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尽信书不如无书丨也谈正手上旋球

不屈不挠勇夺年终世界第一的纳达尔,注定要为网球运动史添上这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神一般的存在,闪耀在人们脑海的是他正手惊天一击的上旋球,和那绕头随挥的标志性动作。据说他的上旋球每分钟最高能达到5000转,犹如发射的导弹般精准地炸响落点。这让许多职业选手都只能望球兴叹,连其他三大天王接这种球,也须得提起十足精神小心应对。而我等业余网球爱好者,目瞪口呆后的表情多是:惊为天人!或用一句网络语来总结:只有纳豆才能达尔!这也让人不由地思索:如纳达尔当年不挣脱一般网球教科书的桎梏,他就很难练成这令人生畏的独门绝技。因为,普遍的经验只有与个体的特殊性相结合,才可能创造另一种新的完美。

仰望星空,脚踏大地。业余玩家的进阶之路,就是如何把球练得更精道些。大家知道,正手平击球冲力虽大,但无十足功力则很难驾御。而正手击上旋球,过网容易还不易出线,这也就成了许多人的不二选择。而我读过的一些教学资料,却都要求击上旋球时,拍面要击中球的后下部,然后依靠自下而上向前上方挥拍的力量将球提拉呈上旋出手。而我练习实践过有年,事实证明资料上的这种要求根本不妥。因为击上旋球的拍面迎向击球点时是稍关闭的,即使是与地面垂直,也根本无法击打来球的中下部。如果一定要击中下部,就须让拍面打开,而上仰击出的球便只能往天上飞了。

另外还遇到的是,一些教材在强调某一方面问题时过于极端,从而忽视了另一方面,易使学习的人顾此失彼。譬如,有资料说,在击球过程中屈膝、蹬地和来回转体所产生的身体惯性才是发力的根本,这没错。但紧接着又说,手臂仅仅是在此惯性的带动下去完成控制球拍走向的任务并保证球拍不乱晃。把手臂的主要作用说成是便于控制球拍、对抗来球、协调发力动作而非真正地去发力。由此有些人便将转体形容为转动的搏浪鼓,而手臂只是被甩动而自身无动力的、只是牵着小锤(即球拍)细绳而已。这看起来是很形象,恰恰忘记了告诉我们持拍手在击球时的重要作用。

所以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鲁迅也曾指出,读书不经自己思考便是脑子给别人跑马。其实我们常说挥拍击球的“挥”,本身就是一个发力动作。这是击球中屈膝、蹬地及转体到挥拍等动力链中的重要一环,正是靠这一挥,才让身体动作所有的惯性动能形成合力作用于拍头,让拍头真正如鞭子似的甩起来。细看纳达尔的正手击上旋球,在挥拍向前向上即将加速前有个细节。此时他会将握拍的手腕后屈一下,使拍面落后于手腕更多点,以便更有效地甩出个扇形,以完满的角速度击球。即便是一些业余玩球手,在挥拍时也是先慢后快,在拍面离击球点20公分左右才突然加速,让拍头甩出。不能设想,如没有手臂的作用,所谓的爆发力从何而来?如手臂不需发力,哪还有那么多职业球员会拉伤肩部肌肉?如此等等,就不在此展开谈了。

正手击上旋球,曾风靡一时的还有雨刷式。其好处是过网稳,又几乎不会出界,随挥后绕身收拍,动作也漂亮。但因击出的球多侧旋,给对手威胁不大,便慢慢风头不再了。如果将这“雨刷”由向前的横向摩擦改为向前向上的摩擦呢?我已实践了一段时间,用的是西方式握拍,拍面稍关闭,击打来球的中上部位,侧身发力顺势向前向上刷,确实能加快上旋球的转速。其它的要求与雨刷式相似,只是刷球的方向变了。另外就是随挥尽量往高走,虽不要求有纳豆的那种绕头,收拍也要在持拍手异侧的耳部以上为好。将这些说出来探讨,是因为大多球友从悟性和体能上都比本人强许多,让人不妨一试,可能会击出更好效果来。网球技术水太深,只能借用敢于创新的深圳人常说的一句:允许试验,也允许失败!(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牧鸟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球正手上旋击球最重要的三个关键点,手腕千万别动!
网球入门-选择适合自己的握拍方式
网球技术问题大全!附解决方法!
第1章 网球预备知识
想学习德约科维奇的强悍正手,看这一篇就够了
【打网球教程】第二课 正手击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