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国之远征乌桓(二十)
袁熙和袁尚逃到辽西乌桓踏顿那里去了,希望借助乌桓的实力,复图中原。此时乌桓各部落在蹋顿领导下联合,袁氏兄弟及大量追随者到来后蹋顿共有乌桓和汉族人口多达30余万,史称蹋顿"以雄百蛮"。这突然之间的强大使他信心大增,甚至想仿效匈奴冒顿建立匈奴帝国一样,建立另一个北方游牧部落的霸权。

 为此,曹操决心远征蹋顿,为统一北方除掉后患。为了远征乌桓,在董昭的建议下开凿了平虏、泉州二渠入海通运,解决运粮问题。

尽管有所准备,众将却还是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袁尚已成流寇,夷狄贪婪无亲,岂能为袁尚所用,如果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这也是曹操最为担心的事,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相信刘备会在背后偷袭。

这时,郭嘉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因为他后面的刘表不会支持。”众人一片哗然,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的可行性,因为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我们出其不意,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况且袁氏与乌桓关系非同一般,而河北百姓对袁家还有一些感情,一旦南征,袁氏兄弟和乌桓为患,新安定的北方各州也将丢失。如果北伐乌桓,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而无所作为。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踏顿的驻地柳城。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全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

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蓟县)。时正雨季,大雨连绵,道路泥泞,积水不退,大军根本无法前进。而乌桓方面也侦查到了曹军,已经把守进军柳城的险要路段,曹操进退维谷,陷入困境。

曹操很忧虑,询问当地人田畴。田畴说:"原先的平岗县,有从卢龙塞直通柳城的路,但从汉光武帝以来,破败断绝近二百年了,但还是有隐蔽的小路可以找到。现在贼方大队军马正在通向无终的路上,如果我们率军悄悄返回,从卢龙口越过白檀的险要,乘其不备去攻打,蹋顿的首级就可以不用战斗而俘获了。"

话说这个田畴,爱读书,善击剑,曾经是幽州牧刘虞手下的人,公孙瓒杀了刘虞后,把田畴拘留在军营中,有人劝说公孙瓒:"田畴是个义士,您不敬重他,反而把他关起来,恐怕会失去众人的心。"公孙瓒于是释放并送走了田畴。

田畴率领所有宗族里的和从别处前来依附的共几百人,进入徐无山中,营造了一块地处深远险峻又很平敞的空地居住,耕种粮食,盟誓一定要为刘虞报仇,随后百姓都来归附,几年间达到五千多户。

田畴营造的世外桃源,鱼龙混杂,人与人之间是需要行为规则和法律制约的,于是田畴为大家制定了二十多条符合实际情况的法律条文。又制定了婚丧嫁娶的礼仪,兴办学校讲授知识,向众人颁布。众人都信服田畴,到了路不拾遗的程度。北方边境地区百姓纷纷聚拢,服从他的威信,使他们不再进行侵扰。

田畴名气越来越大,袁绍几次派遣使者前来招请,甚至授予将军印,田畴都拒绝了。袁绍死后,他的儿子袁尚又来征召,田畴始终未去。因为袁绍虽然杀了公孙瓒,为刘虞报了仇,但是袁绍与乌桓人关系很好,这是田畴不能容忍的。乌桓掠夺,残杀当地百姓,田畴有心讨伐他们,但实力不够,所以他又怎么可能投靠袁绍呢。

曹操北征乌桓,征召田畴,田畴赶紧整理行装,收拾行李,直奔曹操而来。这就有了田畴这个当地向导。

曹操于是带领军队返回,并在水边路旁竖起大木头,写上:"现在正是暑热夏季,道路不通,姑且等到秋冬两季再进军。"贼军骑兵侦探看到了,真的以为曹军已经走了。

在田畴向导的带领下,走上徐无山,过了卢龙,经过平岗,到了离乌桓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乌桓军这才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

对曹军来说这是一场遭遇战,当时道路难行,天气闷热,经过十几天的山路和急行军,体力已经大打折扣,更何况他们的重装主力步兵还在后面,难以及时赶到,面对多于自己的乌桓军,很多曹军将士们也都感到恐惧和发怵,希望等待后续部队 。而乌桓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瞭望,见乌桓军虽多,但阵势不整,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他们单兵能力强,但整体协作能力弱。

虽然,曹军"左右皆惧",众人请求缓战,但是,张辽力劝曹操要趁着敌阵不整而急速出战。敌阵不整的战机稍纵即逝,张辽劝战的语气也就非常奋发,终于,曹操采纳了张辽的建议,下定决心选择急战,命大将张辽为前锋。

