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越努力越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一个大学生,最痛苦的领悟是什么?

就是最终发现:自己很听话,很努力,结果却很无奈。

小钰就在这样的痛苦当中。

小钰很不服气地说:“我学校也挺好,成绩也不错,奖学金也能拿,该有的证书也都有,该会的办公软件也都会,实习也有3份,但是怎么还是找不到想要的工作!”

小钰被调剂到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大一的她就很为毕业后的自己担忧。

当时她参加了一次线上求职训练营,一位在世界500强做HR的导师,在课程中说:

要想破解求职难的困境,你们要好好规划接下来的四年。在专业成绩优秀的基础上,该考的证还是要有。

四年读完200本书,掌握3项办公软件,参加一些项目,积累2份实习,毕业就能有好的出路。

这番话成了小钰成长的信条,相信好好规划,完成了上面的指标,将来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于是她在大学,当过班长,做过社团,参加网课,报名线上训练营,学习各种软件技能。成绩也不错,拿过奖学金,拿了几个证书。

除此之外,还参加过企业项目,实习做过人资,做过新媒体,还做过产品。

图书证上的借阅记录显示,她四年借过260多本书。

按理说小钰应该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企业也容易认可她才是,然而事实是,小钰的求职一直在碰壁。

1

看起来的好规划,和看起来优秀的你

像小钰这样的大学生还真不少,有自己的成长规划,热衷于报班,拿证书,学课程,攒技能,愿意去实习,刷经验,看起来真是做了不少事。

她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面对就业竞争,他们选择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成长:听话和努力,就像高考时那样。

他们听老师的话,即使不喜欢这个专业,也会好好规划。把各种课学好,学专业课,实践课,还有英语等等,至少拿到不错的分数。

他们听学长的话,即使觉得加入学生会或社团没什么价值,也会好好规划大一加入社团和学生会。大一下再竞选部长,某个一官半职,至少多一份经历也是好的。

他们还会听职业导师的话,好好规划实习,大一做兼职,大二暑假做助理,到了大三去名企,一步步向大企业靠近。

小钰就是这样一步步按照规划来到了毕业季。

我扮演起面试官,试着问了一下小钰:“你有自己做的比较得意的PPT或PS作品吗?”

小钰说:“我都是模仿教程里的作品,没有自己做过啊。”

我再问小钰:“你做过新媒体,运营过旅游类的公众账号,你能给我介绍几个你了解过的同类竞品公号吗?”

小钰瞪着眼睛,不好意思地看着我,还是答不上来。

我继续问小钰:“你做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是你喜欢做的吗?你为什么做这些事呢?”

小钰看着我说:“说不上想做和喜欢,我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只是想先多做点事情,让自己更好。”

作为面试官,我们很容易分辨出小钰这样的学生,是不是真的用心做事情,是不是真的做好了这些事情。

很多人努力地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往往只是成为了“更好的”,却没有了“自己”。

求职不是考试,考试可以强迫自己捏着鼻子学,只要考出高分就行,大学入学也只认分数高低。

求职的时候,面试官会评估求职者是不是喜欢这份工作,即使谈不上喜欢,也会考虑求职者能不能主动为这份工作付出,愿不愿意用心做好。

这就是小钰的面试并不顺利的原因。看起来很好的规划,也只是让小钰看起来优秀。

属于你的精彩不是规划出来的

与小钰形成对比的是我的另一个学生小晗。

小晗在大连的一所三本院校,她更加知道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没有竞争力可言,她也更加知道自己应该多做一些事情,但是她没有规划过也没有人告诉过她该做什么样的事,毕业就能找工作。

大一的时候,她跟着同学参加了一个知名手机厂商的校园推广大赛,在学校成立了一个小团队,推广手机,她负责起宣传,办了30多场活动,居然卖了188部手机,成了大连所有高校的第三名,她因此得以免费前往这家厂商的总部学习。

