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经常感到手指僵硬、活动时伴有弹响?或是晨起时发现手指“卡住”,需要费力才能伸直?这可能是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在作祟!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俗称“扳机指”或“弹响指”,正困扰着越来越多“手不离机”的现代人——从长期敲键盘的上班族、频繁做家务的中老年女性,到沉迷电子游戏的青少年,都可能因手指过度劳损而中招。
一、相关解剖
1.屈指肌腱与腱鞘结构
屈指肌腱(拇长屈肌腱、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在掌指关节处通过A1滑车(增厚的环形纤维腱鞘),形成骨-纤维管道。
屈指肌腱的骨-纤维隧道示意图
A1滑车位于掌骨头水平,是腱鞘最狭窄的部分,易因摩擦导致炎症和增厚。
拇指特殊结构:拇长屈肌腱通过掌骨头两侧的籽骨与横韧带形成的骨-纤维管,更易发生卡压。
2.滑膜鞘与腱周组织
肌腱表面覆盖滑膜鞘,减少摩擦,长期劳损可导致滑膜增生、粘连,影响肌腱滑动。
二、病因及致病机制
(一)病因
1.慢性劳损(主要病因)
手指反复屈伸动作(如长时间使用手机、敲键盘、手工劳动)导致肌腱与腱鞘过度摩擦,引发炎症和纤维化。
2.解剖因素
A1滑车处腱鞘狭窄,肌腱滑动阻力增大,易发生卡压。
3.退行性变
中老年人肌腱弹性下降,腱鞘增厚,更易发病。
4.全身性疾病影响
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痛风等可加速肌腱和腱鞘退变,增加患病风险。
(二)致病机制
当指伸时结节在滑车远端。当指屈时,结节被固定于滑车近端。
手指环形滑车
其致病机制如下:
屈肌腱鞘增厚导致正常组织经过时摩擦力增大。
腱鞘中的结节增大可导致肌腱在A1滑膜系统中滑行困难,导致手指活动受限。
当结节通过腱鞘滑膜系统时有嵌顿或扳机感。
当手指屈曲时,结节移至近端,从而妨碍手指再伸直。
扳机指致病机制
三、典型症状
1.疼痛
早期:掌指关节掌侧隐痛,晨起或劳累后加重,活动后稍缓解。
进展期:疼痛放射至手指或腕部,局部压痛明显,可触及硬结。
2.功能障碍
弹响或卡顿:屈伸手指时肌腱卡在狭窄的腱鞘内,需外力辅助解锁(“扳机指”现象)。
晨僵:早晨手指僵硬,活动后改善。
3.严重表现
手指交锁于屈曲或伸直位,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伴弹响。
四、诊断
1.病史:多见于妇女或手工劳动者,发病年龄在40~60多见,好发于拇指、中指及环指,右侧多于左侧,起病缓慢。
2.关键指标:
(1) 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痛性结节(Notta结节)
(2) 主动屈伸时弹响或交锁
(3) Quinnell分级≥Ⅱ级
3.辅助诊断:超声诊断
高频探头(12-18MHz)显示:
(1)肌腱横截面积增加>30%
(2)滑车厚度>0.4mm
(3)多普勒血流信号(+)提示活动性炎症
4.鉴别诊断:
五、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为主,短期较快速的缓解疼痛效果尚可,但无法缓解功能受限。
2.夹板固定
将掌指关节固定在略微屈曲位,一般需要 3 ~ 6 周。病情较轻时,可将患指与毗邻的正常手指固定在一起限制屈曲。
3.封闭治疗
经 4~6 周的保守治疗 (如夹板固定) 症状仍未缓解的,可以采用激素、利多卡因联合封闭治疗。建议在肌腱隆起处呈 45° 注射于腱鞘内。
最多可注射 3 次,绝大多数患者注射一次即有显著缓解,50% 的患者预期可持续缓解 12 个月以上。
4.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
ESWT 旨在刺激人体的自愈机制,为拒绝手术、注射的患者提供一种选择。
(二)手术治疗
切开松解术:局麻下切开狭窄腱鞘,术后1周可恢复活动
微创风险提示:小针刀治疗需精准操作,避免肌腱损伤
(三)康复训练
1. 热敷
在开始任何训练前,可以用热毛巾敷在患处5-10分钟,以帮助放松肌肉和肌腱,减轻疼痛。
2. 手指伸展训练
将手掌伸直,努力张开五指,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此动作10次。
逐个伸展每个手指,轻轻将其向后拉,保持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次。
来源:手功能康复协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