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我活成这样都是因为你!”原生家庭真的决定我们的人生吗

作者:刘芳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从业10年,个案累积2000-4000小时

晓丽是经过朋友推荐找到我的。她想和我聊聊自己的状况。因为她觉得自己现在对生活没有热情,看不到希望。她谈到了自己的经历。

她的亲生母亲生了三个女儿,她是第三个。因为她妈妈的姐姐生了两个儿子,所以就把她送给了妈妈的姐姐,也就是她的姨。

长大后她自然就知道了这层关系。

在养父母家里,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外人。但是也回不去亲生父母家。有时候也会回去一趟,不管是作为亲戚还是闺女回去,她都觉得别扭。好像也已经不属于这里。

所以,她觉得自己找不到家了。她觉得自己被抛弃,也找不到归属感。

在跟我聊天的过程中,她说到现在过的很不好,但是也不知道找谁说。心里对亲生母亲有很多怨恨,但也一直在期待她真的能给她一些关注。

如今她维持着最低配置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一个人,不想也不知道怎么进入亲密关系。她说:“这么多年,能活下来,我已经用光了所有的力气。”她好像再也扑腾不出新的东西了。

图片来源 | 法国电影 - 无手的少女

1

原生家庭真的决定我们的人生吗?

听着她的故事,我特别能理解晓丽的现况。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她现在只能困在这样的处境中,动弹不得。过去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她看起来很无力,真的做不了什么。

晓丽绝对不是个例。成千上万的人都受困于原生家庭,因为父母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而造成自己人生的很多困境。

当然也有很多因为原生家庭很好而拥有完美人生的案例。总而言之,我们如此深信,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

但是,今天,我想让大家一起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的原生家庭真的没有我们期待的那般养育我们,我们的爸爸妈妈或者重要的抚养者,真的做的很糟糕,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过去造成的影响已经产生了,无法再改变。而我们又如此受困于此,那,我们的人生是不是无解了?

当然不是。因为真的有很多从并不太好的原生家庭中走出的成功案例。

比如,很多人都很喜欢的影视明星陈坤。他从小父母离异,妈妈一个人抚养他们兄弟三个。一家人挤在13㎡的房间里,有时候还要靠妈妈去捡剩菜,这一天才有饭吃。但是他不仅成为一个大红大紫的明星,还开始学佛,做公益,涉猎更多的领域。越来越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图片来源 | 法国电影 - 无手的少女

2

真正影响我们人生的是什么?

那么,如果有的人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活成了这样,有的人活成了那样,真正影响我们的是什么呢?

1、没有人会照单全收父母的全部看法与感受

在超个人心理学家肯尼斯·霍布尼克博士的书籍《亲子关系》一书中,谈到了“拣择”的概念。

书中说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会照单全收父母的全部看法与感受。他们会“拣择”父母的影响,一定会撇开拒绝接受的部分,而只保留自己认同的部分

是孩子自己选择在哪些方面自主、哪些方面受缚的,父母不过是他推卸的借口罢了。

也许很多人会说,有些禽兽父母真的是在祸害孩子,难道这也是孩子的拣择吗?确实,这些伤害孩子也实实在在承受着。但是,如何让这些伤痛影响我们,这个就是孩子自己的拣择。

叙事心理学中,也谈到如何构建我们的人生故事。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遇到无数的事情。这些事情好像一个一个圆点,散布在我们的人生画卷上。我们会从中挑选一些点,然后把它们连成线,变成我们的人生故事。

比如,我们可能总是会挑选我们不被在意,被别人忽略的点,连成线以后,“我是一个不重要的人”这个自我认定就产生了。

有的人会挑选父母总是训斥我,他们更爱其他兄弟姐妹的点,连成线以后,“我就是比不过哥哥姐姐”这个自我认定就产生了。

图片来源 | 法国电影 - 无手的少女

随着自己的成长,很多人会发现,原来父母还做了那么多事情,也是同样地爱我,在意我。这时候,这条固化的曲线才有可能消失,重新建立新的曲线。

因此,这些认定是会改变的,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也会改变。

2、是我们做的早期决定决定我们的人生,而非父母的影响决定我们的人生。

在心理学流派TA理论中,有谈到一个“早期决定”的概念。它指出,“每个人在童年早期为了活得更好,便做了生命中一些关键性的决定。长大后,这些早期决定可能不适用,此时只有你自己有能力改变并做出新的决定。

