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一首诗而名扬后世的“四崔”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李艳艳 | 来源:(ID:tsgsc8)

01

唐朝,盛产诗歌。在那个“诗情话意”蓬勃而出的朝代,动辄产生吸人眼球的千年金句,那是分分钟的事儿。可以说,诗歌是唐朝的宣言书,许多精美绝伦的诗句,如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层出不穷,生生不息时,也带来了许多著名诗人的扎堆出现。

如: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中后期的张九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无稹、岑参、王昌龄、高适,李商隐,杜牧,“大历十才子”,晚唐时期的“江东三罗”等等。

诗人名单有点长,好诗就更不用说了,一人几首,数目都很可观 ,何况这些人,一生写作的诗作数量,都不是个位数字,仅入了《全唐诗》的,少者是五六七八首,多者是几十首,合一起,那数量,可观啊!上面提到的这些“名诗名句”的高产者,说是“著名诗人”,一点也不为过。

于是,我就经常在想,在唐朝这个诗情浓厚,诗意遍地流淌的朝代,一个农夫可能也会随口吟出一两句相当不错的诗句来,但若想要冒个大泡,诗歌史上留个名,可能也有点困难。因为会写诗的人太多了,而诗写得好的人竟然也那么多!
真好像现在自媒体时代,虽然人人都可发文写稿,但是想要出产一篇达到百万加的文章,还是很有难度的。

可是,在诗歌灿若星河的唐朝,有些人竟然就是以一首诗而扬名后世的。虽然他们可能写过很多首诗。但成就其名的,就仅仅是一首诗!

这让人倍感悬乎之余,又多少有些令人钦佩!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继的《枫桥夜泊》,林升的《题临安邸》……

天哪 ,这样的名单竟然也很长!我服了,唐朝!唐朝的诗!唐朝的诗人!

在以一首诗而扬名后世的许多人中,有几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虽然没能像张若虚那样“孤篇压全唐”,却完全达到了像张继和林升一样,以一首诗让姑苏寒山寺和杭州西湖名扬天下的程度,他们的诗要么清新靓丽,真挚朴实,要么成就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爱情,要么让原来藉藉无名的黄鹤楼天下皆知,要么感叹世间的繁华转瞬即逝,不如菊花丛中喝酒及时乐陶陶……

总之,诗文贵真情,他们就是以一首生动真挚的诗而赢得了身前生后名,为诗歌史上增添了动人的佳话之余,也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首诗。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个以一首诗而扬名于世的“四崔”——崔颢、崔郊、崔护、崔曙。

02

崔颢,704年-754年,唐朝著名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员外郎,《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但他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到黄鹤楼准备赋诗,一看他的诗,掷笔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连最大腕的诗仙都不敢在此楼“画蛇添足”了,谁还敢再挥笔?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前两联语如联珠,气韵连贯,读来使人犹如行云流水,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感,确实很流畅,很自然!后两联呢,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描摹景色,生动如画。结尾独具匠心,以“乡关何处是”叹问人生的终极归宿,品格高远,气韵悠长。

啧啧,这景,这情,抒发得……
实在无可挑剔! 

哎,把别人想说得都说完了,还有别人什么事吗?看来写诗高手就是在规定的字数里表达出最多的感情。怪不得宋代诗评家严羽说其为七言律诗第一,而黄鹤楼也从此名扬天下。真想知道崔颢当时收广告宣传费了没有啊?

03

唐宪宗元和年间,秀才崔郊客游姑母家。姑母有一丫鬟叫春红,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生情愫。崔郊的姑母迫于生计,把春红卖给显贵于頔(di)做丫鬟。但崔郊念念不忘,思慕不已。寒食节,春红外出游玩,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赠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 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于頔偶尔读到此诗,被崔郊真情感动,便把丫鬟春红送给崔郊,此事一时传为诗坛千古佳话。而这首诗也因为最后两句而名传千古。

值得一提的是,崔郊是“四崔”中唯一没有中进士的人,可见,即便没有考上“大学”,是“高中毕业”,但爱情催人灵感,同样可以以一首动人的诗歌名扬后世。

哈哈,没有考上大学,但邂逅了美好爱情的人,加油,努力啊!你还有出名的机会!

