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芪、人参、炙甘草是“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
userphoto

2022.10.06 湖南

关注

有朋友不理解李东垣说的黄芪、人参、炙甘草是“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今天和大家汇报一下我的一点看法。

《灵枢·经脉》说:“足太阴脾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因此,能够食气入胃,浊气归心,中焦受气取汁,化而为赤,是为血。

正常情况下,脾经不断将水谷精微上奉心脉,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这就是《六微旨大论》所说的“君火之下,阴精承之”。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君火,指的是心火。阴精,指的是脾所输送的水谷精微。

《五常政大论》说:“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脾气一衰,阴精不能上奉,则心火偏盛,沿脾经支脉下降脾中。这就是李东垣所说的“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脾气既衰,又被心火所乘,水谷之气将绝,人岂能不夭。

土为湿,心火乘土位,湿火相合,则生湿热;心火偏盛则烦热。

究其根本,在于饮食劳倦伤及脾胃,导致脾胃虚衰,元气不足。

所以,治疗这种湿热、烦热“大忌苦寒之药,损伤脾胃”,“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气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

黄芪、人参、甘草,都是补中益气的药物,而作用各不相同。

脾属土,肺属金,脾胃虚弱不能生金,所以李东垣说,“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所以用黄芪补气固表,以防元气外泄。

肺气虚则喘,用人参补土生金以治喘。

炙甘草补脾胃之气,同时用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

《脏气法时论》说,“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写之”。所以,黄芪、人参、炙甘草甘温之剂可以泻心火,除湿热烦热。

中医治病,灵活多变,未必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甘温除热法值得我们学习继承。

易水学派的著作,尤其是李东垣的著作,并不好理解,但非常有价值。推荐大家学习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
中医名方“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爱好中医者值得收藏研读!
《脾胃论》用“补中益气汤”(三):方药化裁,升阳散火除湿益胃
【分享】富津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案例
悬壶先生再论方剂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卷中·饮食劳倦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