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吴名
这本书是由被誉为“欧洲巴菲特”的金钱教练博多·舍费尔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分享书中作者记录的丘吉尔的精神内核。作为领导英国人民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领袖,丘吉尔的精神被他自己凝练成了十个字。这十个字在他成为英国首相,在他领导英国人民赢得战争,在他成为英国公选出来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二战结束后,英国百废待兴。虽然赢得了胜利,但是人民的生活依旧一片低迷。很多人从远方赶来,就为了听他们国家最著名的人演讲,也为了得到精神和认知上的洗涤。当丘吉尔走进演讲大厅,里面早已经聚集了数千人。这所大学系主任介绍丘吉尔是当时英国最卓越的人物。他即将做出的重要演讲,在一定程度上是他精彩人生的精髓。随后,他缓缓地说:“绝不、绝不、绝不、绝不放弃。”人们在等待丘吉尔继续的发言时,却看到丘吉尔已经下台了,他们才明白演讲已经结束了。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感到满意,毕竟很多人为了听演讲,千里迢迢地赶到这里。当我们审视丘吉尔的生平,你会发现,为什么他的演讲如此之短?因为对于这位老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重要:放弃,即意味着:输。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但这些我们都能克服,都能解决。回顾他的一生,你会发现,有很长一段时间,丘吉尔都是一名被遗忘的政治家。他的生活并不总是那么精彩,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内,无人问津,但是他的忍耐力经受了长年的考验。当他终于被任命为首相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人们问他,他是这个乱世中最正确的人选吗?丘吉尔回答:“是的,因为我的一生都在为此做准备。”很快,伦敦遭遇了德国战机轰炸,大批平民百姓死于这次轰炸。英国似乎走入了绝境。当时每个夜晚都会被投放新的炸弹,死难者越来越多。有很多人士敦促丘吉尔尽快向德国投降,避免继续产生“毫无意义的死伤”。没隔几天,丘吉尔又一次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敌军开启了新一轮对伦敦的死亡轰炸。丘吉尔的一批好友都聚集起来,企图迫使其投降。他们认为无辜百姓的死伤都是因为他,就连最好的朋友都认为对于国民的死难,他难辞其咎。但是,丘吉尔知道,投降的结果是:会有更多的牺牲者。也正是那一晚,他同样说出了:“绝不、绝不、绝不、绝不放弃。”站在一个平台上,在继续向上爬之前,我们要努力好长一段时间。这些带着挑战的平台包含了一个意义,它们已经准备好了在下一层阶梯等着我们。如果无法战胜它们,我们便无法继续前行。这样也有好处,因为这表明在下一级阶梯面前,我们还不够强大。你无法避免失败,这些都属于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你不可能改变他人和自然法则。大部分事情是你无法改变的。唯一你可以改变的是你自己,以及困难对你的影响程度。每一次拒绝和每一次挑战,要么是表达放弃的歉意,要么就是一次学习和继续前行的机会。这些问题或变成障碍,或让你能更强大地迎接下一级阶梯。总结一下,你可能在生命的新阶段,你可能在面临全新的考验,你可能遭受了困难,你可能有很多问题想不清楚,但是无论如何,记得“绝不、绝不、绝不、绝不放弃。”即便你把这句话当成心灵鸡汤,你也要把这碗汤喝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