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腿型正畸——胫骨扭转

在下肢生物力学中,胫骨扭转的问题经常被忽视,当胫骨本身出现骨骼的实际扭转时即为胫骨扭转。人们通常认为胫骨扭转无法得到矫正,或对患者的力学状况几乎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生物力学评估中往往被视。

在骨骼停止生长之前,可以通过使用矫形设备进行治疗。一旦骨骼停止生长,软组织就会介入人体代偿,通过收紧或拉长以矫正或恢复足部结构问题(内八字或外八字)。

了解胫骨扭转对儿童生物力学分析很有帮助,同时在治疗成年患者的软组织损伤(肌肉紧张及代偿机制)过程中,也可以协助诊断。

胫骨可以同时表现为扭转和旋转,真正意义上的胫骨扭转,是指胫骨自身绕其纵向轴线扭转,从而使近端和远端关节运动平面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这个定义指明了胫骨扭转和胫骨旋转之间的区別。与此相反,胫骨旋转是指胫骨体在步态期间沿轴线向内或向外旋转,是生物力学的立线(比如旋后和旋前)产生的功能性结果。

胫骨扭转的成因

普遍认为的胫骨扭转成因包括

  • 损伤或外伤:如胫骨骨折会引起位置的改变,手术后会出现向内或向外偏移。

  • 遗传:生物力学因素可能由基因遗传造成。

  • 子宫内异常:子宫内胎儿所处位置可能会导致胫骨向内或向外扭转形成。

在治疗儿童患者时,应了解胫骨扭转会影响步态,如果不加治疗,当儿童发育成熟时,则会对他们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儿童时期不加治疗的后果是令患者受到生物力学影响,由于人体试图代偿而导致其他疾病。

胫骨扭转产生的影响

  • 在行走的过程中,骨盆围绕承重的髋关节旋转,骨盆随意摆动腿一侧向前移动。下肢各个部位的旋转方向与骨盆相同。而过度的内旋或外旋的胫骨对生物力学有不利的影响,并且会增加步行时的能量消耗。

  • 肌肉之间通过筋膜系统互相关联、运作。经过扭转过度会减弱相关肌肉的能力,从而在步态上减少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伸展。

  • 膝关节对线不良可能会增加膝关节损伤的风险。胫骨的扭转改变了半月板相对股骨的位置以及髌骨牵拉的方向,最终影响力量通过膝关节传递。这可也是胫骨扭转与早发型关节炎、髌骨关节炎、膝外翻和膝内翻有关的原因。

  • 胫骨扭转,还会影响足和踝关节。胫骨向外扭转与足趾向外的位置相关,并且会加剧足旋后、足跟内翻,以及内侧纵弓升高。胫骨向内扭转与足趾向内的位置相关,可能导致行走或绊倒时的笨拙感。这些变化会加大足旋前的程度,造成足跟外翻和内侧纵弓下降。这些变化还可能会导致疼痛,降低平衡能力,并影响步态。

  • 胫骨扭转会影响骨盆、髋、足和踝关节运动并受到其影响,这可能导致整个下肢肌肉的不平衡,而且会表现出高度的个性化特征。

胫骨扭转造成的身体变化

胫骨向外扭转

缩短的肌肉:

股二头肌、髂胫束。

拉长的肌肉:

半腱肌和半膜肌、腘肌、缝匠肌。

胫骨向内扭转

缩短的肌肉:

半腱肌和半膜肌、腘肌、缝匠肌。

拉长的肌肉:

股二头肌、髂胫束。

胫骨扭转与足位置之间变化的关系

胫骨向外扭转

足的位置:足趾向外(外八字)

足的变化:足旋后幅度增加、足跟内翻、内侧纵弓高度增加

胫骨向内扭转

足的位置:足趾向内(内八字)

足的变化:足旋前幅度增加、足跟外翻、内侧纵弓高度减少

胫骨扭转的检查

目前对于胫骨扭转扭转评估难度较大,因为不同种族人群之间的胫骨扭转程度都有差异,可能是由于特定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坐姿造成的。例如。日本人习惯膝关节屈曲坐在地板上,足向内旋,臀部坐在脚上,在胫骨上施加内部压力,而印度人的坐姿常常是交叉双腿,加剧了胫骨外旋。

可以从正前方观察患者胫骨粗隆,正常为正对前方且对称,若胫骨粗隆向内侧偏移,可能提示胫骨向内侧扭转;若胫骨粗隆向外侧偏移,则提示胫骨向外侧扭转。

观察患者足的位置,胫骨向内扭转会伴有足趾向内的体态,胫骨向外扭转则伴有脚趾向外的体态。

但是需要注意,个别患者的胫骨外观正常,但是他的胫骨已经发生扭转。可使用MRI和CT对胫骨近端进行扫描。分别在关节表面的下方和上方画出每次扫描的平分线。胫骨角即为平分线形成的角度。

胫骨扭转的自我恢复

  • 避免造成胫骨扭转的体态。例如,俯卧睡姿可能造成胫骨向内扭转,如同日式坐姿坐在足上的后果,因此胫骨向内扭转的患者应避免这些姿势。但是这些姿势可使胫骨向外扭转的患者向内扭转。相反,W形屈膝坐姿会导胫骨向外扭转,这可能会有助于胫骨向内扭转的患者促进其向外扭转。

  • 佩戴由专家推荐使用的护具或矫正器。

  • 矫正髋、踝、足部发现的肌肉不平衡,足部体态的矫正可能非常有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乔瓦尼·阿方索·博雷利:膝关节生物力学的内轴理论先驱
下肢生物力学调整在ACL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力学”系列——拇长屈肌
踝与足部肌肉牵伸技术
浅谈步态
【新提醒】台湾林两传中医正骨系列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