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依依:父亲·馒头和花|散文

邹荣华:击穿心堤的照片|诗歌

图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昨日回到小山村,看望我的双亲。
平常日子,父母住县城。因小妹夫妇俩在外地上班,县城上学的儿子需要有人照管,所以,年迈父母就承担了照料小外甥的任务。小县城,热闹、嘈杂,最难熬的还是伏天。县城的伏天热得人无处逃遁。趁孩子放假,父母忙里偷闲,热里偷凉,回到大山深外自己家里。
父母一回去,就有了家的样子。
这次回家,我提前两天就电话母亲。
那天,电话母亲一听我要回去,声音立刻变得欢快起来。听筒里,我能想象到母亲兴奋的样子。母亲老了,在儿女们面前越来越卑微。大概,年迈的母亲盼儿女,和儿女小时候期盼母亲一样。面对兴奋的母亲,心底隐隐感到一种不安。因为,我只所以提前电话母亲,不为母亲提前有所期盼,只为让父母能有宽裕的时间给我蒸锅馒头,我好带到县城吃。
因为,我渴望吃到母亲大铁锅蒸的馒头。
近年,一来父母上了年岁,再则他们住在县城。除了大一点的节气,已经很少能吃到母亲蒸的馒头了。写到这里,陡生一阵伤感,——以后,吃到母亲馒头的机会恐怕越来越少。父母都七十多岁的人了,他们总会有干不动的那一天。——那么,以后儿子又会以一种什么方式想起我这个当妈的。
有时,我也想,痴迷于母亲的馒头,或许是对母爱的一种依恋。
平时,和母亲通话也不是太多。相比于母亲,父亲通话更少得可怜。父亲是一家之主,电话应打给他,况且他是十分在意这样的事的。可是每次拿起手机,看着父亲的电话,我会纠结一阵子,最后,还是习惯性地拨给母亲。拨通父亲的电话,该和他说些什么呢?他说话还是那么严厉吗?生活中,父亲本来话不多,电话里就更少了。母亲不同,她能找到很多话题:东家养了一群羊,西家的房子翻修了……
父亲是个传统而保守的人。每每和父母在一起,我留意到,有电话打给母亲,母亲一接电话,他会放下手里的活变得很专注,并流露出一种近乎是羡慕的神情。母亲在电话里讲的越起劲,父亲的眼神越暗淡。这样的眼神总让人心生愧疚。可是,过后……
现在的水泥路行驶起来快多了,上午9点多我就到家了。
推开大门,看见母亲与父亲正坐在自己的小院里吃早饭。他们只要一回到山里,就过起农耕般的生活,早饭一般都是九点多才吃。母亲一看见我,就开始招呼。父亲一如既往不吭气,蒙头吃着碗里的饭。母亲拿起盘子里放着的半个馒头,递给我。说是半个,其实比县城一个馒头还大。我接过母亲递过来的馒头,目光却偷偷瞄着父亲碗里的饭:黄黄的玉米粒,白色绵软的土豆,鲜绿的几根豆角,碧绿小葱点点浮在上面……
那是家乡的味道,母亲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味道——“嬷,我也吃一碗饭。”父亲碗里的饭引起我强烈食欲。“唉呀,你爹嫌我做饭,老是剩饭,现在都是他做饭。”父亲听见我想吃饭,赶紧将筷子搭盘子沿儿,把手里端着的一碗饭送到我跟前:“我刚端起来,没有吃几口。”父亲说。
几十年来,父亲第一次用这么温和语气跟我说话。一时间,我反而感到了不习惯。“你吃吧,其实我不饿。”说完,我大口大口吃起母亲递给我的馒头。
哦,原来这是父亲做的饭。
看父亲吃完了碗里的饭,我赶紧伸手接过他手里的碗。
母亲跟在我后面一前一后走向水池。我们俩一边刷洗碗筷,一边拉着家长。“嬷,这会儿都是我爹给做饭吗?”我问道。“嗯,现在咱家里的活都是你爹干。”母亲轻声道。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轻时,母亲跟着父亲吃了很多的苦,现在,父亲以一个农民最朴实方式表达他对妻子的那份感激与深情。

