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日历 | 杜甫《漫兴》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春江景物,美不胜收,而春色将尽,令人愁肠百结。“我”拄着拐杖,漫步江边,站立芳洲,四处眺望。

如癫如狂的柳絮在春风吹拂下,肆无忌惮地飘舞着;轻薄不知自重的桃花,欢快地追逐着春江的流水。

注释


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咏春景诗。
题中“漫兴”,即兴而作,兴之所至随意写成。杜甫有《绝句漫兴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正寓居成都草堂。这首诗正写于这一时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这两句是说,春江景物,美不胜收,而春色将尽,令人愁肠百结。“我”拄着拐杖,漫步江边,站立芳洲,四处眺望。
“肠断”二字,可谓全诗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极度悲伤的心情。
“断肠”的典故出自“桓温伐蜀”。有一军士取一猿,母猿随之沿江而啼。温不忍,欲还幼猿,军士不肯,母猿声竭力尽而死,取而剖之,其肠寸断。
杜甫这里用“肠断”有几层意思:一则国破,百姓流离失所而肠断;二则思念故园,春风又起,故而肠断;三则春景将尽,百花凋零,故而肠断;四则年华老去,一事无成,故而肠断。凡此种种,皆因眼前之春景而引发的。春景将尽,何尝不是大唐将尽呢?
“藜”,指藜杖,说明诗人年老体弱。但是依然挡不住“逐春心”的脚步,哪怕是慢慢地“徐步”,也要走进“芳洲”,欣赏长满花草的无限春光。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其诗境大抵脱胎于此。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这两句是说,如癫如狂的柳絮在春风吹拂下,肆无忌惮地飘舞着;轻薄不知自重的桃花,欢快地追逐着春江的流水。
“颠狂”“轻薄”,正是对于“肠断”的具体阐述。“柳絮随风舞”,原本是极其自然的春景;“桃花逐水流”,亦是如此。然而,诗人却分别用“颠狂”“轻薄”,加以定义,就让柳絮舞、桃花流,赋予了深层次内涵。这柳絮、桃花暗指什么呢?何人  “颠狂”,何人“轻薄”呢?
读到这里,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令人动容。不禁想起同时期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己尚且难保,却心忧天下,着实不易。
暂居草堂的杜甫,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天下百姓的疾苦,痛恨那些当朝小人,扰乱朝纲,致使国家陷入危难之中。
纵览全诗,比拟恰当,含蓄蕴籍,骂人不带脏字,且爱国之情成为底色,使得整首诗眼界、格局、意境、胸襟、气度皆更上一层楼,是为咏春景的绝妙佳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家诗(三十三)——绝句漫兴
颠狂柳絮随风舞, 轻薄桃花逐水流。
颠狂柳絮随风“去”,还是“舞”?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漫兴》
【古诗今说】⑦:古代诗人咏“春”诗(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