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天孩子感冒,90%是寒包火,一种方法正确应对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除了新冠病毒导致不少孩子发烧以外,也有不少孩子感冒中招,而这段时间的感冒,大部分孩子其实是“寒包火”的情况。

“寒包火”,顾名思义,就是说体表被寒邪侵袭,但是体内又有火气。

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只要是又有寒又有热,其实处理起来都相对麻烦一些,光是驱寒或者是光是祛火,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方法不得当甚至会加重病情,有些孩子还会病情迁延难愈。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调理的技巧。

正确应对“寒包火”,中医有妙招

既然“寒包火”是表寒和内热同时存在的情况,那我们就不能只顾着解表驱寒或者说只祛火泻火,而是需要同时进行“表里双解”。

在中医看来,由外邪入侵人体、病邪还只是停留在体表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都是叫做表证。表证的病位一般比较浅,都是在体表卫分,随着病情的发展,在体表的邪气会逐渐往人体脏腑内部发展;

里证,就是对应着表证而言的,其邪气可以是表邪入里,也可以是因外邪侵犯人体引致脏腑功能失调而内生,比如身体上火、生湿,这都是在人体内部的,所以叫做里证。

表里双解,就是表寒和里热一起解决。

对于表寒证的处理,中医多用辛温解表的方法,寒证的特征是寒则束,举个例子,皮肤起鸡皮疙瘩,就好比毛孔被带子勒紧了一样,所以叫寒则束。

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把这条带子解开,让毛孔发汗,把寒邪赶走,这就是驱寒的方法——解表。

难点在于内热,因为内热也分为虚火和实火,一涉及到辨证,就相对困难一些。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特征去区分孩子的虚火和实火。

1

虚火

舌红少苔、小便次数减少、手足心热、可有口舌生疮但疼痛不甚。

2

实火

舌红苔黄、小便黄赤、喉咙痛、咳黄黏痰、口气重、可有口舌生疮但疼痛较甚。

一般而言,实火是比较临时性的,比如这几天吃多了肉,或者穿很多,都会导致实火。

表里双解怎么做?简单方法学起来

辨别好内热的虚实,就可以对证去调理了。

01

外寒+实火:散外寒,清里热

外感寒邪、内有实火的孩子,很多情况跟肺气虚有关,外有寒邪停留在体表,内有脾虚导致积食化热。所以处理上既要散外寒,还要清内热

散外寒,主要是辛温解表。表寒证就好像茶壶烧开后紧闭的茶壶盖,它将体内的热封在体内,散不出去,而解表就是揭开壶盖,让体内的热散发出去,所以解表也叫作 “提壶揭盖法”。

辛温解表,我们经常会用到紫苏叶、防风、荆芥等药材,可以泡水服用,也可以用来泡脚。解了表之后,内热还是在的,所以还要给孩子清里热。

清内热,主要是控制饮食+清热祛火。冬天孩子一般胃口都比较好,所以容易积食,如没及时消食导滞,久了就会郁热化火。

想要给孩子清热,首先是别给孩子吃太多,控制一下饮食,最好能吃几天素食,其次是还要同时服用一些清里热的药物,如蒲公英、芦根、淡竹叶等。

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家长也可以选用表里双解的经典方,防风通圣散(丸),这个方剂对表寒里热的外感有效,对麻疹、湿疹、大便秘结等一些里热明显而素体较弱者也有一定作用。

还可以配合小儿推拿,家长可以给孩子做工字擦背100~300次解表驱寒,顺时针揉腹10分钟,帮助消化积食清理热。

02

外寒+虚火:散外寒,补津液

冬天,孩子常见虚火症状,主要表现为阴虚多见,冬天干燥,最容易导致津液亏损,轻则皮肤干、嘴唇干,重则唇炎、口腔溃疡。对于这一类情况,我们就要散外寒,补阴津

有虚火的孩子,本身体质都是相对较弱的,散外寒的时候力度不能太猛,容易导致孩子身体更加虚弱。

像桂枝汤一类仅仅解表散寒的方剂就要慎用,可以简简单单喝一碗葱白豆豉麦冬茶,或者乌梅冰糖水

在补阴津方面,家长可以选择乌梅三豆饮,可以起到滋阴、降火、敛汗的效果。三豆饮中加入乌梅和黄糖,不仅起到酸甘化阴的功效,味道上酸酸甜甜,口感更好。

在感冒期间,这个汤可以随时给孩子喝,平时作为预防保健,一周可以喝1~2次。 

    (食疗方见文末)

夹杂咳嗽的孩子,家长要更加留意

对于冬季的感冒,家长一定要及时干预,一旦发现打喷嚏或者流鼻涕的迹象,就代表寒邪已经入侵。

冬天的寒邪是持续性的,而孩子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所以一旦感邪,家长要给孩子及时解表,可以喝一杯热水,或者用吹风筒暖暖手脚,也可以选择感利通草本沐足液泡脚。

如果还夹杂着咳嗽,家长还可以同时给孩子服用3天杏桃宁,能理气止咳,滑肠消滞,及时控制病情。

如果一时间没注意或者孩子不在身边,感冒很容易进入化热阶段,这时候病情会更复杂,如果家长对这种复杂的病情没把握,就必须延医诊治。

不过最近阳性患者陆陆续续不断出现,后续还会越来越多,大家要高度重视、做好疫情防护。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乌梅三豆饮

材料:乌梅1个,赤小豆10克、黑豆10克、绿豆10克、冰糖3克。

做法:豆子清洗干净后泡一晚;把豆子和乌梅放入锅中,加入冰糖;加入适量的水,煮至豆子、乌梅全部软烂,喝汤即可。

功效:益胃清热,酸甘化阴生津。

宜忌:适用于3岁以上孩子辨证服用,蚕豆病可用。

*可以配合服用我的药食同源食疗方剂沁芳宁颗粒+三趣豆以清心安神、养阴清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又感冒了?寒热错杂的感冒怎么调?
怎么区别虚火和实火
“寒包火”感冒,一个中成药搞定
发热怕冷口干苦,这是什么感冒?
秋天要注意“寒包火”感冒!
【说说外寒内热的“寒包火”感冒】***防风通圣散,三豆加乌梅白糖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