推开里间门,我把洗好的碗筷放进碗橱,母亲手里拿着两双筷子跟在我后面。“你快看看你爹给你蒸的馒头!”母亲一边说,一边早把覆在馒头上的一块笼布揭下。只见,一篦子馒头安安静静围成几圈儿。中间空隙处的两个馒头格外醒目。再看,围成圈儿的馒头,亦如一瓣瓣绽放的花朵。恍惚间,眼前浮现出小时候我们兄妹围圈儿坐在爹娘身边的情景。
看着松软白净、温温柔柔的漫头,心里一阵温暖。这么讲究、利索的活,不是父亲又能是谁?母亲要强,她的心思都在儿女的学业与工作,母亲不喜欢做家务,既便做也是马马虎虎。不过,母亲很钟情于绣花。父亲就不同了。他没有母亲那么重的名利心。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他总能静静心心把一件顼碎小事做到极致。
“昨天我和你爹整整蒸了多半天的馒头,我就烧了烧火,别的都没做。他怕揉不到面,蒸不好,就一个劲地揉。都快揉出花了。”母亲看似轻描淡写地说。母亲聪明有思想。其实,她的用意我清楚。她能看不出父亲与我的那点梗,她能不明白父亲对我“无情无意”?不过,父亲内心深处的那点柔软,母亲是最了解的。
“你爹怕馒头晾不好,路上不好带,早早儿就晾在篦子上。”“你爹给你从树上摘了些栗子也安顿在塑料袋子里了……”
看着这些圆润精致的馒头,我能想象出父亲为我蒸馒头的专注与深情。多少年来,虽然我与父亲少交流,但内心深处对父亲的牵挂反而与日俱增。父亲老了,但特别想出去走走。这一直是我的牵挂。父亲,其实,我几次想陪你出门走走,可担心你的拒绝,一直不敢说。年龄大了,越来越理解父亲。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父亲一辈子耿直顽固、虚荣保守,死要面子。我孝父亲,但不顺父亲。我曾将他的虚荣心打了个落花流水。想来,我太任性,太自私。
好在,现在明白也不晚。
可能,是父亲曾经在外面工作过缘故,老了的父亲在生活上十分讲究。两位老人特别痴迷《父母爱情》这部电视,他们俩前前后后把这部电视剧看了十来遍。其实,现在父亲对母亲比江德福对安杰还要好。父亲干什么有什么的样儿。他烙的烙饼好吃、熬的大锅菜好吃……现在蒸的馒头也好吃。这些母亲都比不上。小时候,记得母亲说她,最不愿意做的是——做饭,不想把大把大把时间用在吃上。可是,她偏偏给一家七口人做了一辈子饭。所以有时候,人喜不喜欢做某事,与你该不该,或要不要做某件事是两码事。母亲的要强与不满足现实的心与父亲形成巨大反差。这样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很和。
大门外有邻居喊母亲。母亲急急慌慌走出去。

邻居一走进院子,就被父母的小院吸引。她这儿看看,那儿望望,嘴里还住发出“啧啧,啧啧”赞叹声。父母的小院不用说外人,就是我看来了会发自内心的赞叹。父亲的小院真是太美了!小院里的玉米、黄瓜、西红柿、豆角、丝瓜、茄子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相互缠绕生长着。而围着这些农作物,父亲栽种了各式各样的花。玉米与花高低错落,俯仰生姿,让人赏心悦目。邻居的目光落在我家大门口那棵硕大的、开着的紫花上。
“你家这是什么花?从哪弄来的?”不等母亲回答,邻居大娘又开始一阵惊叹:“你瞧瞧,你瞧瞧这紫花开的。”
“这棵每年长的又好,花开得繁。他爹怕花被风吹倒,都用树枝绑起来。”
“唉呀,还垒着花池子,志刚就是细心。”
“细心什么,那棵花年长了,冬天不管它,也冻不坏,花从春天一直开到后秋。别的花都谢了,它还开。”
“这么好的花。市里我家外甥去自由市场买回一棵花,高兴的屁颠屁颠捧手里。我一看,那是什么花,就是咱村野地里长的猪耳朵草,中间窜出一串一串的籽。”
“这也是野地里的花,我家依依,那年从河里移回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花。”母亲说。这棵花少说也有十年了。那年,我去河对岸摘豆角,走下大坡,远远看见小河中央一大片紫。我被那片紫深深吸引,走近河边,没有一丝犹豫就脱了鞋,深深浅浅走向那片紫。只记得那棵花根扎的很深,我费了很大力气……
母亲说,父亲对这棵花格外的用心,因为花长得高,父亲担心倒伏,就在花的四周做成篱笆状的栅栏。
直到现在,一家人也不知这是棵什么花,只知道这棵花生命力顽强。
送走邻居,母亲拉开冰箱门,再一次让我惊喜,里边放着母亲蒸的各种各样的花馒头:有面人,有绵羊,还有苹果、桃子和梨子。面人咧嘴笑,绵羊翘尾巴,桃子红了嘴,梨子……
母亲把花馍和父亲蒸的馒头一并给我收拾好,放在在桌子上。
时间尚早,母亲与父亲又要忙忙乎乎地给我做午饭了。
我凝视着,这一对穿梭于鲜花丛中的老人,泪流满面。花开花谢,岁月更迭,惟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才是天长地久。

【作者简介】依依,中学语文教师。躬耕教坛,如履薄冰。皇皇数载,毫无炫耀之资,惟教学之余,寄情于阅读,而阅读亦予我最大收获与愉悦。浅酌低吟,喁喁独语,竟也流淌出条条情感小溪。人有所往,心有所向,汉文字的魅力,吸引我想做一名写好字的教书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好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父亲的拐杖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我欠父母不只一碗煲仔饭
父亲的石头
323期 《绝非偶然》 第五章【漳河文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