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钦富:梦?奇迹?|散文

谢志荣:庐山诗笺|诗歌

文/曾钦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11”号,是那些年人们对出行的主要“家什”——两条腿的谐称。今天,这“11”号人们已主要用作闲暇散步、强身跑步、健身走步、旅游登高了。
我是“大跃进”年代出生的人。打记事时起,只知道人们出行主要靠“11”号。乘坐公交电车、公共汽车,那是有些奢侈的事儿——尽管每站(约三、五公里,比如两路口站到鹅岭站或肖家湾站)只需二到四分钱。
上小学时,每天我必须用“11”号——两条腿,去歇台子为体弱多病的母亲打牛奶。从肖家湾的家到歇台子牛奶场,来回十多公里,我几乎是小跑着去完成那尽孝的使命的,因为家里还有家务、家庭作业等着我。
后来,母亲随父就业,同在歇台子建筑构件预制场工作。天天上下班,父母穿单位发的平筒雨鞋,用“11”号来去预制场和家,如此不知往复了多少年。
乡下的舅舅、孃孃,来我家探访——多半是来向母亲求助的,尽管那时我家也时常借钱度日,或寒暑假我和哥去舅舅、孃孃家“玩儿”——实则是做小帮工,都大半用“11”号走铁道、爬山,小半坐公共汽车。从出发到抵达,必须起早花上半天时间。舅舅、孃孃家在中梁山和跳蹬的山里。

高中毕业,我当知青下到巴县石庙公社中心大队二小队,回一次城里的家那个难,提起就叫人落泪。当时,每天仅一班的燃气包公共汽车,只通到跳石公社或仁流公社,我不管从其中哪个公社搭车回城,都得凌晨两点操起“11”号从生产队出发,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头顶星光,手执打狗棍,翻山越岭,经过一个又一个恶狗狂吠的村落、院舍,横穿过三个公社——比如石庙公社的部分、陈家公社、跳石公社的部分,七点钟前赶到跳石汽车站上车。
从有公交的地方到城里的家,车费总起来也就几毛钱的事儿。但那个时候,几毛钱对我,对我的父母,可是笔大钱!以至一次我和隔一匹山,同为知青的哥结伴回家,选择全程用“11”号回城里的家。但这次的回家路,差点儿成了我的断魂路。就在我们艰难行进至回家路的城乡交界段,天几近完全黑了下来。我和哥爬上一个种满包谷的山坡,准备就着包谷林歇息下或过夜。两人不吃不喝走了一天的盘山公路——也不知那天我哥俩为何选择了沿盘山公路回家的路线,我已有些踉跄,呈虚脱状,屁股刚着地,就昏了过去,吓得哥赶紧一连扒下几个半生不熟的包谷,掰成节节往我嘴里灌汁液,还不时掐我人中,我才……

两年后,我返城做了建筑工人。那时,我家住石桥铺,上班的工地大都在石油路、六店子、大坪、马家堡一带。为存钱,我不买公交月票——五元的月票钱几乎是我月薪的三分之一,上、下班都劳烦“11”号。这个时期,就是赶“时髦”去两路口山城电影院看夜场《流浪者》、《追捕》、《佐罗》……往返也是操“11”号一路狂奔。当时似已开通公交“夜班车”了,但线路、班次有限,还收班早,车费较白天贵。至于打的来去饱那些“时髦”的眼福,那是绝对不可想象的事儿!
有道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之后的年生,我的“11”号,开始连连交上“好运”——实则是赶上了国人共知的好时机。
首先是出入、上下班大多乘坐公交——比如2路、4路电车,9路铰接加长柴油公交,不再完全扭倒“11”号“费”(纠缠不放)了,这当然是公路、公交发展和我自个儿收入增加了的结果。
1987年,刚出生的女儿从儿科医院回家,我竟叫了辆看上去像甲壳虫,“突突突”打着屁(引擎发声)的出租车。这在当时,于我、于亲朋,都是个看上去极奢侈、极疯狂的举动。此或许是我将“11变40”的先兆?
对了!此言之“40”者,即脚下的四个轱辘(车轮)也,这“40”或标志40年的变迁,或让人想到某个豪华汽车品牌的车标,或更是我脚下这片土地从落后到先进,从贫瘠到富庶的标志!
对我,“11变40”,本还有个先变“20”——两轮摩托的选项,但一些所谓“肉包铁”(有把骑摩托叫“肉包铁”的)的骇人事故,叫我中途辍学摩托驾驶,放弃逐梦“20”。
接下来,我家楼下有了连接公交2路、4路、9路车站……的绿色小面包车,起步价五毛、一元、一元五角……我的“11”号进一步得解放了。

