提供训练用的是一台排名全球前 5 的超级计算机,GPT-3 的训练成本因此高达近1亿元。可见AI在算法和算力两个领域都处于爆发前夜。中小企业也必须跟上节奏。不然很可能被取代。

谭铭洲  

远望智库人工智能专家

现在所有企业都用互联网,那么哪些真正能够被称为互联网企业?我觉得是平台入口公司、能对互联网能够进行底层赋能的公司和做技术的公司,这些公司对人工智能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未来几十年,所有行业都会被AI赋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数据产生多的地方,可能会被提前颠覆。而且人工智能改变的不是行业本身,是更深层次的规则。

在投资方面,如何定义人工智能中的核心资产,是很重要的,不然很难确定拿什么来抵押。算法和数据,都是人工智能的资产。以抖音为例,在美国受限后,商务部提出将其算法作为限制出口的技术。以前没办法评价互联网企业的资产。产业升级后,技术、产权都能作为资产。

孟弘  

招商局集团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

AI的发展需要数据驱动及算力和算法的支撑,其中数据驱动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把目前较为广泛的行业分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中,我国工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工业互联网中AI的应用面还较为狭窄,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服务业中,我国的发展是相对较快的,主要在于消费互联网。

那么,AI会对那些行业产生颠覆性变革?长期来看,会对所有行业产生巨大的颠覆性作用。短期来看,能够为数据驱动、能够采集到数据、拥有足够完整的数学模型的行业从业者,容易被取代。如金融行业,金融行业的投顾、审计等工作能够被数据定义、有明确流程,因此比较容易被颠覆。然而有很多创造力、包含很多不确定性的工作难以被取代。比如研究工作和文学创作,这些智力密集度高、创造性比较强的行业不容易被取代。

如果需要让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聚焦基础层,比如美国卡脖子的技术。把美国的出口管制清单拿来,里面限制的技术,就是我们最应发展的技术。

张科峰 

太和智库常务理事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把人类的思维放到机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在高科技、专业服务、金融服务、零售、医疗、物流等行业最容易产生替代,给汽车、物流、网络安全、交通、营销、防务等带来颠覆性变革,但在高智力加工、强监管的行业(如金融)和基于个人服务与创造力相结合的行业很难实现替代。

李鹏飞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未来人工智能将对全行业带来巨大变化,不论是新兴数字产业,还是建筑、制造、农业等传统产业。人工智能的实现需要有数字化基础,因此不同产业被人工智能变革的顺序会随产业数字化的难易程度而改变。人工智能改变产业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仅因为产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爆发需要时间,人工智能在产业的落地也需要时间,而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产业中的适配性应用也需要时间。

刘义华  

太和智库研究员

目前人工智能企业的抵押物、期限、价格等因素不太匹配银行的要求,但是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技术转型升级、AI赋能这些领域会持续关注,并且加大投资的支持力度。非常看好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应用,但是使用这项技术用来提高生产力的企业还有大量的空间可以挖掘。我们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需要民间资金的介入,另一方面更需要顶层设计,通过设立基金、提供政策等方式,提高市场的动力。

编辑丨 刘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腾讯投资数据服务商相数科技,为腾讯AI加速器三期项目
腾讯再投两家人工智能公司,助力传统行业完成数字化升级
清华发布《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格局》,398家AI企业的蜕变
人工智能应用于安防行业历史发展及现状
《2019中国人工智能独角兽白皮书》发布
【罗格朗 今日看点】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建设火热,AI发展未来可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