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瘢痕与疼痛的关系分析及诊疗方法
瘢痕的形成来自于皮肤或者其他组织受到伤害时所产生的反应,是机体修复创面的必然形式。
人体的每一个创伤都是以瘢痕组织形成而完成修复的。正常情况下,瘢痕组织最后会消退,病理情况下,瘢痕组织会长期存在。
一、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因素
2.一患者经常性腰疼,晚上不能平躺休息,经询问得知其有一个大的剖腹产瘢痕,按压疼痛,针刀松解瘢痕,患者当晚就可正常平躺。
3.一患者胸闷气短数月,经询问得知其既有腹部瘢痕也有胸部瘢痕,松解瘢痕后,呼吸当即就有顺畅感。
瘢痕与疼痛的机制
学习链接,请点击:瘢痕的形成过程
瘢痕局部粘连,可造成张力增加,可能会牵拉或压迫周围的组织,可刺激神经末梢(伤害性感受器),导致手术区域周围的疼痛和不适;
同时,伤口周围会存在炎症,炎症因子也会导致慢性疼痛;
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有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轻微的神经划伤和神经拉伸,造成的神经损伤,引起疼痛,甚至瘢痕处会出现神经瘤,造成神经自发性疼痛。
痛觉的感知、传递和表达是很复杂的。简言之,痛觉信号始于初级传入神经元,随后通过脊髓灰质后角沿着上行传导通路,传至丘脑和躯体感觉皮质区。
初级感觉神经元胞体位于背(后)根神经节或相应脑神经节中。
感觉神经元及其轴突是多样的,根据轴突的大小和是否有髓鞘对感觉神经纤维进行分类,直径从大到小分为A、B和C类。
A和B类神经纤维有髓鞘包绕,增加了神经传导速度;
A类进一步分为4个亚类,其中,Aβ类和Aδ类对疼痛感觉信号传导很重要,Aβ类提供皮肤触觉和压力传入,而Aδ类是机械感受器、疼痛感受器、热感受器和交感节后纤维;
B类是交感节前纤维;
C类是小而无髓鞘的机械感受器、疼痛感受器、热感受器和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Aδ和C类纤维是主要传入疼痛感觉的神经纤维,Aδ类能迅速传递疼痛,通常被描述为尖锐疼痛;C类纤维很小,以缓慢延迟的方式传递疼痛,通常被描述为烧灼样疼痛。
Aδ和C类纤维的细胞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或相应脑神经节中,大部分的感觉神经中枢突纤维终止于同侧脊髓灰质后角,接着神经纤维分为上行和下行纤维,终止于几个脊髓节段。
Aδ和C类纤维终止于脊髓灰质的I层、II层和X层。
脊髓灰质后角,感觉神经与脊髓丘脑束和脊髓网状丘脑束的二级神经元相连,交叉到对侧达到丘脑。
疼痛信号从丘脑传递到扣带回或岛叶,产生痛觉带来的情绪波动;传递到躯体感觉皮质,产生意识性感觉
六、瘢痕的松解
学习链接,请点击:
瘢痕的评估与分析
瘢痕对人体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软组织疼痛
不是所有的瘢痕都需松解,需要松解的瘢痕符合以下一个或几个特点:
瘢痕有明显的增生或凹陷;
瘢痕局部有明显的按压痛或牵扯痛;
天气不好时,瘢痕局部会出现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
瘢痕局部及其周边软组织弹性下降;
肢体活动时,瘢痕局部有牵拉感。
松解瘢痕的方法
1.针刺
包括针刀平刺和“围龙”针灸。
针刀平刺
具体方法
在距瘢痕长轴边缘0.5~1.0 cm处定点,以与瘢痕成30°~45°角刺入皮肤,进到浅筋膜后平刺,松解瘢痕和周围组织的粘连;
根据病人的敏感性,可加多个方向的松解,每周进行一次或两次治疗,直到症状缓解或稳定。
常用的针刀型号为0.8*80mm和0.4*40mm的针刀。
“围龙”针灸
针尖应在距瘢痕0.5~1.0 cm处,以与瘢痕成30°~45°角刺入,针间距为0.5~1.0 cm,留针时间为20min,根据病人的敏感性,可加捻针。
每周进行一次或两次治疗,直到症状缓解或稳定。
2.手法
①整体牵拉手法
a.沿着长轴拉伸瘢痕;
b.沿着长轴滑动瘢痕和周围组织;
c和d向相反方向做拉伸运动。
②旋转手法
a.指尖直接接触组织屏障进行旋转运动;
b.双手的旋转从瘢痕和屏障伸展开来;
c.单手旋转直接接触组织屏障;
d.在瘢痕上轻柔的旋转
③垂直提升手法
a和b滑向瘢痕,试图滑到瘢痕下面;
c和d用手指和拇指夹住瘢痕,试图将瘢痕从表面垂直抬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疼痛的传导
感觉神经传导通路
课程简介-穴位的功能与结构
人体常见疾病症状之——疼痛
第六章 疼痛机理与治痛方法
痛觉的传递和调制 【麻醉及疼痛专业讨论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