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日历 | 李白《题元丹丘山居》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友人元丹丘,居住在嵩山脚下、颍水岸上的颍阳山居,自是因为喜爱山林丘壑之美。

美好的青春,独卧空林,自由自在,就算到了日上三竿也照睡不误。

松风清除襟袖中过多的欲望;石潭清洗心耳中的污浊。

羡慕你啊,远离尘世,没有纷扰,沉醉云霞,终日高枕无忧。

注释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的地方,这里借指元丹丘山居。
洗心耳:洗心,《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洗耳,据《高士传》记载,尧要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答应,跑到嵩山隐居起来;尧找到他,又要让他做九州长,许由不愿意听,就在颖水里洗耳朵,表示尧的话污了自己的耳朵。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故人”,即题中的“元丹丘”。“栖东山”,对应题中“山居”,为嵩山脚下、颍水岸上,元丹丘的颍阳山居。“自爱”,自己喜爱。“丘壑美”,在诗人眼中已然不只是山林之美,更是一种理想追求,这也是友人选择山居的具体原因。
李白于天宝元年至三载曾奉诏入翰林院,其间结识了同被征召入长安的道士吴筠,吴筠也极其喜爱山林,留有佳句“超然风尘外,自得丘壑美。”“超然风尘外”,亦可作这首诗的一个注脚,也是对于友人高洁人格的一种赞美。裴迪曾劝友人,“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亦是对于叮嘱崔九坚定隐居理想之志。
李白赞赏孟浩然也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对于山林之爱的人,李白总是格外的倾慕,因为他自己本身就向往这样的生活。只是因为心中的报国理想,暂时不能归隐。他说,“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等到理想实现了,他就会去归隐山林,做丹丘生、孟浩然一样的隐士。当然,自始至终,李白这个理想都没有实现,所以,一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也没有真正做到归隐,可谓是辜负了那一份“须尽丘壑美”归隐理想。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大好春光静卧山林,日头高照犹不起床,一个疏懒不羁、珍惜青春、坚定隐居理想的高士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意思明白如话,但蕴含的哲理却意味深长。谁规定人在山中,就必须登顶呢?走到半山腰,想休息一下就休息一下,想睡个觉就睡个觉,又有何不可呢?
看看诗中的丹丘生,想高卧山林就高卧,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多么悠闲自得。“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绝不是浪费青春、虚度光阴,而是“自爱丘壑美”的一种人生选择,“超然风尘外”不也可以成为一种人生理想。
当诗人明白了友人的理想,才知道他有多么快乐。他用“松风”清洗“襟袖”,用“石潭”清洗“心耳”。他只想做一个身心俱净、超凡脱俗、目下无尘、不惹尘埃的隐士。诗人想清除的是欲望,想洗去的是污浊,留下的是无为虚静,与万物冥合。“松风”“石潭”这两个意象,也象征着友人摆脱世俗、追求高雅的志趣。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这里用了两个意象。松风、石潭。诗人借这两个意象,表现了友人摆脱世俗、追求高雅.
“羡君”二字极其重要,一下子用对话方式,带入了诗人自己的志向,也是想做元丹丘一样的隐士。诗人不仅羡慕他居住环境皆丘壑,也羡慕相伴他的是“松风”“石潭”,更羡慕的是“无纷喧”,高枕无忧,沉醉碧霞,不问世事。”
“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老子说,“天知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元丹丘遵循自己的理想,选择“爱丘壑”的生活,自然也很容易得到自然的馈赠“无纷喧”。凡事有得有失,只有减少欲望,才能天天乐呵呵。
纵览全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情感真挚,韵味悠长,理想坚定,是为托物言志诗中的绝妙佳作。
遇见是缘,
点亮
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白與元丹丘:李白詩《題元丹丘山居》
诗歌百练:春日山居寄友人(周贺)
李白与南阳的故事
【今日古诗】《送崔九》
送崔九·裴迪原文赏析
李白与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