大一的暑假她用自己挣来的钱开开心心去旅行。

大二她觉得自己该学点有用的东西,于是和两个室友一起,在大连报了一个互联网运营的培训班,花完了剩下的钱。

因为这个学习,她接触了互联网运营的一些项目,先是做一个干果品牌的电商运营,干了一学期,后来投了网易的实习,做起了网易的用户运营,又是一个学期。

再后来她被同学推荐,去了一家医疗集团公司继续实习,还没毕业的她就内推去了百度医疗事业部,做产品运营。

上次我和小晗见面的时候,当时百度医疗事业部被撤,她正在争取内部调岗,两周后她就顺利转岗留了下来。

刚毕业的她就已经拿到了过万的月薪。

小晗对我说:“自己其实从来没有规划过什么,也没想过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但是如果眼前有事情值得做,就把它做好。”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演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回顾自己人生中的一些点滴。

休学也好,学书法也好,这些事情当时他做的时候,只是跟随一时的兴趣或者内心的想法,但是最后都串联了起来,让他的整个人生不同起来。

成功不是规划而来的,求职也是这样,刻意地规划,像集邮一样积累别人嘴里该做的事,反而不如跟随自己当下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为未知的将来积累更大的意义。

可以没有规划,但是不能没有当下

我知道,很多大学生对自己考入的大学并不满意,遗憾是他们大学生活的底色。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出路没有把握,迷茫是他们大学生活的常态。

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对现状的不满,对未来的担忧,他们会努力做很多事情,或者只是看起来努力地去做很多事情。

当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不知道毕业后会干什么,所以现在就什么也不干,先玩着、混着、学习和生活都勉强维持着。

我想起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个街舞培训班,有一次课程间隙,教我们跳舞的老师突然很认真地问我们,将来想做什么。

当时场面挺尴尬的,大家都答不上来,最后我想了一想,说:我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做什么,但是我知道我想以一种怎样的状态活着

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回答地最精彩的几个问题之一。

我的大学,从来没有想过毕业之后会干什么,但是我会把大学的每一年,过得很充实。

大一玩街舞,得了全校第一,大二在社团干,两次暑假带队去贵州支教,大三一年只读书,办自己的报纸,大四一个人搭车去尼泊尔。

没毕业就莫名其妙被意林杂志主编电话邀约来北京做编辑。

工作后,先做编辑,有自己的专栏,后做演讲,跑遍全国,又转做培训,现在做职业成长导师。

我可以说我没有大众口中那种所谓的“梦想”,但是我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件又一件地做好,一直活在自己渴望的状态中。

现在就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难道不比实现“梦想”更好吗?

我跟学员沟通的时候,会用一个有趣的小工具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

当你已经毕业工作一年,那个时候你理想的人生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理想的人生状态分为3个部分,工作、生活、成长:


我会让学员慢慢描述出自己已经工作一年时的人生状态,比如生活上会有怎样的爱好,工作上月收入多少,成长上会学习一些什么,等等。

(学员写下的愿景呈现笔记)

即使再迷茫的人,通过这样的小游戏,也能找到自己理想的人生状态。你可以自己试一试,这个工具叫做愿景呈现

你对对工作的描述,其实就是你内心理想工作的样子,可以作为参照,去探索自己的理想职业。

你对生活状态的描述,可以用来对比现在的状态,其实理想的生活,你现在就能让自己拥有。

成长里想做的事情,往往是你觉得重要但是还没有开始学习的东西,现在一样可以学。

工作本身并不是人生的目的,我们真正想要的,是活在自己理想的状态中。

大学可以没有规划,但是不能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你今天就感到快乐、充实,就能用心把一件事做得足够好,还需要担心将来的结果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儿童节,我们聊一聊为什么要努力
活法-第一章《实现理想》
工作一年成功18条感悟
成功18条——工作一年感悟
关于人生规划
你自己不努力,没人能帮的了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