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终于不再那么猛烈地批判自己了——尊重自己如己所是,而非如他人所愿

周娴老师在《自愈能力养成课》第4课“我的逃避与面对方式”里邀请我们“善待现实自我,从身体开始”。她说大部分人身体未经过训练,保有着原始的力量,你的力量会从身体感受中传给你。

周老师在带领课程活动时,请学员们试着加入身体感受。身体可以很直接地反应想法和感受,但我们太习惯跳过去,越来越只相信大脑。

当我们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常见信念,比如“我不能指望有人来安慰我”、“没有人关心我”、“我会受伤”、“别人都讨厌我”、“我很孤独”、“我很丑”、“我不重要”时,身体会有反应。

有人后背会发紧,有的人胃会胀痛,一直打嗝,一直吐口水。

这些都没关系,我们要练习做不完美但有感觉的自己。

觉察和疗愈不是把自己变成另一个样子,而是看到“原来我是这样的”,看到自己是如何一步步选择成为了现在的样子,一点点更靠近自己,发现我有这样一些部分,这就是我,没有什么好坏。

我决定接受周娴老师的邀请,试着去看自己的身体感受,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逃避它,讨厌它。

刚好那段时间芳芳老师在带领《重新长大营》,想先用《重新长大营》课程里面的“找回自己的内在小孩”冥想音频试验不逃避身体感受。

连续3天睡前听找回内在小孩的冥想音频,带着抗拒,感受自己。

在芳芳温柔的声音带领下,收获很大。但由于我是助教,文章很长,担心会打扰到芳芳(因为她真的很忙,要回复的学员实在太多),于是先问过芳芳是否可以表达对她的感谢,她带领的冥想解绑了我人生两大卡点。

芳芳欣喜应允,我就发了好大一段给芳芳,表达了收获及对芳芳的感谢。

妈妈说我从小就爱熬夜,晚上不睡,白天不醒,一直爱睡懒觉的毛病是因为婴儿期习惯不好,她又太忙,没纠正过来。因为她白天没时间照顾我,就让我一直睡,白天睡多了,到了晚上就不睡,而且要一直抱着,不准她睡觉。

有时候想:“完犊子了,婴儿期的习惯真的很难改了”。以前也试过很多次早睡早起,均坚持不了2天。夜越晚,越心安。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熬夜对身体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血压高,长期头晕,气色不好,身体浮肿,经常长水泡和湿疹。为了健康,是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到底为什么对夜晚如此着迷。

跟随芳芳的冥想带领,看到一个小婴儿因为白天妈妈没空陪她,只有到了晚上才有空抱她,逗她,和她说说话。

这是多么珍贵的时光啊,她等了妈妈一个白天,那么渴望妈妈的陪伴,好不容易等来了,什么白天晚上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时候有妈妈陪着,所以根本舍不得睡着。

看到画面后,好像可以真正地理解自己为什么从小就总是熬夜了,因为渴望妈妈的陪伴啊,趁着妈妈有空,要争取多被抱着,闻闻妈妈身上的味道才心安。

话说回来,这些年一直对我妈有很深的执着,总觉得我们相处得时间太少了,不愿意离开她,但又觉得被牢牢控制,不停地逃离。

对总是熬夜、睡懒觉、不想离开母亲的自己有很多的批判,现在看来不过是小孩子对妈妈陪伴的渴望罢了,何必一直那么苛责自己呢。

第2天晚上听冥想音频,芳芳说请送给内在小孩一个礼物。我不知道送什么给自己的内在小孩,反复听了几遍后,内在小孩请我送她一个隐形的隐身用超隔音帐篷。

这个帐篷只有她可以看见,只要她进去帐篷里面,别人就看不见她,内衬要是黑色的哦,四周要挂着可以亮的星星灯才可以。

她可以常常进去帐篷里面,一个人静静地发呆,看书,睡觉。

记忆中的暑假,在安静炎热的午后,所有的小伙伴都走亲戚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在家,要么看书,要么看樱桃小丸子。

感觉上总是一个人,好像很孤独,一直觉得自己孤单地长大,所以常常有挥之不去的孤独感。

但实际情况是,我从小就怕脏,不爱和小伙伴们到处跑着玩,总喜欢一个人呆着,包括现在,可以宅家里很久。

有时候也问自己是真的害怕孤独吗?如果怕孤独,怎么会总是愿意一个人呆着呢?为什么不爱出去跟朋友玩呢?这个孤独感是真的吗?

这个帐篷礼物,让我看到自己很喜欢在安静的空间里一个人呆着,但凡嘈杂一点儿就会烦躁,头痛。(年轻时去夜店啦酒吧啦之类的都只是跟风,在娱乐至死的环境中,要合群呀。)

小时候,父母做生意,每天店里好多年轻的男性社会闲散人员,很吵,很讨厌。爸妈常说我不到3岁就天天吵着要去上幼儿园,不愿意在家呆着。

仔细回想一下,我真的那么爱上学吗?好像也没有呀。可能就是怕吵,所以总要去学校躲清静吧。

原来一直都是在主动地选择一个人呆着呀,这和头脑想象与分析的根本不一样耶,原来我不是那个成长经历的受害者,一直都是主动选择一个人呆着。

但是妈妈说人要合群啊,要交游广阔啊,如果我不是这样的人,那就是不正常的,所以总是假装很热情开朗,爱交朋友。原来我一直是用妈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对主动选择一个人呆着这回事有评判。

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其实并不孤独。我无处安放的“孤独感”其实是作为女性将自我客体化,将存在感与性缘关系绑定,这是文化对女性的催眠(关于这一点,以后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

那天晚上,在芳芳的音频带领下,送给了内在小孩一个只有她看得见的隐身帐篷。

那一刻,我决心以后只要她愿意进帐篷,我一定和她在一起,看着她,陪着她。

我会告诉她,从此以后我将不再对你那么苛刻,不再用别人的价值观来要求你。

你对我来说很重要,我需要你,珍视你,我愿意顺着你的天性跟你在一起,不离不弃,我爱你。

我愿意每晚陪你入睡,愿意陪你去感受每一次愉快或者不愉快的时刻,我会一直都在。

至此,我终于可以不再那么猛烈地批判自己了,终于愿意与自己的感受链接上,终于开始尊重自己原来的样子。

爱人如己。

尊重自己如己所是,而不是如他人所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我决定,真正开始爱自己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引导冥想)视频
【语音导引冥想】疗愈内在小孩
附身体扫描 音频 | 冥想,用VR体验的视角,看高清的内在世界
内在小孩冥想的秘籍2
巴夏《蓝光冥想》疗愈你的身体 自我催眠音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