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诗词日历 | 龚自珍《漫感》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边疆从军的计策,未能实现;东南形势紧张,深藏心中的怨恨注满诗行。

吹箫抒怀与仗剑抗敌为平生意愿;十五年过去了,却白白辜负“狂士”声名。

注释

绝域:隔绝的地域,言其远。此指我国边疆。
惘(wǎng)然:失志的样子。指从军的愿望未能实现。
东南:指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当时英、美、葡等国已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的广州、漳州(今属厦门)、宁波进行经济掠夺。
词笺(jiān):写诗词的纸,亦可作“诗词”看。笺,古代小幅而极精致的纸。
负:辜负。
十五年:诗人于嘉庆十四年(1809)十八岁时成人立志,在北京与被目为“狂士”的著名诗人王昙订为忘年交,当时已在社会上小有名气,从那时到此时,前后正好十五年。

赏析

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一首感怀七绝。
龚自珍所处的时代,正是英、美、葡等国开始在东南沿海一带进行经济掠夺之时。
诗人看到外敌入侵,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将满腹“幽恨”,诉诸于诗。
一、二句是说,边疆从军的计策,未能实现;东南形势紧张,深藏心中的怨恨注满诗行。
俗话说,“宁为百夫长,胜过一书生。”从军行,是许多文人的梦想。唐代诗人杨炯,就有着一个从军梦。
杨炯做官做到县令,死于任上,终年四十三岁,这位唐初大才子,最终也没有实现沙场建功,名扬天下的梦想。
龚自珍如杨炯一样,最终也没有能从军,不过他曾向林则徐“献计”,主张严禁鸦片,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者。
三、四句是说,吹箫抒怀与仗剑抗敌为平生意愿;十五年过去了,却白白辜负“狂士”声名。
面对东南危局,他常常用“剑”和“箫”来抒发他的人生志向。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是对边塞形势的担忧。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己亥杂诗》),是壮志难酬后的苦闷。
诗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则是对于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
在龚自珍诗中,我们屡屡能读到他的满腔抱负,读到他对于祖国的热爱,对于人才的渴望。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几百年过去了,龚自珍提出的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策略,却依然没有过时。
它鼓励我们学好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龚自珍很狂的一首诗,全诗意境雄浑,感情奔放,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每日背诗 | 漫感
龚自珍很狂的一首诗,比李白写得还要张狂,从开篇到结尾气势磅礴
大诗人四次落第,愤而写下一首狂诗,其中一句被琼瑶改为经典台词
(8)龚自珍最为令人感动的一首诗,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漫感》龚自珍〔清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