早期决定的观念,真的彻底地颠覆了原生家庭决定论。这个理论弱化了父母对我们人生决定性地影响,而强调:是我们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做出了一些决定。在这个决定下,我们活出了相应的人生。

早期决定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同一个妈妈,经常会养育出不同的孩子。那是因为,每个孩子在这样的养育环境下,所做出的早期决定是不一样的。

在我身边,有一对姐妹,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她们说起自己的妈妈,只有两个字—“控制”

但妹妹变成了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女生,在远离父母的城市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了两个女儿。正在学习很多心理学知识,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养育孩子。她几乎脱离了父母的影响,遇到问题的时候,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且求助专业人士。

她说:“因为看到妈妈是这样的控制,所以我决定我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而姐姐呢?她到现在还生活在母亲身边,生的儿子好像也变成了母亲的儿子。工作、生活,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要咨询妈妈。快四十岁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一样,什么决定都不敢做。

妈妈经常笑着表达自己的无奈:“哎呀,这孩子,就是什么都不会。没有我你该怎么办啊!”

姐姐就经常说:“我没有办法啊!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是问妈妈比较好。”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妹妹做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早期决定,她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姐姐做了一个“顺从依赖”的早期决定,她也就成为了这样的人。

图片来源 | 法国电影 - 无手的少女

一个人一旦做了早期决定,就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而去。早期决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没有底线,一个是全面性

它就像是我们的人生底片,从此我们的人生就会按照这个底片播放,就算是换了不同的场景,底片也是一样的,播出的都是同样的剧情。

因此,并不是我们的原生家庭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而是我们的早期决定决定了我们的人生。

让人有希望的地方就在于此:既然是我们自己做的决定,那我们,也可以重新做一个决定

这是希望,也是我们拥有的力量。因为,这就意味着,只要我们愿意,真的是可以改变我们的早期决定,演绎不同的人生剧本的。

3

如何做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但是,有一些困难的地方就在于,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清楚当时到底做了什么早期决定。那么,也就无从说改写早期决定了。

因此,知道我们的人生真的不是由原生家庭影响的,到真正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1、将自己的过往人生写成一个故事

不知道问题,就无从解决问题。只有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早期决定,才可以谈怎么改写。

那么,如何找出自己的人生决定呢?

试着将自己的人生写成故事。

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和空间,放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然后,静静地回忆自己的过往。如果你的故事,会有一个名字,那会是什么?

对,先给自己的故事命名。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在写人生剧本时,就将它命名为:永不屈服的丑小鸭。我们可以从这个命名中了解到这个人生故事的味道。也有人取名为:“找不到家的孩子”“一直在翻山越岭的人生”。按着这个思路,为自己的故事取一个名字。

然后,在这个名字下,将自己的人生写成故事,梳理自己的人生剧本。慢慢地,你就会有一个关于自己人生的脉络。在这个脉络下,自己这么多年到底在重复什么,在坚持什么,也许才会知晓。

图片来源 | 法国电影 - 无手的少女

如果对自己的过往不是特别有感觉,以下的一些问题可以供大家参考:

1. 你的名字?

2. 简短描述你目前对自己的了解。

3. 你靠什么维生?

4. 你现在住在哪里?和谁同住?

5. 有小孩吗?

6. 你的教育程度?

7. 谈谈你所知道关于自己出生时的情形。

8. 你父母的名字?

9. 当你还是个婴儿时,和谁同住,住在哪里?

10. 当你四五岁时,和谁同住,住在哪里?

11. 开始上学时呢?

12. 十几岁的时候呢?

13. 简单描述一下你记忆中小时候妈妈的样子。

14. 简单描述一下小时候爸爸的样子。

15. 当你妈妈对你不满意时,她会怎么做?

