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朝圣衣
“宫廷活计快乐学”系列活动之“霓裳幻彩,手绘龙袍”
  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为了迎接这一全球体育盛会,“天朝衣冠——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在奥运期间隆重推出!午门展厅中,宫廷服饰的华贵在锦缎的流光溢彩和刺绣纹饰的精美绝伦中充分展现。然而,这种华美是让人们瞻仰的。



图1:天朝衣冠展览海报
内容模块:清代宫廷服饰知识介绍、龙袍里的文化元素、彩绘龙袍、十二章纹小故事

清代宫廷服饰分类
  清代宫廷服饰按照穿着的场合和用途,可以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便服、雨服等。其种类丰富、纹饰华贵,在展现艺术魅力的同时,彰显得更多的是穿戴制度中的尊卑观念与等级观念。
  作为织绣类的文物展览,“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只举办三个月,展品也因为文物保护的严格要求,有些门类的服饰没有和观众见面。因此,结合这一展览的教育活动,在服饰分类的相应知识上,依展览章节,重点介绍以下几类清代宫廷服饰。

图3:清高宗纯皇帝礼服像
  事实上,清代宫廷服饰穿戴中有严格的冠服制度,除了服以外,冠、靴、佩戴的朝珠等,都属于服饰制度的内容。不过,我们根据活动课程容量和观众的接受能力,只着重介绍“服”的内容。
  礼服 
  礼服是帝后、文武官员等在朝会、祭祀时所穿的衣服。在清代以前,上至天子,下至群臣,朝服和祭服是分制的。朝服是举行嘉礼庆典时所穿,祭服是举行吉礼祭祀时所穿。但到了清代,只有皇帝的礼服分为朝服和祭服,其余人员如皇后、皇子、大臣等,朝服、祭服合一,即朝会场合与祭祀场合着装一样。
  皇帝礼服——朝袍
  皇帝的朝袍从形式上有如下特点:圆领、 马蹄袖、 披领、 紧身窄袖、右衽、上衣下裳连身式。
  衽,读音为rèn,指衣襟。右衽是指衣襟向右掩。

图4:皇帝朝袍分解示意图
  皇帝的朝袍,颜色有明黄、红、蓝、月白四色。根据季节和仪礼形式的不同,穿用不同颜色的朝袍。
  嘉礼庆典仪式如皇帝大朝、元旦冬至、万寿等节,穿用明黄色朝袍。
  到南郊天坛祭天祈谷,穿用蓝色朝袍。

图5:皇帝祭天礼服
  至东郊日坛朝日,穿用红色朝袍。

图6:皇帝祭日礼服
  到西效月坛夕月时,穿用月白色朝服。

图7:皇帝祭月礼服
  皇后礼服——朝袍
  皇后朝袍除圆领 、马蹄袖 、披领 、紧身窄袖 、右衽等与皇帝朝袍一样的形式特点外,特别在朝袍的袖肩结合处,增加了“缘 ”,这也是皇后朝袍中所独有的。小朋友们可以将其作为区分男女朝袍的显著标志哟!

图8:皇帝朝袍分解示意图
  皇后朝服由朝褂、朝袍和朝裙组成,穿用时要搭配成套,即朝袍内先穿朝裙,朝袍外还要套上朝褂。这是不是和今天的穿衣搭配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图9:皇后朝裙                图10:皇后朝褂

  吉服
  吉服是帝后妃嫔文武官员、公主、命妇等在举行嘉礼或吉礼庆典筵宴、迎銮等活动时穿戴的衣服。等级仅次于朝服。

图11:孝贤纯皇后礼服像
  

图12:女款吉服
  关于礼服和吉服,制度规定上还要复杂很多,但作为通俗的理解,我们不妨简单地解释为:皇帝在大典接受朝贺时,穿礼服。朝贺结束后举行筵宴,换穿吉服。诸如祭祀等其他礼仪中,也是根据场合不同,换穿礼服或吉服的。
  吉服袍”与“龙袍”
  通常说的龙袍,在清代服制上,是对应吉服袍而言的。据《大清会典》规定,帝后大臣的吉服袍,不仅底色有一定区别,袍上织、绣的图纹,也与等级身份有关。以下四种身份的人,穿着的吉服袍被称为“龙袍”,他们分别是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
  贵妃、妃、嫔、皇子、亲王及以下,所穿吉服袍上尽管也织、绣“五爪龙”纹,但名称上只能是“蟒袍”。因而龙袍与蟒袍的区别关键不在于龙的形象,而在于穿用人的身份,突显的是等级。这与通常人们所说的“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提法有所不同。
  男女龙袍的显著差别
  开裾形式:在古代服制中,衣服的前后襟也统称为裾。开裾,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通常所说的衣服的“开气儿”。在清代,男龙袍前后左右四开裾,女龙袍前面一定不开裾。
  有无花接袖:如图所示,清代女龙袍,与石青色接袖相邻,往往有一段绣了花式的接袖,称花接袖,而男龙袍则没有花接袖。

