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旬夫妻记账38年 坚持记录每分钱去向(图)

老两口记账已经整整38年

“我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蛤蜊一斤才5分钱。”77岁的时桂琴翻看着自己的账本,忍不住感叹。时桂琴与老伴陈炳涛结婚50多年,一本本账单记录下了他们相濡以沫的生活。从1976年至今,老两口记账已经整整38年。家里生活并不困难,但两人却坚持记录下每一分钱的花费,在他们自己看来,最大的意义就是有规划、节俭的生活。

周末月末都要对账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市南区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的时桂琴家中。房子面积虽小,但却干净整洁,东西摆放也都十分整齐。听说记者想要看自己的账本,时桂琴从橱里拿出一个纸袋,从里面取出一沓已经泛黄的学生作业本。“从1976年我们就开始记账了,但这些都是1993年以后的账本,之前没觉得账本需要特别保存起来,从宁夏路搬家过来时,以前的老账本被我们当废品给卖了,太可惜了。现在这些账本可要保存好了。 ”时桂琴说。

老伴陈炳涛是家里记账的主力,在他看来,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一分钱怎么花的都要记下来。不但每天要记账,周末和月末还都要对账。有时候一忙忘了记账,对账时就要格外下功夫。 “我老伴有时候就是较真儿,非得把钱核对起来不可,我俩就一起想,到底是哪笔钱没记上,不过到最后还都能对上。 ”时桂琴笑着说。

余下钱来都存银行

挂面3.8元、鱼8.5元、水勺4元、白糖3.3元……泛黄的纸张上,一笔笔生活账记得密密麻麻。 “我们记账就是为了能让生活有计划,不能月初吃肉,月底吃咸菜。当时我家里除了我们一家四口,我母亲和弟弟都和我们一起吃饭,当时工资也低,必须得计划着花,所以我们才开始记账。看看哪天花超了,往后几天就紧一紧。当时就有些邻居花钱没计划,月底了只能找人借钱。 ”时桂琴回忆道。

每个月省下的钱,时桂琴就会和老伴存入银行,储蓄是他们最主要的理财方式。记者翻开账本看到,2001年1月份,收入为1974.66元,虽然这个月需要采购年货,夫妻俩还是在银行存入了1076元。这样的存款明细,每个月也都有详细的记录。“我们用钱一向是有计划的,两个儿子结婚买房,我们都支持了。每到周末,我们也是准备些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陈炳涛告诉记者。

账本记下幸福瞬间

38年的记账生活,也给夫妻俩记录下了很多难忘的生活。“有时候闲暇时也会拿出来翻翻,就会想到以前的生活。两个外孙女回来,也会拿给她们看,希望她们条件好了也不能乱花钱。刚拿出来时,把她们吓一跳,没想到外公外婆这么细致地记账。现在她们也都知道节俭,回来看我们都是买好菜在家里做。 ”时桂琴说。

在这些小账本里,带外孙女去吃小吃、去逛中山公园、到前海沿儿看栈桥等都记录在内。账单里记下的火锅蘸料、羊肉、香菇等,就是一家人周末吃解馋的火锅。 “这本生活账单,记录了我们生活的坎坎坷坷和顺顺利利,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浪漫,只有过生日的时候大家一起聚聚。翻翻看到给儿子筹备婚礼、给儿媳买见面礼的账,还是由衷感到高兴。”时桂琴告诉记者。(记者 马晓婷)

老两口记账已经整整38年

“我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蛤蜊一斤才5分钱。”77岁的时桂琴翻看着自己的账本,忍不住感叹。时桂琴与老伴陈炳涛结婚50多年,一本本账单记录下了他们相濡以沫的生活。从1976年至今,老两口记账已经整整38年。家里生活并不困难,但两人却坚持记录下每一分钱的花费,在他们自己看来,最大的意义就是有规划、节俭的生活。

周末月末都要对账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市南区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的时桂琴家中。房子面积虽小,但却干净整洁,东西摆放也都十分整齐。听说记者想要看自己的账本,时桂琴从橱里拿出一个纸袋,从里面取出一沓已经泛黄的学生作业本。“从1976年我们就开始记账了,但这些都是1993年以后的账本,之前没觉得账本需要特别保存起来,从宁夏路搬家过来时,以前的老账本被我们当废品给卖了,太可惜了。现在这些账本可要保存好了。 ”时桂琴说。

老伴陈炳涛是家里记账的主力,在他看来,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一分钱怎么花的都要记下来。不但每天要记账,周末和月末还都要对账。有时候一忙忘了记账,对账时就要格外下功夫。 “我老伴有时候就是较真儿,非得把钱核对起来不可,我俩就一起想,到底是哪笔钱没记上,不过到最后还都能对上。 ”时桂琴笑着说。

余下钱来都存银行

挂面3.8元、鱼8.5元、水勺4元、白糖3.3元……泛黄的纸张上,一笔笔生活账记得密密麻麻。 “我们记账就是为了能让生活有计划,不能月初吃肉,月底吃咸菜。当时我家里除了我们一家四口,我母亲和弟弟都和我们一起吃饭,当时工资也低,必须得计划着花,所以我们才开始记账。看看哪天花超了,往后几天就紧一紧。当时就有些邻居花钱没计划,月底了只能找人借钱。 ”时桂琴回忆道。