16. 对你满意时,如何表现?

17. 你爸爸呢?如果他对你不满意时,会怎么做?

18. 对你满意时呢?

19. 小时候,你最喜欢父亲什么?

20. 就你现在的记忆,你对父亲最不好的印象是什么?

21. 那么,对母亲最不好的记忆呢?

22. 你最喜欢你母亲哪方面?

23. 你小时候最喜欢的故事?

24. 告诉我故事的内容。

25. 这故事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6. 小时候,大人们若做了对你不好的事时,你如何反应?你感觉怎么样?

27. 你记得小时候发生什么事吗?谈一谈。

28. 你想你将来会如何死掉,大概几岁死?

29. 你想你死后人们会怎么说你?

30. 对你来说,“快乐”是什么?

31. 目前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32. 在生活经验中,令你最不愉快又经常有的感觉是什么?

33. 你想自己5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34. 你最不喜欢自己哪方面?

35. 你最喜欢自己又是什么?

36. 在你生活中,你做过最重要的决定是什么?

37. 小时候,你希望你的母亲有什么不同?

38. 小时候你希望你的父亲有什么不同?

39. 你的祖父母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40. 你的父母亲或祖父母中有谁已过世?如何过世的?过世是多少岁?

41. 如果你是个魔术师,你要如何改变自己?

42. 你想,即使你不是个魔术师,你可以靠自己得到什么最想要的改变?

43. 如果要了解你的情况,你想是不是仍有什么重要的事需要告诉我?

——引用自书籍《重塑心灵》

这43个问题,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地梳理自己的过往。可以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和空间,静静地回答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 | 法国电影 - 无手的少女

2、看到自己的早期决定以后,和自己对话:我还要过这样的生活吗?

前文说过,早期决定是为了在那个时候让自己过得更好而做的。也许大家会疑惑:那既然是为了自己过的更好,那为什么还要改变?

确实,早期决定在当初真的会让我们过得更好。但一个模式不可能应付所有的情况,慢慢地,随着境况改变,当初的决定就不适合现在的生活了。但是如果我们还是紧紧抓着那个决定,就会发现生活会出很多问题。

比如,一个永不屈服的丑小鸭,做了一个”要成为优秀的人“这样一个早期决定。但是,前文也有说过,早期决定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全面性,一个是没有底线。

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意即在哪里都要优秀,方方面面都要优秀,把自己累得要死,却不敢停下来;除了这一点,还怎么优秀都达不到自己的标准。总是觉得不够,还可以更优秀。

试问,如果一直是这样的状态,谁可以长期忍受得了?自己受不了自己的逼迫,身边的爱人、孩子,也受不了一直很紧张的自己。

长此以往,身体会出现问题,各种关系也会出现问题。

因此,真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要问问自己:我真的还要过这样的生活吗?是否,我可以稍微放松一些,在一些地方可以不用那么优秀?

值得强调的是,改写早期决定,并不是说我就完全不要做那样的人了。而是,在那样的状态以外,我们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比如,我可以优秀,但我也可以普通;可以一直对自己要求很高,也可以有时候稍微放松一些;可以很乖巧,但也可以叛逆;可以很正经,但也可以很幽默……

不再过同一种类型的人生,可以试看看更多的可能。这会让我们活得更加自然、自由、自在。

图片来源 | 法国电影 - 无手的少女

3、找到内在最大的伤口,去疗伤,去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

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我们也知道自己怎么了,也想要改变,但是好像很难,不知道卡在哪里。很多时候就是会陷入同样的模式中,很痛苦。

一般来说,我们没办法从一个状态走出来,是因为有一个过往的创伤,在不断影响着我们,牵扯着我们的精力。

我想用一个类比来描述这个问题。

有一天小明的手被打了一下,他疼得呲牙咧嘴的,非常非常痛苦,然后他也非常生气,一定要报复这个打他的人。因为他觉得他的手是被这个人打痛的,这个人就是害自己的人。

同时小华的手也被同样地打了一下,他只是觉得有点痛,但是并没有太影响自己,他对这个人表示了自己的感受,这件事情也就过去了。

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同样的打一下,为什么小明的反应会比小华大这么多?