图13:吉服男女款式分解
  便服
  便服是帝后妃嫔及文武官员在平时没有重大活动时,居家休闲或走亲访友、接待客人时所穿的衣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居家休闲服。便服包括坎肩、马褂、衬衣、氅衣等。

图14:清人绘帝后便服像
  便服虽是家居休闲所穿,但在制度上也有一些规定,用料、用色、花纹等,在选用时也要符合穿用人的身份、地位。
 
  
图15:女款坎肩                图16:男款马褂
  

图17:氅衣         图18:女款衬衣

  行服
  是君臣在巡幸、大狩、出征及亲诣前代帝王陵寝奠洒等活动时所穿的衣服。我们不妨通俗地理解为运动服。包括行服冠、行服袍、行服褂及行服裳等。我们重点介绍行服袍。
  行服袍又称缺襟袍,前后左右四开裾,主要在出行骑乘活动中穿着。因此为了方便骑乘,袍的右裾在一尺处作断开处理,缝制好之后,用三组纽绊把剪下的右裾与袍的右裾连接在一起,可分又可合。称之为缺襟袍。这种形式的行服袍充分体现了行服的实用功能。

图19:行服袍(缺襟袍)

清代宫廷服饰中的文化符号
  提到清代宫廷服饰,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各种龙。其实,龙袍上除了龙以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文化符号,有的象形,有的会意!
  披肩领
  披肩领整体造型来源于满族游牧生活中常用的弓。领宽大,两侧边缘和领子后缘边组成的造型恰似弯弓,颇显游牧民族的英武之气。
  
  
图20:披肩领外形与弓箭对比
  马蹄袖
  清代服饰除褂以外,在朝袍样式上,多采用马蹄袖,袖口并非整齐的直线造型,而是采用圆弧细线,使袖口呈马蹄状,既显得美观,有民族特色。
  
  
图21:马蹄袖外形与马蹄对比
  八团龙式龙袍与飞龙在天
  八团龙式龙袍在清代袍服中比较能够突出体现清代皇家服饰的等级性和文化特性。名为八团龙式龙袍,实际织绣了九团龙,其中一团绣在前襟之内,平时穿用时并不显现出来。其余八团龙分别绣于左右两肩、前胸、后背和前后衣襟下摆。这样,整件袍服看起来,不论从正面还是后面看,都能看到五团龙。这样的设计和形式,正暗合了龙袍穿用者“九五之尊”的内涵。
  

图22:女款八团龙吉服袍正面和背面
  九五,飞龙在天。语出《周易·乾卦》,原意为左右逢源。按易经卦象之解,九五之位,飞龙在天,以此比喻一种最好的状态。皇帝作为一国这君,常以九五之尊自称,有如飞龙之在天,因此袍服图案织绣中,也与此紧密相关,凸显出皇家服制的等级特性和文化意蕴。
  清代服饰中的“水”
  清代服饰中,一些袍服的下摆经常有彩色织绣的海水江涯纹饰。这种纹饰被称为“水”。从清代现存宫廷服饰上来看,水纹织绣的高度呈现出早期较矮而中晚期增高的趋势,在鉴定中也常被俗称为水深或水浅。
  
  

图23-1:水浅                               图23-2:水深
  认识“龙袍”上的龙 
  团龙:以龙纹设于圆内,把龙的形体处理为圆形,构成圆形适合纹样,称为“团龙”。 

图24:团龙
  升龙:龙的头部在上方,呈升起的动势。与这相应的,还有降龙。降龙的头部在下方,呈下降的动势。

图25:升龙
  正龙:龙头正向前方,龙睛左右平齐。

图26:正龙
  暗八仙
  龙袍上有的还织绣暗八仙纹样。为传统寓意纹样,以八仙手中所持之物即汉钟离所持之扇,吕洞宾所持之剑,张果老所持鱼鼓,曹国舅所持玉版,铁拐李所持葫芦,韩湘子所持之箫,蓝采和所持花篮,何仙姑所持荷花组成的纹饰,俗称“暗八仙”。它与“八仙”纹同样为祝颂长寿之意。

图27:暗八仙

  杂宝纹
  杂宝纹是一类典型的瓷器装饰吉祥纹样,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龙袍上也有所织绣。所取宝物形象较多,元代有双角、银锭、犀角、火珠、火焰、火轮、法螺珊瑚、双钱等,明代又新增祥云、灵芝方胜、艾叶、卷书、笔、馨、鼎、葫芦等。因其常无定式,任意择用,所以称杂宝。也有任取其中八品组成纹饰者,称八宝

图28:杂宝纹

  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统称十二章,绘绣有章纹的礼服称为“章服”。 
十二章纹由于距今天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一时并不容易记忆和掌握。不过,没关系,看看下面的小故事,也许你就能很快记住它们了呢!
十二章纹小故事
  文化,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积淀而成的。服饰中的十二章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过程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十二章纹并不是清代服饰中独有的现象,而是历代天子服饰中普通采用的。其数量也并不是最初就是十二章,而是经历了由少而多的演变过程。
  至于其发展的过程,也许并不是我们和小朋友所关心的,我们还是先逐一认识一下这些纹饰,然后再通过下面的小故事来体会一下这蕴含在服饰里的文化精髓吧!
  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很久,也许要追述到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年前。也就是当我们的祖先刚刚从冰冷黑暗的洞穴里或是枝繁叶茂的树林中,来到地面上生活的时候。
  从人类学会直立行走的那一刻起,他就必须具备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本领。
  他要生活。靠自己的能力在这个纷繁复杂、充满危机与诸多未知的世界上生活。
  每天早上,他需要迎着朝阳,开始新一天日出而作的生活。