2006年,一辆崭新的红色“千里马”轿车停在我工作的酒店后勤区,顷刻引来众多员工围观。面对人们艳羡的目光,汪姓车主——酒店驻店经理,我的顶头上司侃侃而谈:“老丈人那里‘编’(诓得)了十万,我两口儿(夫妻俩)再凑点儿,十几万就弄来这么个玩意儿!”
汪姓领导几乎算得上我看到的第一个实现“11变40”——两条腿搭上四个轱辘(车轮)的私家车主。
2008年,禁不住同事的轮番“轰炸”、“蛊惑”,我东借西凑买了辆“骊威”(日产两箱车),邯郸学步过上了同事谓之的“40”的品质生活。在那个开初,每每想到、看到我已拥有自己的座驾了,除了一阵激动,就是恍若置身甜蜜的梦幻中。
公路上跑的私家车越来越多,道路也愈四通八达,越修越宽和“立体”了,我的“11变40”也在提升品质,“从奴隶到将军”。仅一年后——2009年,我换了辆法系新车;四年后——2014年,我又开上了德系B级车,这车伴我畅游了半个中国……
去年,老婆的一个同学在朋友圈“暴晒”他的中国梦——一张车标为“40”(四个圆圈)的购车合同和付款发票,引发我颇多感慨和联想:“现在的人真是富起来了啊,几十万的豪车都开上了!想我当年,想我们父母那辈……”当然,对老婆同学“炫梦”的“高调”,我是持保留态度的。
今年,按计划家里该换车了。时逢车展特大优惠,我决定下叉(订购)一辆实惠的合资SUV(城郊实用汽车),以开启我退休后的“祖国万里行”新生活。异国他乡工作的女儿得知我的换车打算后,劈头盖脸嗔道:“啷个(怎么)不直接换辆‘BBA’(奔驰、宝马、奥迪三个车品牌首个英文字母)吔?又不是没得嘞(这)个能力,都退休了,还楞个(这么)节约啥子嘛?要不我马上给您们打五十万过来……”
我自然谢绝了女儿打款,只收下她那份暖暖的孝心和爱意。
其实,如老婆同事样的“中国梦”久已萦绕我心,只是过苦日子养成的节俭还禁锢、束缚着我——甚至我代人。这次换车,我当然不能违背女儿的心意了,为“那份暖暖的孝心和爱意”,为久已萦绕我心的“中国梦”!

初春的海南,处处风景如画。此时,我正驾驶着我的新车作环岛“徜徉”。“……我交了好运气!我为幸福唱歌曲,像那斟满的酒杯快乐充满我心里……”的歌声,在车厢里轻轻萦绕。80岁的老母和姐姐面对窗外的碧海、蓝天、绿丛、琪花瑶草……不时发出啧啧赞叹。这新车,正是那“久已萦绕我心”的“中国梦”的现实——logo是“40”(四个圆圈)的豪华SUV。紧随着我的两辆MPV(多用途汽车),分别载着舅舅、嬢嬢一家。两家都因城市化开发成了城里人。
旅途中,舅舅、嬢嬢、表弟、表妹们的感叹不时在我耳边萦绕:“哪个想到嘞(这)辈子还会开上自己的车嘛!”这也是我时常发自内心的对自己一遍遍的问,暖暖的!
仲春,我驾着我的“中国梦”重返了“广阔天地”故地——石庙公社,从出发到抵达,1.5小时,57公里,那么快捷,那么近在咫尺,——这昔日叫我差点儿魂断的路途……
“11变40”,多大的巨变啊!


【作者简介】曾钦富,国际奢华酒店高管,重庆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南岸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梦寒·诗歌‖掰包谷(外一首)
​我在华州公社杜家堡当生产队记工员那两年
老贾说:男人在外面当工人,媳妇在村里都有一个相好的
红米房 ▏知青岁月:难忘的普威之行
于梦薇 || 探访外婆
白族支系那马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