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之公孙瓒之死(十三)
187年,幽州境内的中山相张纯、太山太守张举与乌桓人连盟,发动叛乱,进攻到蓟城,烧毁城郭,虏略百姓,杀乌桓校尉,右北平太守,辽东太守等,部队达到十余万,屯住在肥如。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传书到各州郡,说要代替汉朝。

汉灵帝下诏给公孙瓒,命他讨伐。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等战于辽东属国石门。张纯大败,抛下妻儿逃入鲜卑境内,所抢掠俘虏的男女百姓,都被公孙瓒夺回。

与此同时,汉灵帝再次任命刘虞为幽州牧。刘虞曾任幽州刺史,在鲜卑、乌桓、夫余、濊貊等外族间有崇高威望,百姓传唱歌谣赞颂刘虞的功德。后因公事被免官。

刘虞到达蓟城,广泛布施恩惠,派遣使者告知张举属下,朝廷对从犯宽大处理,可以免除他们犯下的罪责,又悬赏通缉张举、张纯二人。二人逃到塞外,其余的也都投降或逃跑了。

丘力居等各部落听说刘虞到了,纷纷派遣使者前来,表达归附之意。公孙瓒不愿刘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截杀使者,阻止双方联络。

在公孙瓒和刘虞的共同努力下,平叛成功。刘虞上奏,将征集的各部队全部遣散,只留下公孙瓒率步骑兵一万人,驻扎在右北平。他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

幽州本为穷州,是抗击游牧民族的前沿之地,长期需要青、冀两州补贴官务军务开支,但黄巾之乱后交通阻断,有些官员借机不发粮饷。刘虞开采渔阳的盐铁矿取得收入,劝导百姓耕种提高粮食收入,开放市场与外族公平交易,幽州境内安定,令百余万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刘虞给他们安排工作,分田地安居乐业。

公孙瓒英雄好战,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屡屡取胜,威震塞外,后来率步骑两万人大破青州黄巾,威名大震。公孙瓒自持兵力强大,便放纵自己的部队,多次掠夺百姓,暗地里发展自己的力量。而刘虞则对百姓十分仁爱,把钱和粮食都给了老百姓,一点都不用来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

公孙瓒镇守边塞多年,非常仇视游牧民族,一心想用武力消灭乌桓等部落,而刘虞则采取怀柔政策,想用恩德和信义来招降他们,公孙瓒为了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这就违背了刘虞统治幽州的意志。两人之间政见不同,产生矛盾。

前面说过,刘虞的儿子刘和被袁术扣押时,公孙瓒劝说刘虞不要支援袁术,但是刘虞不听,还是发兵支援袁术。后来公孙瓒又和袁术结盟,并且劝说袁术软禁刘和,夺取刘和的部队。两人矛盾越来越深。

而公孙瓒为了替弟弟公孙越复仇多次与袁绍宣战。刘虞嫌公孙瓒过于穷兵黩武,于是不许他再次出兵,并削弱他的权限,扣克粮饷以示惩罚。

公孙瓒大怒,屡次违反命令,因得不到粮饷又开始侵犯百姓。刘虞准备赏赐给游牧民族的物品,多次被公孙瓒抢夺。

刘虞管不了手下自然很郁闷,于是上报朝廷诉说公孙瓒掠夺百姓的罪行,公孙瓒听说后也上表告发刘虞办事不利,两人相互指责。这时李傕郭汜控制下的朝廷,倒是派出了使者调停,但是这有什么用呢。

界桥之战后,公孙瓒不敢再觊觎冀州,但又不敢回到刘虞的蓟城,于是修别的城池以防备刘虞。刘虞几次邀请公孙瓒,他都称病不来,两人到了不可调解的地步,刘虞准备先下手为强,密谋征讨他。

刘虞集结了自己所统领的据说有十万兵马去攻打住在蓟城边上的公孙瓒,当然这个十万人是存疑的,因为幽州的兵本来就是公孙瓒统领的,刘虞不可能有这么多兵,古人打仗喜欢虚张声势。出发前有人跳出来反对,被一向仁慈的刘虞杀掉。刘虞告诉士兵:"不要多伤人,只杀公孙瓒一个就行了。"哎,这就太迂腐了。
刘虞手下从事公孙纪,因为同姓而被公孙瓒厚待,趁夜跑到公孙瓒处告发刘虞的计划。这个时候公孙瓒的人马在四处抢劫,城里只有千把人,本想逃走,结果被手下劝住。
刘虞是文官,从来没有领兵打过仗,刘虞的士兵也是临时拼凑的护卫兵,不擅于作战,又爱惜百姓的房屋,不要多伤人,不许焚烧城池,这样的仗怎么打呢,一时间竟攻不下来。
公孙瓒于是召集精锐勇士数百人,顺风纵火,趁势突袭。刘虞大败,向北逃至居庸县。公孙瓒追击,三日城陷,抓住了刘虞。

公孙瓒倒是没有杀掉刘虞,毕竟刘虞名气大,杀朝廷大员还是有所顾忌的,将他带回了蓟城,而且还让他继续处理州里的事务。

或许朝廷为了调和双方矛盾,派使者段训来增加刘虞的封邑,让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务。公孙瓒拜为前将军,封易侯,督幽、并、青、冀四州。当然朝廷的任命其实是一张废纸。

刘虞是刘秀废太子刘强的后代,本人又很有能力,当初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他们就想立刘虞为新皇帝,刘虞坚决不肯,还训斥了他们不忠于汉室,于是袁绍等人又请刘虞领尚书事,以便按照制度可以对众人封官,刘虞再次拒绝。这就让袁绍他们很不爽,从而被其他诸侯排挤,而让公孙瓒有机会代表着幽州势力与其他诸侯周旋。