每个月省下的钱,时桂琴就会和老伴存入银行,储蓄是他们最主要的理财方式。记者翻开账本看到,2001年1月份,收入为1974.66元,虽然这个月需要采购年货,夫妻俩还是在银行存入了1076元。这样的存款明细,每个月也都有详细的记录。“我们用钱一向是有计划的,两个儿子结婚买房,我们都支持了。每到周末,我们也是准备些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陈炳涛告诉记者。

账本记下幸福瞬间

38年的记账生活,也给夫妻俩记录下了很多难忘的生活。“有时候闲暇时也会拿出来翻翻,就会想到以前的生活。两个外孙女回来,也会拿给她们看,希望她们条件好了也不能乱花钱。刚拿出来时,把她们吓一跳,没想到外公外婆这么细致地记账。现在她们也都知道节俭,回来看我们都是买好菜在家里做。 ”时桂琴说。

在这些小账本里,带外孙女去吃小吃、去逛中山公园、到前海沿儿看栈桥等都记录在内。账单里记下的火锅蘸料、羊肉、香菇等,就是一家人周末吃解馋的火锅。 “这本生活账单,记录了我们生活的坎坎坷坷和顺顺利利,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浪漫,只有过生日的时候大家一起聚聚。翻翻看到给儿子筹备婚礼、给儿媳买见面礼的账,还是由衷感到高兴。”时桂琴告诉记者。(记者 马晓婷)

老两口记账已经整整38年

“我记得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蛤蜊一斤才5分钱。”77岁的时桂琴翻看着自己的账本,忍不住感叹。时桂琴与老伴陈炳涛结婚50多年,一本本账单记录下了他们相濡以沫的生活。从1976年至今,老两口记账已经整整38年。家里生活并不困难,但两人却坚持记录下每一分钱的花费,在他们自己看来,最大的意义就是有规划、节俭的生活。

周末月末都要对账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市南区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的时桂琴家中。房子面积虽小,但却干净整洁,东西摆放也都十分整齐。听说记者想要看自己的账本,时桂琴从橱里拿出一个纸袋,从里面取出一沓已经泛黄的学生作业本。“从1976年我们就开始记账了,但这些都是1993年以后的账本,之前没觉得账本需要特别保存起来,从宁夏路搬家过来时,以前的老账本被我们当废品给卖了,太可惜了。现在这些账本可要保存好了。 ”时桂琴说。

老伴陈炳涛是家里记账的主力,在他看来,节俭是一种生活态度,一分钱怎么花的都要记下来。不但每天要记账,周末和月末还都要对账。有时候一忙忘了记账,对账时就要格外下功夫。 “我老伴有时候就是较真儿,非得把钱核对起来不可,我俩就一起想,到底是哪笔钱没记上,不过到最后还都能对上。 ”时桂琴笑着说。

余下钱来都存银行

挂面3.8元、鱼8.5元、水勺4元、白糖3.3元……泛黄的纸张上,一笔笔生活账记得密密麻麻。 “我们记账就是为了能让生活有计划,不能月初吃肉,月底吃咸菜。当时我家里除了我们一家四口,我母亲和弟弟都和我们一起吃饭,当时工资也低,必须得计划着花,所以我们才开始记账。看看哪天花超了,往后几天就紧一紧。当时就有些邻居花钱没计划,月底了只能找人借钱。 ”时桂琴回忆道。

每个月省下的钱,时桂琴就会和老伴存入银行,储蓄是他们最主要的理财方式。记者翻开账本看到,2001年1月份,收入为1974.66元,虽然这个月需要采购年货,夫妻俩还是在银行存入了1076元。这样的存款明细,每个月也都有详细的记录。“我们用钱一向是有计划的,两个儿子结婚买房,我们都支持了。每到周末,我们也是准备些好吃的改善一下生活。”陈炳涛告诉记者。

账本记下幸福瞬间

38年的记账生活,也给夫妻俩记录下了很多难忘的生活。“有时候闲暇时也会拿出来翻翻,就会想到以前的生活。两个外孙女回来,也会拿给她们看,希望她们条件好了也不能乱花钱。刚拿出来时,把她们吓一跳,没想到外公外婆这么细致地记账。现在她们也都知道节俭,回来看我们都是买好菜在家里做。 ”时桂琴说。

在这些小账本里,带外孙女去吃小吃、去逛中山公园、到前海沿儿看栈桥等都记录在内。账单里记下的火锅蘸料、羊肉、香菇等,就是一家人周末吃解馋的火锅。 “这本生活账单,记录了我们生活的坎坎坷坷和顺顺利利,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浪漫,只有过生日的时候大家一起聚聚。翻翻看到给儿子筹备婚礼、给儿媳买见面礼的账,还是由衷感到高兴。”时桂琴告诉记者。(记者 马晓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富不过三代?来看看美国第一家族富了六代的秘诀!
账本说·月入3000,我从负债8万到有房有存款的品质生活
随手记谷风:从记账教练,到理财管家的逻辑
不好意思开口叫朋友还钱?别让这种事再发生:圈子账本
互联网开启记账“私人订制”
东东和西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