图29-1:十二章纹 日
  傍晚来临,他也会看着静静的月亮,在月色中享受大自然片刻的宁静。

图29-2:十二章纹 月
  或是仰望星空,欣赏着天上的繁星(星辰)闪闪。 

图29-3:十二章纹 星
  要生活,或者不如说是生存,就必须掌握生存的本领和战胜大自然的工具。
  可是,赤手空拳来到地面的他,能够找到什么呢?石头?树枝,抑或是其它什么东西?
  是的,他选择了石头,做成了石斧(黼),用以砍伐荆棘。

图29-4:十二章纹 黼
  他用强韧的树枝,做成了用来射猎的弓(黻)箭。

图29-5:十二章纹 黻
  有了这些工具,他开始在一座座深山中奔跑追逐,试图猎获他最渴求的目标。他能收获什么呢?大笨熊,小野兔,或是其它什么?

图29-6:十二章纹 山
  哦,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猎获了各种各样的动物野兽!这些野兽对他来说很重要,很神圣。他将它们的形象综合在一起,神化成了所有中国人心中的崇拜与向往,这就是龙!龙成了他所有猎获物的集中表现,龙也在他的心中变得神圣而不凡。

图29-7:十二章纹 龙
  他还猎获了各种漂亮的鸟(华虫)。除了填饱肚子,还可以装饰生活,让生活中充满艺术的想象。

图29-8:十二章纹 华虫
  就这样,他在生存中历炼。他的本领逐渐增强,他对大自然的认识也在加深,他发现那些食物竟然是可以弄熟了再吃的,因为他发现了火。

图29-9:十二章纹 火
  火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最初的日子里,对于大多数原始人来讲,保存火种是那么的重要。直到他们可以钻木取火。
  渐渐地,他又学会了农牧生活,他开始自己种植作物,收获了自己劳动换来的粮食谷物(粉米)。

图29-10:十二章纹 粉米
  这些粮食还可以酿成酒。
  于是,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人类进入了神幻的青铜时代。青铜器的杯子用来喝酒、庆祝,尤其是用于向神表示虔诚的祭祀活动。这时候,青铜器就成了彝器,用于祭祀宗庙,我们称其为宗彝。

图29-11:十二章纹 宗彝
  说到这里,我们还不得不提到作为生命之源的水,这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他经常会在捕鱼的时候,看各种漂浮在水中的水藻,柔弱中又透着强韧。

图29-12:十二章纹 水藻
  这就是服饰中的十二章纹。
  文化就是这样积淀下来的。
  到了清代,到了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清代,到了文化已经相当繁荣的清代,龙袍中还是选择了这十二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纹样。
  其实,它们的出现,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纹饰一个花样能够解释的。在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在我们祖先的生活中,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这些景与物,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让我们记住这十二章的名字吧,它们是:
  日、月、星辰;
  黼(斧)、黻(弓)、龙、华虫(雉,即鸟);
  山、藻、宗彝(祭祀用的器具)、粉米(谷物)、火。
  当然,除了名字以外,让我们铭刻在心的是永远让我们引以为荣的中华文化!

自己动手画龙袍
  了解了清代宫廷服饰一些有趣好玩的知识,大家就可以按照掌握的知识和自己的构想,在帆布袋上彩绘一只属于自己的龙袍纹饰小包包了。绘制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勾画龙袍轮廓

图30-1:勾画轮廓
  选择自己喜欢的样式,把龙袍的外边线描绘出来,诸如披肩领、马蹄袖、衣襟、开裾等处,都可以事先确定好外轮廓。图中作者是按一件没有披肩领的龙袍画成出的轮廓。
  第二步:填涂主色

图30-2:填涂主体底色
  根据图例将喜欢的龙袍主色调填充好,比如大红的龙袍、明黄的龙袍,还有如今最时尚的宝蓝色呢!
  第三步:描绘细部图案

图30-3:画花纹
  比如龙袍,上面的龙纹,有的是行龙,有的是团龙,还有的是彩色的海水江涯,也有的是婚礼袍服绣有大大的金色“囍”字。还想画什么,就全凭你的想像啦!
  一切完成之后,你就可以带着自己彩绘的龙袍小包,到紫禁城里转上一圈了。我敢保证,商店里的任何一件纪念品,都不会像你的小包这样,引来诸多观众的瞩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殷安妮:清宫皇帝的礼服、吉服
清代宫廷服饰文化赏析
解读清代龙袍
在清代宫廷里的女性都穿什么样的礼服?皇后竟然也可以穿龙袍
甄嬛应该怎么穿?——雍正朝的宫廷女装
甄嬛应该怎么穿?——雍正朝的宫廷女装-微信精选-明清史研究资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