因为,小明的手里面,有过往的没有愈合的伤痛。而那个人刚好打在了那个伤口上,他就真的非常痛,于是他的反应也会非常大。

所以,如果你的身心有很多过往的伤痛没有被疗愈,它们一直藏在身心里,那么我们就很难成为一个健康的,自然往前走的人。

我们会经常卡在这些伤口上,因为这些伤口会长出很多引线,别人很容易就会触碰到它们,点燃它们,我们马上就会非常痛,会爆炸,反应非常大。所以我们会卡在这些伤口里,无法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而如果你过去所受的伤都被疗愈了,愈合了,那个地方的伤疤结好了,我们就不会再把注意力放在那里,我们也更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决定:我真正要过的是怎样的人生。

图片来源 | 法国电影 - 无手的少女

那么,如何去疗愈那些伤痛呢?

找一个长期稳定的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此,你就可以在专业人士的陪伴下,不断地深入那些最让你痛苦的地方。每一次深入,都是一次疗伤,慢慢的,它们会一一愈合。

只有内在清明,不被过往纠缠,我们才能真正往前迈进,走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图片来源 | 法国电影 - 无手的少女

所以,我们现在过成这样,真的是因为妈妈造成的吗?

我想,看完这篇文章,你应该会有不同的答案。

愿我们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刘芳芳 

我们是抉择者

向上滑动阅览

 擅长领域

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身心失调,抑郁、焦虑倾向等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困扰,个人成长等。

 受训背景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怀众心理内容总监;

>  王敬伟深度疗愈课程福建省组织者。于09年开始组织王敬伟老师课程并跟随学习与成长至今,于2013年开始参加王敬伟宽恕疗愈导师班并接受深度训练和疗愈至今。

>  系统受训于辛思洁人际反馈模式的团体带领者训练课程,对关系、沟通有一个全新视角的认识和训练。

>  跟随李淑充老师学习身心整合系列课程。

>  15年专注心理学的钻研与探索,致力于实践“如何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以及“如何拥有更有品质的关系”。目前主要通过写作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普及和实践心理学。

>  受训时数:2500小时

>  个人体验:约500小时

>  督导:700小时

 成长感言

随着年岁渐长,随着自己成为一个妈妈,关于一个人“怎样才可以活得好”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真的会遇到太多的问题,面临太多的关卡。怎么走过去?怎么才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我真的一步一步在往前走,也真的一点一滴在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候真的很困难,一度在想是不是跨越不了了。但一次又一次,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愿心下,真的跨越了过去,竟柳暗花明,走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所以,我理解你在这个路程中的艰辛,以及你在这个阶段要去面对和承担的一切;我也因为自己的经历,有更多的信心:我能走过去,你也一样!

这一程,我们一起走。

 对咨询的看法

每次我作为来访者去接受咨询,我就成为一个纯粹的求助者。那意味着,我不再逼迫自己,不再想办法拯救自己,不再焦虑该怎么办。因为,我把这些部分都交给了眼前的咨询师,而我要做的,就只是信任她而已。

那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和滋养。关乎自己的各种难题,也有了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安放。如果说爱自己,我觉得这是真正爱自己的方式。因为,有一个人,会如此关注我,并且投注了他/她很宝贵的时间在我的问题上。除了解决问题,仅仅这份关注,就特别有疗愈力。

因此,我也邀请你,在人生的某一些阶段,将自己以及自己的所有问题,来这里安放。你值得被认真对待。我也因为被认真对待过,所以,知道如何认真对待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益】穿越原生家庭,活出漂亮人生——周梵
为自己重新来一次
我也常常觉得“自己的未来会黯淡无光”
人性第六【混的不好,怪原生家庭?】
37岁王鸥自曝恐婚,三岁父母离异,父亲去世成人生最大遗憾
真正的强大,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懂得放过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