于是,张辽离开了陡峭的山坡,来到了山谷之中,指挥先锋部队冲向敌阵,曹军的精锐骑兵与乌桓骑兵在白狼山下一场血战。乌桓军大乱混战中,蹋顿被斩杀 ,乌桓群龙无首,最终被杀得七零八落,三郡乌桓的主力骑兵在这场决战中全面崩溃。

白狼山之战后,柳城很快攻破,俘虏二十余万人。此后,曹操收乌桓精锐,率其征讨四方,号称"天下名骑",边民也因此得以安居生息 。之后乌桓势力被逐渐削弱,该部落的人口融入汉人或鲜卑部落,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而袁尚等人逃奔到割据的平州牧公孙康那里去了
这时,有人劝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说:“不用烦兵,袁尚袁熙的首级自然会送来。”于是,率军还师。

袁尚逃到辽东后,便同袁熙商量说:"杀了公孙康,占领辽东,以此为基业"。而曹操灭了袁家和乌桓后,公孙康见大势已去,打算捉住袁尚向曹操邀功,于是安排了埋伏,然后邀请袁尚、袁熙,还没来得及坐下,公孙康便让伏兵捉住他们,斩杀袁尚、袁熙,连同乌桓峭王的人头一起送给曹操。

此后,曹操说:"我如果急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危机解除时,他们就会自相残杀。"可见曹操也是神算。之后封公孙康为襄平侯,授任他为左将军

至此,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而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

归程途中,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凿井三十馀丈才得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郭嘉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操劳过度,患疾病去世,年仅三十八岁。

郭嘉的死对曹操是一个重大损失,在曹操诸多谋士中,郭嘉最了解曹操,并且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曹操悲痛万分,对荀彧说,你我都是同龄人,只有郭嘉年轻,可托身后大事。郭嘉死的太可惜,如果郭嘉没死,后面会不会就没有司马家篡权呢。

回来之后,曹操把反对远征乌桓的人记录下来,大家很恐惧,以为要惩罚,不了是厚赏之,说:'孤此前行,是侥幸,虽得之,天佐也,故不可常为。诸君之谏,才是万安之计’。可见此次行军之艰难。

曹军封田畴为亭侯,封邑五百户。田畴认为这不是自己的本意,怎可以卖卢龙要塞来换取利禄赏赐呢?坚持推让,曹操知道他心意至诚,没有勉强,袁尚的首级送来,曹操下令:"三军有谁敢为袁尚而哭的,斩首。"田畴因为曾被袁尚征召,就前往吊唁祭奠。曹操也不追究。

后来,曹操又后悔听从了田畴的辞让,说:"这是成全了你一个人的志向,而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制度啊。"于是就又用上次的爵位赐封田畴,田畴以死来发誓,曹操没有听从,想把他招来授官,再三再四,田畴终究没有接受。于是有人弹劾田畴偏狭固执,有违正道,只知固守小节,应该罢免官职,施加刑罚。

曹操也犹豫不决,把此事交给世子曹丕与大臣们广泛讨论。曹丕认为不要勉强他,应成全他的志节。曹操喟然叹息,知道不可以勉强,这才改任田畴为议郎这样的虚职。

曹操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此后曹操心情不错,激情澎湃中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名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等一系列诗作,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于是派遣使者用重金将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并让她整理蔡邕所遗书籍四百余篇,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曹操平定北方后,成了当世无出其右的霸主,汉献帝这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棋子,完成了他的使命,终于成了他的负担,就如袁绍的谋士淳于琼认为,到时候大小事都要上表陈奏,会削弱自己的权力。

汉朝初期袭秦朝的制度,皇帝下面是丞相,后来又觉得丞相权力太大,就在下面设置了三权分立,司马、司空、司徒称三公,这就把丞相的权力架空了。到了东汉就直接取消了丞相制。

曹操当时是司空,按照汉朝制度,权力会有非常多的约束。于是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同时对汉献帝越来越不敬。这就引起了一部分士大夫的不满,曹操招募的人才有很多是为振兴汉室而来的。

孔融能诗善文,性格刚直,东汉末年的一代名儒,孔子的十九世孙。孔融看到曹操奸雄诡诈的本来面目,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曹操,对曹操讽刺挖苦,最后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把他杀了。

孔融的死,其实是曹操对士大夫的一次警告和反击。

此后,曹操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南征刘表。


上篇:三国之平定河北(十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备在背后虎视眈眈,曹操为何坚持远征乌桓?不去将后患无穷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曹操为什么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北征乌桓?
曹操北征乌桓之战
曹操《步出夏门行》的背景资料
当年曹操征乌桓 为何不走寻常路 偏要走人迹罕至的卢龙道
此人历代君主中最可惜的,智慧勇敢坚强,远超开国皇帝却不能统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