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卑带来超越,缺陷带来补偿
userphoto

2023.06.15 河北

关注

  书 籍 简 介: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与弗洛伊德是并驾齐驱、等量齐观的。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作 者 简 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有《神经病的形成》《自卑感》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自卑与超越》

       什么是自卑?造就自卑的原因是什么?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觉得无法解决时,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自卑情绪带来紧张,随之而来的是寻求优越感的补偿行为,但这种行为的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朝向消极的无用的一面。自我限制活动范围,一心想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面对困难出现犹豫,彷徨甚至逃避的举动称作自卑情结。

       提到自卑,很多人会将“自卑”归类到消极、负面的概念里面,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卑的意义和作用。自卑感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发现自己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所以自卑可以促使我们积极改变自己的处境。可以毫不说人类所有的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

      阿德勒认为一般的自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过程。优越感是每个人在一种内驱力的策动下力求达到的最终目标,它因每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而不同。在书中,他认为,人的行为不是由生物学的本能力量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的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

        一个人的行为永远是被其认定的生活意义所限制的。

                                                        ————《自卑与超越》

       而优越感则是相对于自卑感。优越感是为了对自卑感进行补偿还去追寻的一种感觉。优越感的目标是一个人根据其生活的解释,和他的整体人格所决定的。 阿德勒在此书中就探讨自卑感和优越感的问题,认为这其实就是深层次的性格问题。

      关于性格, 阿德勒在书中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比如对于肉体和心灵谁控制谁,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有我们的早期记忆,家庭学校对我们性格塑造的影响,以及我们青春期的遭遇;将来从事的职业,身边的朋友及同伴,我们对爱情和婚姻的向往和困惑等等。

      阿德勒认为,自卑的形成源于个人早期记忆。如果想要了解一个成人,就一定要了解他的童年。孩子拥有的自卑感,往往来源于童年的经历。这种经历或是来源于家庭的贫困、或是来源于他人的欺凌,或是来源于生理的缺陷、还有可能来源于父母的溺爱或忽视。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武力永远无法赢得合作与爱,这个世界就可以避免无数的紧张关系,不用做那么多的无用功。”

                                                            ————《自卑与超越》

        现实中,很多父母并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他们不懂得去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甚至有的多个孩子的家庭中,他们的父母对待孩子出现了偏爱、偏心等不平等的现象。有的家长专横、缺乏耐心,随意切断了孩子的表达欲和倾诉欲,所以更容易导致孩子的无所适从。这种孩子之间的不平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不平等,也会造就孩子的自卑情结。总而言之,无论上述哪种原因都会容易导致孩子变得不懂爱和互助,不懂得合作,缺乏自信。

      当孩子感受到痛苦却没有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反而还遭到父母的责备时,就很容易将这些痛苦当作自己的过错,然后把痛苦内化成自己精神世界上缺失的一部分,从而开始变得自卑,甚至会通过展示某种优越感来掩饰自己的自卑。正如阿德勒所说:“所有这些盛气凌人的举止背后,我们估计他是在竭力隐藏一种自卑感。就好像担心自己个子太矮的人要踮着脚走路,这样会让他们看上去高一点。”

      正如作者的观点:人在努力之后,一旦无法得到“正面关注”(比如赞赏),就会试图去做不对的事,以求受到“负面关注”。这就能很好地解释那些叛逆的熊孩子的行为了。阿德勒在书中着重强调,童年对人生的影响,以及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正所谓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假如我们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自卑与超越》

      书中提到,失败者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不会合作,从来没有参与过合作。合作其实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和自己的亲人开始建立,除了家庭,还有学校,有部分学校只注重竞争,排名,不注重合作。这样就会造就孩子只会追逐自己的个人利益,不能与他人建立起联系,找不到当前所做的事情的意义。所以,他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交流,不能和这个社会接轨,他也就很难找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和价值。正如书中所说:如果个体不相互合作,对他人毫不关心,对整体毫无贡献,那么他们的人生必然一片荒芜,身后也不会留下一丝痕迹。

      想要克服自卑心理,就得学会与他人合作,建立平等的关系是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孩子,作为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子女的时候, 要培养孩子独立的思维意识,让他们学会合作和奉献,平等地对待孩子、认可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在乎与被关爱。只有孩子更真实地感受到与家长的平等关系,他们才会由此对社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发现生命的意义。

      对于成人,童年、过去的经历我们无法改变,但是也不能“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我们要寻求突破口,我们想要克服我们自己的自卑情结,想要超越,首先要找到心中的弱点,接受它、面对它,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为了弥补缺陷去努力。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去改变,只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自己的亮点就好。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并为了弥补陷去努力,自卑就可以转化为一种积极的能量。就可以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走向成功的人生。

      其次,寻找真正的意义,这个意义绝对不是完全个人化的,它可以成为解决他人问题的一个样本,它将个人意义建立在对他人生命的贡献之上,一想到我所做的一切对于他人有益,就很难自卑下去。同时,我们要学会合作,社会中的我们所担任的任何一个阶段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合作,不管是职业,还是家庭。

      这本书通过研究剖析了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情结,提供了如何克服自卑、超越自己的途径。这是一本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但在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这本书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责备自己一无是处,只会跌落一望无际的深渊;有勇气认同现在的自己,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启迪我们:要敢于正视自卑,克服困难, 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才能打破原始桎梏,实现蜕变,成就更好的自己。

      心理赋能读书会   

经典好书分享

***************************************************************

注:文章仅做读书分享,不做商用,图片素材来源网络;若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哲学源流史》弗洛伊德主义之二: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书评——如何引导“自卑情结”变得卓越
《自卑与超越》:不自信的人如何走出自卑的阴影
改变命运心理学—瓦拉赫定律4:补偿作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逐字稿 | 为什么我会自卑(三)
[读书]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