本来刘虞一个汉室忠臣,公孙瓒借机诬陷刘虞与袁绍合谋要当皇帝。胁迫段训,修改圣旨,以朝廷的名义将刘虞全家斩首,刘虞在北方很得人心,他死后百姓都痛哭流涕。

他的首级被送往京都,半路被刘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常山孙瑾,与手下张逸,张大骂公孙瓒,被杀。

公孙瓒杀了刘虞之后,得到了整个幽州,但他哪会管理,日渐骄矜,不体恤百姓,记过忘恩,睚眦必报。

公孙瓒出身于士家大族,但因母亲出身低微,估计从小也是受尽士族歧视,对士人阶层极其反感士人阶层有才能者不仅不重用,而是抢了他们的钱财发配到最偏远穷苦的地方。有朋友也很不理解,他回答:“我看这些士人,非富即贵,把他们安排在重要岗位,他们会觉得是应该的,不会记我的好处。而那些出身贫穷的人得到重用才会感谢我”

但是人才者,必须是受过一定教育,以当时的环境只能从士族中产生,打破传统秩序的公孙瓒任用一大批投机取巧的三教九流,把整个幽州治理的乌烟瘴气,这时旱灾、虫灾严重,粮食奇贵,百姓饥荒,民愤极大。

195年,刘虞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为刘虞报仇,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联合了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和汉人,与公孙瓒的部下邹丹战于潞河之北,斩杀邹丹等四千余人。

随后乌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鲜卑骑兵七千余骑,随鲜于辅迎接刘虞之子刘和与袁绍部将曲义,合兵共十万攻打公孙瓒,大败公孙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

之后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公孙瓒所置长官,与鲜于辅、刘和,曲义兵联合,公孙瓒屡战屡败,于是逃回易京坚守。两军相持一年有余,曲义粮尽退兵,公孙瓒乘势出击,击败曲义,尽得其车重。

另外袁绍的长子袁谭也击败公孙瓒所置的青州刺史田楷,占领青州,将公孙瓒的势力完全压缩在河北。

公孙瓒认为天下形势不明,需要坐观天下变化,于是便深居在易京高城之内,临易河挖十余重战壕,又在战壕内堆筑高达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筑有营垒。堑壕中央的土丘达十余丈,公孙瓒自居其中,以铁为门,令男人七岁以上不得进入,只与妻妾住在里面,又囤积粮谷三百万斛。公孙瓒让妇人练习大声,使声音能传出数百步,用来传达命令。如此公孙瓒远离了宾客,致使身边没有一个亲信,谋臣猛将都渐渐疏远了。从此以后,很少出来打仗。硬是把一个骁勇善战,令胡人闻风丧胆的白马义从(自号)变成了一个缩头乌龟。

因为曹操掌控了汉献帝,反过来可以对袁绍发号施令。两人从友好关系开始决裂,为了避免腹背受敌,198年,袁绍写信给公孙瓒,想跟他释和,公孙瓒没有答复,反而增强守备。于是袁绍大举兴兵攻打公孙瓒。先是公孙瓒一别将被围,公孙瓒不肯相救,说:"救一人,那以后众人都会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战,现在我不去救他们,将士就会自我勉励。"可是他也不想想,将士们凭什么给你卖力。袁绍来攻时,公孙瓒防守的将领自认为不能自救,而公孙瓒又必不肯相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溃散。袁绍大军长驱直入,到达易京城门。
十余重壕沟已经令易京成为一个固若金汤的城池,袁绍派人在地底下挖地道至楼底,再放火烧木头,造成城楼失去平衡而坍塌,这种攻城是很有效率的,公孙瓒给儿子公孙续的书信中描述袁绍的攻城手段"状若鬼神"。

公孙瓒派公孙续向黑山军求救,又想亲自率兵冲出重围,占据西南山,和易京形成掎角之势,不过被长史关靖劝止,关靖说:"您的将士已有叛离之心,若将军弃易京而走,军队会失去主心骨,易京覆灭指日可待。将军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么能成就事业呢?"公孙瓒于是决定不离开易京,等待其子搬来救兵,内外夹攻袁绍。

黑山军统帅张燕同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前来援救公孙瓒。公孙瓒便派使者给公孙续送信,信中说:“……你们暂且派五千名铁甲骑兵埋伏在北面洼地中,以点火为信号,到时我会从城内杀出。”可惜的是这封信被袁军截获,袁绍便按信中所说的时间点燃了火,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便出城作战,结果中了袁军的埋伏,战败。公孙瓒又退回城中。他认为败势已定,便把他的姐妹、妻小全部吊死,然后引火自焚。袁绍的士兵疾速登上城台,将他斩首。
关靖叹息说:"若不是我阻止将军出城,未必没有希望”,骑马冲入袁绍军中而死。

在袁绍和公孙瓒相持的时候,曹操也乘机消灭了吕布,两人都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随后就爆发了"官渡之战"。


上篇:三国之袁术称帝(十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三国志》| 刘虞传——公孙老贼,我与你势不两立!
三国人物中的另类,不喜争雄,带领族人开辟“桃花源”,堪称圣人
公孙瓒一手好牌,最终打的稀巴烂,这是为何?
后汉书卷七十三 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
易京楼上的丧钟——白马将军公孙瓒的覆灭
公孙瓒——高开低走的汉末群雄(其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