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养废一个孩子? | 心灵捕手73


心理学学多了,总是一不小心就陷入了自我批判。

只要你愿意,你总能找到自己的不合格之处,对孩子产生负疚感。

有的妈妈,已经是99分妈妈了,但依旧对自己很不满意。

孩子受伤了,开始自我批评,没有看护好。

孩子受挫了,马上安慰孩子,又担心这样会不会让孩子太过胆小,自己是不是太焦虑了,管得太多。

我们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基本处在无人管的状态,吵架、打架、受伤,交朋友、上学下学、学习作业考试等等,都是自我管理。

正因为小时候自己这样的经历,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陷入了另一种极端。

培训及早教机构为了让家长满意,孩子无论上什么课,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班级的每个孩子基本都能拿到奖状。哪怕表现最差的,也能有鼓励奖、进步奖。

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对待孩子们,生怕孩子受到一点批评或伤害。生怕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得到一点点好的对待。

我们曾经物质匮乏,就想要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似乎这样,孩子就比我们幸福多了。

这么一看,父母满足的并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自己的需要。而眼前的这个孩子,也并不是孩子本身,而是小时候的自己。

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父母觉得现在的孩子无法经受挫折,因为太过幸福,所以总是折腾闹事。

我们用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抚育孩子,然而孩子却出现了很多不可控的问题,问题出在哪里?

01

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

有些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实际上满足的是自己的需要而不自知。

譬如小时候吃过苦头的父母,总是牺牲自己,给孩子最好的。因为他们吃过苦头,所以坚决不让孩子吃,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体验好的生活。

所以孩子并不知道父母有多苦,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在父母眼里是如此幸福,他们本以为生活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值得庆幸的,这些难道不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吗。

我有一朋友,自己是学渣,但是特别渴望成为学霸。所以在女儿上小学后,特别努力辅导作业。学校的作业做完了,就买很多习题集让孩子练习。

如果孩子考得不好,爸爸首先崩溃了。孩子因为害怕被爸爸责骂,大哭不止,甚至抓自己的头发,掐自己。

但是这位朋友的执念很深,不断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

这就是非常典型把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

当我们对孩子有情绪,有期待,有愤怒的时候,可以认真觉察一下自己的这些情绪、期待和愤怒源于什么。

分清楚自己和孩子的需要,可能就已经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

02

太过焦虑和恐惧

太过焦虑和恐惧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之前看新闻,马雅舒为防止孩子受伤,家里什么家具都没有,一家人坐在地上吃饭。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妈妈们为了孩子的安全,创造了“完全无菌”的环境,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父母可能更多的只是害怕面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而让孩子丧失了体验真实现实生活。而孩子此刻,可能才是真正处在了危机中。

在我孩子很小的时候,因为反复湿疹,作为父母的我们特别烦心。

当时网络上有人说可以买紫外线灯,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可以保证你的屋子没有任何螨虫。

我当时一看到这个做法,第一感觉就是有这么好的方法。想要马上买来,让孩子免于湿疹之苦。

后来觉得不对,如果孩子完全处在了无菌的环境中,是否会出现更多问题。

果然再详细认真查询了一下资料,这个方法的反驳之声更多,后来还专门咨询了医生,医生也不建议用这个方法。

家庭生活没有必要每天使用紫外线灯。而且即使把螨虫全部杀死,也未必能解决湿疹的问题。

所以我们很容易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制造出了更多的问题。

03

当发生问题的时候,并不敢于面对问题,而是希望问题赶快过去

遭遇校园霸凌的孩子,常常都是不敢于跟父母直接表达的孩子。

父母常在孩子被霸凌后的几年,甚至是孩子成年之后才知道孩子的经历。

而有些父母在知道孩子被霸凌后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应对。

他们不愿意也不敢去想象孩子面临多大的痛苦,而是怀疑孩子说话的真实性,否认孩子所说的事实。

他们常常劝说孩子,让孩子不要再去想这些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这听起来非常匪夷所思,但是不乏这样的父母。

他们并非不爱护自己的孩子,而是当问题发生时,这些问题超出了他们的承受和应对能力时,他们希望问题赶快过去。

他们希望孩子表现出积极的一面,这样那些发生过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而事实是,当我们越想要它过去,它往往越过不去。

04

父母不觉察、不成长

如果父母不觉察,不成长,固步自封,那么确实很容易产生家庭问题。

而孩子,作为整个家庭中最弱势的群体,最容易出现问题。

孩子就像是一面镜子,他能最直观地照出家庭的问题。

我们机构常常接待年龄很小的群体,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均有。

他们有些被医院诊断为抽动症,医生建议他们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的原因是孩子太过焦虑,情绪无处释放。

之前一位老医生说,以前的孩子哪有抽动症这种毛病,而现在如此之多。这位医生说,全家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压力多大,无处释放的压力,只能转移到身体上了,能不出问题吗。

而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呢,虽然没有抽动或行为问题,但是却陷入了抑郁情绪的折磨。

自残、自杀、休学、网络成瘾等等,他们不可抑制地陷入了种种问题中。

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庭可以先审视一下是否问题出在家庭身上。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父母最需要的是收回自己投射在孩子身上不属于孩子问题的感受。

而非让孩子来承担家庭的全部问题。

大家都过好自己,要卷就卷自己,或许困扰就少了很多啦。

当然,所有问题的发生并非是一朝一夕,而很有可能是长期生活中累加的负性情绪而导致的。

所以当问题发生的时候,纠结某句话或某件事反而显得没那么重要,这个时候不妨认真看看是否整个家庭系统均出现了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才是心理成熟的人最重要的一个特质
每个孩子都需要一只“镇定小鸡”
那些辍学、抑郁症的孩子所踩过的坑,父母应该警醒
陈发展: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父母应该支持孩子成为他自己
亲子阅读|你焦虑吗?读绘本就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