04

崔护(772 — 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公元796年登第,仕途一帆风顺,官到岭南节度使。崔护出身于书香门第,就是著名的“博陵崔氏”望族,王维母亲也是这个家族的。因为性格孤傲,他不喜欢结交很多朋友。

在唐贞元年的一个清明节,崔护独自一人到长安城南郊游。优美的景色让他越走越远,直到他感觉口渴至极才四处张望,想要找到人家讨口水喝,终于在一片桃林深处,看见一户人家。

崔护敲开了那户农舍,出来一个清秀的女子。少女将他迎进屋中,给他泡茶。崔护看见桌上放着一首刚刚完成的诗笺,上面写着:“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崔护看后,心中大为感叹作者的才情。

正细细品味诗中之意时,少女的笑脸被干净素雅的衣裙和盛开的桃花,映衬得耀眼明媚。他不禁看呆了,与少女进行交谈,知道了少女的名字叫绛娘(jiang)。

 少女与桃花的画面深深地印在了崔护的脑海中。

转眼又是一年桃花盛开的日子,崔护怀着思念再次来到了当年的农舍。可是景色依旧,人却不在了。小院的门用一把铜锁锁上了,崔护在附近转悠,直到天黑也不见少女归来,他怅然地在房门上给绛娘留下一首诗后离去。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回家后,崔护思念绛娘,茶饭不思,没过几天他又来到了小院,却从小院中传来了阵阵的哭声, 原来,分别后,绛娘也一直思念着崔护,后来看见院门上的诗,觉得与崔护此生无缘了,因此一病不起,即将不久于人世。

崔护大惊,连忙跑到昏迷不醒的绛娘身边,呼喊着她的名字。绛娘慢慢地苏醒了,崔护好生照顾她多日,待她痊愈,便迎娶了绛娘。

后来,绛娘殷勤持家,孝顺公婆,和睦亲邻,在绛娘的佐助下,崔护为官清正,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

而那首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流传千年,脍炙人口,成就了他在万紫千红的诗坛上占得一席之位!

05

崔曙(?—739年),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 ,唐朝状元、诗人。崔曙自幼失去双亲,备尝人世艰难。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科举考试,获得进士第一名,又在殿试中作《奉试明堂火珠》诗,唐玄宗看后大为赞赏,取为状元。

可惜,天妒英才,没两年,崔曙就病故了,只留下一个女儿,名叫“星星”,世人皆以为“曙后一星孤”是谶语。

生命虽然短暂,才华却如星闪耀。他留下为数不多的诗中,尤以下面这首最为有名。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作者: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汉文帝筑有一座高高的望仙台,这天登临时曙色正要散开,三晋的云山都向着北方,二陵的风雨从东边过来,当年守关的令尹谁认识?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来,不如就近寻找彭泽宰,一起畅饮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这首诗写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转承流畅自然,既然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那么就不必拼命走仕途了,不如沿着陶渊明的道路,采菊东篱下,饮酒自娱,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

“四崔”中,崔曙苦命短寿,虽只有这一首七律,却足以使他扬名于世,可见诗文贵精,不贵多。

就像上面这四个以一首诗而扬名于世的人一样。

-作者-

李艳艳,女,甘肃省作协会员,大学文化,中学教师。喜欢阅读写作,近年在省内外20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600多篇,荣获各种文学奖项20余次。著有散文集《花开有声》。教书育人责任田,读书写作自留地。舌耕不懈,笔耕不辍。非为大器想晚成,只缘精神有需要。本文作者授权首发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里的“物是人非”,这3首不可错过,比之宋词更加豪迈洒落!
古诗词大家 唐诗宋词之最
《唐诗宋词元曲一万首解析》——帮你读懂唐诗宋词
被历代诗家誉为第一的唐诗
国粹,最美不过一字诗!
古诗词中的爱情、亲情与友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