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你三招,帮你终止半途而废的恶性循环!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个人竞争力问答

第19期

01

 学员提问

老师你好,我叫小艾,今年27岁了,在杭州工作5多年多,眼看着原来的同事有些越来越出色,自己也要结婚了,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焦虑。

最近我又制定了很多学习计划,买了不少和工作相关的提升课程,刚开始学得很认真,做学习笔记,也很有启发,但是过了没多久就松懈了,现在干脆放弃了,

这样焦虑一阵子,努力一阵子,懈怠一阵子的状态,这几年总是反复出现,总觉得自己是在无效努力。请老师帮我分析一下,怎么让自己有效地努力,持续地坚持呢?

02

 少毅回答

小艾你好,看到了你的问题之后,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行动力的话题。

心理学家罗伯特·弗里茨(Robert Fritz)在他的名著《最小阻力之路》中讲到,人有两种内在的动力:创造的动力和规避的动力。

什么是创造型的动力?就是发自内心想去主动创造一点什么,改变一点什么的愿望。这种动力的核心是期待,期待做出自己渴望的东西。

什么是规避型的动力?就是为了规避不好的事情,而不得不去做。这种动力的核心是压力,是害怕失去或者迫于无奈。

这两种动力有什么不一样吗?可以说非常不一样!先记住:期待是很难被满足的,而压力是很容易缓解的。

曾有一位报名我一对一咨询的学员薇薇,报名之前,她已经颓废了一段时间,也努力振作了一段时间,但是又归于比较颓废的状态,为了让自己不再这么颓废,她发誓要改变自己,并且希望我能够帮助她,陪伴她改变。

如果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当中遇到了什么个人发展的问题和困惑想要和我沟通,可以添加文章底部学习顾问的微信,通过他可以向我提问,还可以进入我们的互动成长答疑社群,领取很多福利。

话说回来,我的那位学员薇薇第一次和我沟通的时候,是这么对我这么说的:

“前不久我制定了满满的蜕变计划,发誓要一项项地完成了。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计划都完成了。

到了第四天,我觉得有点累,下午偷懒出去玩,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我很沮丧。

到了第五天,我本来想补上昨天落下的任务,但是我上午就开始拖延,当天一项任务都没有完成。

第六天,我开始思考这些计划有什么意义——这么累有必要吗?能有什么效果呢?于是放纵了自己,再次开始了颓废”

也许你也经历了这样的循环:打满鸡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又回到了颓废的状态,等过一段时间又开始变得焦虑、越来越焦虑、开始自责、打满鸡血。

这样的循环往复多了,就算有了动力,我们也会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效,后来干脆放弃努力了。

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底层的原因是我们的动力出了差错。

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很多目标和这位学员一样,“不想让自己这么颓废、这么不争气”,而这种想法就是典型的规避型动力。

当我们的目标是类似于:

“别这么颓废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同龄人太优秀了,我要上进点了”

“生活压力太大了,我必须升职加薪了”

“我不想一辈子一事无成”

或者类似:“我不想种地,我想当老板!”

……

当我们内心是这样想的时候, 我们就都身处规避型动力当中。

这种动力来自于自责、恐惧、焦虑这些短暂而强烈的负面情绪带来的压力。

当我们一旦开始制定计划,并开始努力时,我们的这些负面情绪开始缓解,心情开始好转,自责、恐惧、焦虑就会减弱。

想想看,我们因为焦虑而买了很多课,买了课,学了几节,觉得自己付出了,有收获了,于是焦虑就减轻了,但很快就没动力再学了。

为什么你买的课程学了会没用?因为买课这个动作本身就已经帮你缓解了焦虑,你很快就没了动力。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凡是出于自责、恐惧、焦虑带来的压力而产生的动力,都会随着立刻的行动而衰弱,还没等到见到最终的效果就没了动力!

该怎么打破这个循环呢?

我在职业精英研修班里曾经帮助过一位学员,她因为家庭和成长经历的原因,长期非常自卑,在普通的家庭,读普通的专科,在普通的公司,做着基础的财务工作,她在入学时的学籍信息表里说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什么成就事件,所以一件也没写。

我给了她几个可行的方法,这几个方法不是我自己编的,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说的:

1、全身心地去献身事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把它做好,即使最终没有一直坚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听从内心,全身心让自己把一件事做得更好。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提升,自我的成长。

2、对自己真诚,不自欺,不欺人,不装模作样,将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行动统一,想去做就去尝试,不想做就暂停,顺从自己的内心。

3、从小事做起,如果你感到迷茫和无助,只要你从小处做起,一点点尝试做你自己,你最终会走向创造性的人生之路。相反,如果你每次都委屈自己,强迫自己,那你就会在自责和恐惧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累。

这三个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坚决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听从自己的内心,哪怕最终失败也不重要,从小事开始,找到为自己的人生创造的动力。

我就是这样鼓励那位学员的,先放下眼前工作的压力,放下期待,停止自责。

我试着帮她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她想一个人出去旅行,我帮她策划,最终她做到了,后来她想去报口才培训班,她去学了,她后来说这是她长大以来,最快乐最充实的学习体验。

因为她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感受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快乐和成长,最终她慢慢找到了自己,开始自信地为自己而活,后来在工作上,她不再恐惧、畏缩和逢迎,她开始为自己的进步而努力,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

从规避型动力转变到创造性动力,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三步:

第一步,看清自己的压力来源,停止自责、恐惧、焦虑;

第二步,去做自己真正喜欢,想做的事情,去创造,而不是逃避,哪怕这件事很小也无所谓,和工作无关也无所谓,关键是积累创造的体验;

第三步,开始在工作中去创造。

今天就说这么多,按照这三步做,相信能对你的情况有所改善。

作者介绍

少毅

国家认证中级生涯规划师

《反惰性思维》作者

个人发展学会合伙人兼内容产品总监,个人发展学会职业精英研修班总教官,3年间,帮助1000+人解决职场沟通问题,学员遍布阿里、腾讯、京东等多家大企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功修炼}你为什么总和别人比较?|成功不是打败别人!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如何帮助青少年提升动力?|| 渡过
真正厉害的人,都是“反焦虑”体质
孩子,你慢慢来
”改变“最重要的动力:情感认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