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沉丹田丨每周练习50


前言





为什么我们听过无数道理,却仍然无法过好这一生?

因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头到脚的距离。

如果我们只是头脑知道,脚步却迟迟不迈开,那么,不管是多么正确的道理,对我们而言,也只是一个摆设。

不管是灵性修持,还是心理成长,或是身体训练,

都需要日复一日地操练。

因为,

一个观念要变成行动,

一个行动要变成习惯,

都需要我们带着意识不断重复,

最后才会变成我们的细胞记忆,

真正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

因此,我们从浩瀚的资料中精选了每周一次的觉察练习。

一个练习操练一周。

如果你跟随着我们,

一起做完这一年50次的觉察练习,

你会看到更宽广的世界,

更丰富的自己。



本周练习

留心你在重力作用下的中心点。它位于小腹中部,离肚脐眼大约一寸半有余,在前腹壁与后背脊椎骨的中间位置。武术术语里,这个中心点叫做“腹” (日语), 中文也叫做“丹田”。
当你的思绪开始神游时,把你的注意力带回丹田。试着在做任何动作时都从这个点发力---无论你是想伸手够什么东西,走路,弯腰还是其它。你甚至可以边切菜边这么做。让每一次举刀的力道都集中在丹田上,再把力量通过胳膊从手腕送至刀把,最后穿透蔬菜,手起刀落。

提醒你自己

在合适的位置,贴上写有“丹田”的纸条,或者画有人体的图,并在小腹位置点上红点示意这是丹田所在。你也可以在小腹上放置诸如腰带或者创口贴之类的东西,通过制造不同寻常的触感来提醒自己这个练习。

探索结果

我们都习惯了头脑的发号施令。头脑会指挥我们的胳膊和双手去够想吃的东西,或者把东西捡起来。我们的身体在某种意义上很被动,像木偶似的系在绳子上,被头脑一升一拉地操控着。禅宗和武术都要求修行者通过把重心放在丹田的方式,使动作更加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也使每个动作都可以从这个想象中的点开始发力。当他们从椅子上站起来时,感觉就是丹田先站起来了,然后身体的其余部分在跟着丹田行动。当他们走路时,就好比是丹田在稳步向前,而双腿则单纯地跟随丹田前行。我们也可以在站立时气沉丹田,双膝微微前屈,把身体重量平均分配给两腿。

常运动的人经常会用到丹田。等着接球的网球运动员和追着球跑的足球运动员,都会身体前倾使重心下降。他们的速度,灵活性,和灵敏度都是从这个中心点而来。打高尔夫球的人在挥杆的时候身体会围着这个重力的中心点旋转。划独木舟和皮艇的运动员如果在挥浆的时候从丹田发力,也会省不少力气。
做这个正念练习的人会感觉自己的身体更加的稳定,平衡,也添了不少气力。他们同时也发现气沉丹田会时头脑更加的平静,注意力更集中,意识覆盖的领域更加宽广。有时候我们开会时会就某个话题讨论得热火朝天,但是当我们把意识沉入会议的中心时,我们会看到整个会议室及身处其中每个人的状况,还有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甚至某人紧张地咳嗽的声音。

如果我们练习正念丹田的时间足够长,我们通常也会发现气沉丹田起着平稳情绪的作用。当一些复杂的情绪比如怒气冉冉升起时,一旦我们把意识沉进这个重力的中心点,这些情绪就不会继续滋长,反而会慢慢消失。当你气沉丹田时,你就像一个不倒翁一样,虽然可能会被打击得东倒西歪,但是你最终总会摆正身姿,做回你自己

进一步思考

在西方国家,如果你问一个人他的身体在哪,大部分人都会指自己的脑袋。然而在很多亚洲国家,在被问到同个问题时,人们通常会指着自己的胸口(心脏位置)或者腹部。我第一个禅宗老师以前走过一个人身边时,会突然说:“你的身心都在头脑里。”他可以看到一个人被困在思绪的泥潭,因此也会提醒他们要把意识放回丹田。我第二任禅宗老师会要求学生想象自己的腹部里有第二个“头脑”,并且要从那里开始去聆听,说话,行动。当你从丹田出发去聆听时,你会发现自己吸收式倾听的正念技能大大提升 (参见本书第38章)。

日本人很看重丹田。日语有很多和丹田有关的表达,比如“有丹田者”不仅可以指气沉丹田的人,还可以指勇敢的人,忠诚的人,有决心的人,有意志力的人,和品性良好的人。相反,“无丹田者”指的是胆小意志不坚定的人。“大丹田者”描述的是慷慨,有见识有同情心的人。“稳丹田”要求一个人必须稳住,冷静下来。

虽然丹田不是一个身体器官,但确实是我们的能量中心。我们可以通过持续有效的注意力来加强它的力量,使它可以成为物理意义上真实的存在。我有认识很多禅宗大师的丹田都十分强壮有力,让你觉得好像是和一块硕大的卵石一起坐在房间里。

你在做本书的很多正念练习时可能会发现,这些练习都意在把你的意识和思绪从头脑挪到身体里。我们的思绪永远都不可能存在于当下,因为当下实际上是单纯的感官体验。比如当我们的看到徇烂的天空时,一旦我们头脑开始欣赏这份美色,这份经历便不再是纯粹的感官体验。比如我们可能会想,“好美的日落,和我去年在亚利桑那看到的好像不是?”我们不仅仅是在体验色彩和光线了。头脑已经给我们正在体验的这个过程下了定义,“这是日落”, 同时产生大量的思绪,回忆,和以前看过的日落进行比较。
这些思绪并没有看一开始看到日落时的瞬间那么好---那姹紫千红的美只存在于惊鸿一瞥中。相反地,这些关于日落的思绪可能会很烦人,因为它们使我们不能纯粹地去体验眼前五彩斑斓的愉悦。这道现实与思绪的沟壑,这种我们被紧紧地裹在棉花团里的窒息感,实际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不满足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家什么东西都要重口味,薯片越来越咸,饮料的咖啡因越放越多,汽车里的音响越放越大声。

这道衡越在我们与世间万物的沟壑是可以通过加强生命强度的方式来填满的。其实,是我们连轴转的思绪开辟了这道沟壑。当我们把自己“人体机动中心”从头脑搬家到丹田时,奇迹就会发生。思绪会沉淀,意识会打开,那种因为衡越在我们与万物之间的沟壑而产生的不适感会消失。试试看吧

结语


任何时候,只要你失去平衡了,把你的意识沉入丹田。气沉丹田会稳住你的身体,头脑,和心灵。



本练习取自书籍《How to Train a Wild Elephant》,目前国内没有中译本。这是我们团队尽心翻译出来的,请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转载请联系后台。若涉及版权问题,也请联系后台工作人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静坐
打坐最基础的方法
《心与脑,意识与情感谁在主宰》
四步从觉察到觉醒
一位读者静心呼吸冥想的四十一天日记,专注力提升了好多,感受到了心流体验!
关于“静心”——长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