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希瑞:我所知道的孙犁
userphoto

2023.09.26 四川

关注

作者:陈希瑞

孙犁,原名孙树勋,著名作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著有《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白洋淀纪事》等作品。

孙犁高中毕业后,父亲托人在北平市政府工务局为他谋得一雇员职位,后来局长易人,几个月后便被免职。后到安新县同口完全小学当教员,教六年级语文和一年级自然,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

抗战爆发后,孙犁在冀中区办的抗战学院任教。后调阜平,在晋察冀通讯社工作。此后,在晋察冀文联、《晋察冀日报》、华北联大做过编辑和教员,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并以此为阵地,发现和培养了不少青年作家。

我年轻时,十分喜欢孙犁的作品,喜欢他的写作风格。初中时,就被他的一篇语言洗练含蓄并富有韵味,有着鲜明的革命主题和强烈的抒情美学特征的《荷花淀》所深深感染。高中毕业后,我在公社党委上班,单位每年都会订阅不少党报党刊,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八十年代,孙犁的许多作品,都是发在这些报纸的副刊上,包括“芸斋小说”,只要看见,我便如获至宝,都会一一剪下来,粘贴在一个本子上。出于对文学的爱好以及对孙犁先生的崇拜,我曾萌发过给如日中天的孙犁先生写信求教的念头,但处于自卑的心理作怪,信写了一次又一次,终究没有写成。

在后来的一些报章中,我看到了更多的对这位文学大师的溢美之词,对他那清新淳朴的文品,一清至骨的人品及人格的赞颂。当我在文学园地里蹒跚学步,胡乱涂鸦的时候,曾看到孙犁的一篇美文《黄鹂》,几次三番拜读之后,也萌发了写一篇有关黄鹂的散文的念想。后来便根据儿时的一段亲身经历,写出了一篇《黄鹂鸟婉丽的鸣声》,表达了自己对儿时生活的追忆,以及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赞颂。因得知孙犁当时主持《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编辑工作,便不知天高地厚的将稿子投给了《天津日报》,没想到,一个多月后便有了回音,收到文艺副刊老师写来的亲笔信:

陈希瑞同志,你好!

此稿原准备刊用的,但总觉得结尾不好,不知能否改动一下?或有其他新作也可以寄来。

1992年1月8日

这封信不知是否出自孙犁之手,还是某编辑同志所写,因无署名不得而知,尽管我的稿子最终未能刊用,但从这封信函中可以看出,孙犁所主持的天津日报文艺副刊对于一个无名小卒所给予的殷殷期望,更可看出他呈献给无名之辈的是一副热忱,真诚的面孔,一种可贵的敬业精神。

正如有作者为纪念他所深情描述的那样:“孙犁是位让读者放心的作家,是读者可信赖的作家,他用心血酿就的文字滋养着每位读者的心灵,他把全部身心都融在了他所钟情的文学里。他唯恐让读者失望,小心翼翼地守望着文学的绿洲,不允许丝毫的污秽侵入,好多文学青年把他当作一个灯塔。他其实更愿做小小的灯盏,或者一个不起眼的火炉,照亮着温暖着一个个弱者。”

“老夫聊发少年狂”,出于对孙犁先生的热爱,不久前,我网购了不少自己喜爱的文学名著,其中就包括孙犁先生的《风云初记》和《芸斋小说》。这本薄薄的《芸斋小说》,封面只有一幅极简的画,是毛笔在宣纸上洇染的一书、一杯、一盆花而已。《亡人逸事》《小混儿》《无花果》《冯前》《一九七六年》《续弦》……所有这些,我过去都看过,这回重读,仍如新见。

孙犁的文字是不朽的,让人常读常新。

作者简介:陈希瑞,网名神仙哥哥,山东省青岛市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平度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大地文学》《火花》《青岛文学》等海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和文学平台小说散文1000余篇。

作者简介:陈国兵(笔名埋剑煮酒),男。四川省作协会员,成都市作协会员,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微电影协会副会长兼总编剧、四川省动漫专委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布衣孙犁的办刊之道
【散文】从文随笔/陈希舟
【推荐诗人】郭荼|​人生渡口(组诗十首)
​副刊蜕变||刘学友
【西南作家诗词】曾令琪/春兴八咏
白云上的轻骑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