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未完成事对我们的影响(二)——都是为了我好,我怎么敢恨

我学完形有九个年头了,完形治疗经常会说到未完成事,一个人在生活中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未完成事,什么是未完成事呢?比如没有上到理想的学校、没有对喜欢的人表白、有一些情绪没有得释放、做了坏事没有得到惩罚等,当我们有一些事没有好好去经历完成事,我们的生活就会被卡住。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听到父母说这样的话:“我这样做不都是为了你好吗?”当我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内心也许有很多的愤怒,但又无法发泄出来。

当父母说“我是为了你好”的时候,请你稍微停一下,好好看一看这个“好”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我们父母通常给孩子的“好”都是自己缺失的,或是自己在那个年龄没有得到的,因而在孩子身上去满足自己,并没有真正看到孩子要什么。

记得我上六年级时,班里很多孩子都有旱冰鞋,我也管爸爸要,爸爸妈妈可能担心我摔伤一直没有买。当时的我很羡慕别人有旱冰鞋,那时就一直蹭闺蜜的鞋穿,总感觉不尽兴。

后来有一天爸爸带了一副对讲机回来,也许爸爸觉得对讲机更有意思,也许对讲机和旱冰鞋的价格差不多,爸爸想用一个等价的物品来满足我。但我对对讲机兴趣不大,后来一直没有怎么玩过对讲机,倒是爸爸和哥哥、弟弟玩的倒不亦乐乎。

这样的例子也许在你的孩子身上发生过很多次,孩子想要A,家长却觉得B更好,就以各种理由塞给孩子B ,其实孩子心里却永远记挂着A。

有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成遇到任何的要求都会反抗,最后只为反抗而反抗,而不去看自己真的要什么。有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很顺从,不敢自己做决定,也不敢拒绝别人,变得退缩没有主见。

其实家长如果真的想为了孩子好,可以陪伴孩子找到TA的喜欢和爱好,并陪伴支持TA去充分经历。我们不需要人人都成为谷爱凌,但是我们至少可以陪伴孩子去试试看。允许孩子试错,允许孩子经历后放弃,只是陪着TA就好。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不操心的妈妈,对孩子一直也是“放养式”的,其实我的不操心不是完全的不管,我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一直都在他身边陪伴他,但是我并不知道什么对他好,什么对他不好,这个部分我允许孩子自己摸索自己去寻找。

也许有家长会担心孩子在试的过程中不断半途而废,担心孩子以后做任何事不长久,其实很多事只要是孩子自己选择的,只要大人愿意陪伴孩子,不要太功利孩子基本都可以坚持 。

我儿子五岁时要学架子鼓,当时朋友建议让儿子学一下围棋,因为儿子小时候非常好动,朋友说下下围棋会安静一些。我带着孩子去了围棋室试试看,孩子接触了围棋非常喜欢,在我和他爸爸的陪伴下孩子坚持了七年,到小学六年级考了三段,虽然他的成绩不是特别好,和他一起学的有考了五段,但孩子对于学围棋从来没有过不想去,不想学的时候。

因为我没有特别要求必须每天练几小时,也没有想过下围棋考了五段可以自由选择兰州的一些重点中学,只是陪着他就好。在一个张弛有度的七年里,孩子的收获很大。

孩子七年学围棋的经历让他有很多收获,第一,考试不会紧张,因为围棋比赛一天会比四五场,每场一个小时以上,这样的经历让孩子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磨炼。第二,孩子专注力比较高,在下围棋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定力和专注力的。

关于学架子鼓的事,我没有支持孩子,孩子后来也没有提过,不知道他是压抑了还是一时兴起 ,好像爱好被围棋转移了。(也许架子鼓的事当时我应该和孩子进一步去沟通)并不是孩子所有的要求我们都满足,也要让孩子自己体验到,有的事父母也无能为力。但更重要的是和孩子诚实的、真实的表达和沟通。

对于乐器孩子一直还是很喜欢的,三年级时班里有一位同学在联欢会上表演了电子琴独奏《致爱丽丝》。我儿子被深深吸引,想学电子琴。如果当时孩子提出学钢琴我是会拒绝的(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我也会如实表达,但电子琴我觉得我可以承爱,很快帮他找到了兴趣班,买了电子琴由爸爸陪孩子一起开始了学习。

学琴的过程中我周未要去给学生补数学课,孩子是由爸爸陪伴的,他没有像其他爸爸妈妈跟着孩子学琴,只是在楼下等,所以孩子练琴这一块全靠自己,孩子坚持学了两年自己就不肯去了,我没有强求,就这样结束了他的学琴生涯,电子琴从那以后束之高阁。

反省一下,孩子电子琴没有坚持下来与我们父母的陪伴和不坚持有关,但这两年孩子也满足了学乐器的愿望,而作为父母我们付出的比较少,放弃时也没什么牺牲感,也就允许孩子放弃了。但学琴经历对他依然有收获,去年儿子有一天表达“我上大学会带走电子琴,在学校找一个会弹琴的同学继续学一学。”我觉得他依然保持着对弹琴的热爱和兴趣。而且他至少有一点基本,我想再学也不是什么难事。

关于孩子的业余爱好,我没有那么功利,也没有太多的逼迫,所以孩子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也培养了一点爱好,所以让孩子自己去经历的过程永远是他的财富。

当然我的经验不一定适合其他孩子,但对于我自己的孩子,我觉得是适合的,至少他愿意对父母表达自己需要什么,也会按照顾自己的节奏安排自己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希望家长不要用自己以往的经验去约束孩子,给孩子更多空间让孩子去探索,也许他会更自由,更有方向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雯】我的传家宝
轻读 | 不合脚的旱冰鞋
【福建】陈俊霖《一件难忘的事》指导老师:李翠月
当孩子说“妈妈是骗子”时,父母的做法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偷东西后,一位父亲这么做的(跨越30年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以家人之名》:全网最想嫁的老公李海潮,3条育儿秘诀成就一个好爸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