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生在高科技挑战面前的历史使命(下)

超越与起飞

为了演好科技中坚的角色,完成历史重任,当代研究生首先必须强化角色意识。世界在飞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只能缩小,再也不应拉大一分。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更要有“科技兴国、舍我其谁”的强烈主体意识。要积极进取,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把个人的成败得失与祖国的盛衰荣辱紧密联系起来,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改善自身,才是应取的态度。

为了实现超越和起飞,按照时代要求,针对当前实际,当代研究生必须迅速而自觉地完成三个转变,实现三个结合,这是必要的技术准备。

一、三个转变

1、观念转变。解放思想,用最新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树立经济观点,从书斋、讲台和实验室走向工厂农村、车间地头,把科技革命和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勇当科技革命中的先锋。

2、知识转变。从单一到综合,从片面到全面,随时更新知识,永保竞争优势,固守科技革命第一线。

3、能力转变。从仓库型变为智能型,从理论探讨转到实际运用,具多项职能,在科研、生产、教学各个领域都能一显身手,有所作为。

二、三个结合

1、教学、科研、生产结合。要努力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的经济联合体,让科技进入企业,让企业走向科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2、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结合。基础研究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科技和经济犮展的后盾,也是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只有搞好基础研究,才谈得上开发应用;应用研究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必要环节,要以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为目标;开发研究把新技术物化,实现科技进步的终极目的。中国每年省部级以上重大成果有几万项,但实际推广运用的只有10%左右,绝大部分停留在“礼品、样品、展品”阶段。加强开发研究,乃当务之急。

3、技术、工业、贸易结合。把科技推向市场,引进市场机制,加紧培养经营管理能力,利用科技优势筹措科研经费,增强自身活力。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应是未来科技革命的基本方针。当代研究生必须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自觉完成这一转变,并落实到具体实践上。

科技史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不仅依赖于科学家发明家的努力,也不仅取决于科技成果本身的价值,而是取决于各种社会条件。在高科技的挑战面前,社会科学类的研究同样负有历史的使命,同样可以大有作为。社会科学不但应从自然科学那里吸取营养,促进自身发展,更要承担起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准备舆论、扫除障碍、提供指导和服务、创造条件的任务。如何清除传统积习,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深入人心,如何进行政治、经济、教育、科技体制的改革,为科技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证,如何面对和回答科技革命带来的新问题等等,这都是极富现实意义的理论课题。社科类研究生同样任重道远。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生虽然面对的具体对象有所不同,但总目标是一致的。作为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大组合,他们应是—个整体,去共同面对高科技的挑战。如何把握科技革命的机遇,迎接高科技的浪潮,当好科技革命的中坚和主力,真正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是当代中国每个研究生必须回答的问题。中国应该摆脱贫困走向富强,当代研究生必须担负起这—重大历史责任。

      附记:这是我自己比较看重的一篇文章,不完全是因为敝帚自珍。她写于1992年春夏之间,是我以一个文科研究生身份,深度参与如何迎接高科技挑战的宏大讨论,最后摘取全省“研究生与高科技”征文竞赛一等大奖,并被《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全文发表的论文。这在当时都是难得殊荣,至今读来也还有点意思,当年我所提及的责任、担当、能力、转变等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特别是在今年我国严重遭遇“中兴事件”的大背景下,包括研究生在内的知识分子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仍然是一个十分紧要的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正拉开序幕,你准备好了吗?
山西:基础研究“靶向”能源革命
船小好调头?科研机构“转型”研究型大学,面临4大挑战
上海科技大学目前处于什么水平?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2015
【科学发现纵横谈 】【王梓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