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腧穴主治规律的争论

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在四肢上由远端向近心端方分布的五类穴位,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述“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经脉的循行有向心性与离心性之分,而五腧穴的分布则都为向心性,体现了“阳气起于四末”的思想。

五腧穴的用法较多,有子午流注取穴,如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等;子母补泻,如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有“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刺输;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与“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的说法;《难经》则有“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的论述。

对于最后一条“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中的井荥输经合通常认为是泛指十二经的五腧穴特性,即十二经的井穴主心下满。但有些针家则认为此段应是肝经井穴大敦主肝气犯胃之心下满;心经荥穴少府主心火旺盛的实热证;脾经输穴太白主脾虚之体重节痛;肺经经穴经渠主肺的寒热喘咳;肾经合穴阴谷主治与肾有关的奔豚与肾泻

从《灵枢·经脉》篇中亦可找到一些线索:

肝经主病“胸满,呕逆”;

心经主病“嗌干……渴而欲饮……目黄……掌中热”;

脾经主病“身体皆重……体重不能动摇……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肺经主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肾经主病“上气,嗌干及痛……肠澼”。

笔者认为此观点似是,但五腧穴本身的主治极为广泛,如胃经合穴三里亦主治胃气上逆与胃泻,肾经经穴复溜亦可纳气平喘,治疗喘咳诸症。因此用针者需不拘一格,依据病家病情与经络诊察的具体情况而取穴。

(注:以上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具体治疗请遵医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腧穴的应用
五腧穴歌 --井荥输(原)经合歌 出自 明代 刘纯《医经小学》
什么是五输穴
五腧穴应用
特定穴之五输穴
五输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