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燧坤智能完成数千万融资 AI+新药研发两大新变局
11月23日,南京燧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燧坤智能“)宣布获得数千万元融资,由和玉资本(MSA Captital)领投,跟投方包括图灵创投、景旭创投和盛鼎资本。燧坤智能CEO曾亥年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算法的技术平台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扩大战略合作,加速推进在研项目,持续加强技术团队建设。

燧坤智能成立于2018年9月,是一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发掘疾病作用靶点、发现已知药物新适应症、提升新药筛选效率、提高大分子产量的AI+生物科技公司。

对于燧坤智能本次融资,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唯一华人得主、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表示:“燧坤智能创始人曾坚阳教授是结合人工智能与新药开发研究最杰出的年轻科学家之一。可以预期燧坤公司未来将成为生物制药的一个重要标杆企业。”

这是本月国内“AI+新药研发“领域的第二笔融资事件。上一次是11月3日深圳未知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未知君”)对外宣布的完成B轮亿元融资,由君联资本领投,高榕资本、晨兴资本、等原股东跟投。是国内微生态制药行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融资事件。

近期AI大数据在新药研发方面的应用正在趋于活跃,无论是AI机构的融资还是与药企间的合作都在增多,且参与合作的主体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AI+新药”不再是跨国巨头的专利

近年来,一些大型跨国药企,比如强生、诺华等积极与AI公司合作进行新药研发。

2016年,强生旗下的的Janssen Pharmaceutical与人工智能企业BenevolentAI达成了一项独家许可协议,强生公司把涉及多个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包括一些尚处于试验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转交给后者,希望借助“机器智能”加速新药研发。

2017年,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与英国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Exscientia合作。前者出资4300万美元,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在未公开的治疗区域为10个选定的靶向药物识别小分子。另外,Exscientia还与赛诺菲签署了一份价值2.83亿美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为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疾病研发新疗法。

今年10月,诺华和微软签定为期5年的协议,微软将在诺华设立一个“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并在诺华位于瑞士和都柏林的办公室,以及位于英国剑桥的微软研究实验室,创建联合工作中心。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为诺华的员工赋予研发下一代药物所需的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能力。诺华计划将微软的人工智能工具应用于整个药物研发过程,包括研究、临床试验、生产、运营和财务。

但是这种“AI公司+跨国巨头药企“的合作格局正在逐步发生改变。如今,将AI技术应用于创新药研发不再是跨国巨头的专利。

今年8月,燧坤智能和君圣泰曾联合宣布双方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运用君圣泰在慢性疾病领域(尤其是慢性肝病和代谢疾病)的新药研发及临床开发的丰富经验,以及燧坤智能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工具的优势,在新药研发领域积极展开战略合作。

据燧坤智能CEO曾亥年透露,成立一年多来,燧坤已经成功与新药研发领域的一些制药公司开展合作,一些国内大型制药公司也在积极与燧坤智能接洽当中。

除此之外,今年还有两起AI在创新药研发上的合作值得注意,分别是生物制药公司翰森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与Atomwise的合作,以及江苏正大丰海制药Insilico Medicine的合作。

2019年9月11日,江苏豪森和Atomwise宣布,双方将合作设计和发现多个治疗领域中多达11种未公开靶蛋白的潜在候选药物。根据合作条款,Atomwise将获得未公开的技术访问费、选择权行使费、特许权使用费,以及基于合作产生的资产的再授权或出售的收入;翰森制药将获得所有领域和地域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费。以小分子药物的历史平均营业额来计算,如果所有项目都取得成功,此次合作潜在价值总额可能超越潜在畅销药物,为Atomwise带来15亿美元的收益。

在合作分工上,Atomwise具备AI技术、药物化学和蛋白质结构的专长,豪森药业则拥有研发、生产和商业能力,双方合作有望推动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缩短药物发现和临床开发的时间周期。

值得一提的是,与豪森药业的合作是Atomwise首次在亚洲市场进行布局。而这也是中国本土药企首次与AI公司进行大规模的合作研发。

2019年10月,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CTFH)与人工智能药物开发者InsilicoMedicine,签订了2个项目的AI 技术开发服务合同,包含复杂高难度而且传统上无法设计药物的靶点,特别是对三阴性乳癌患者的治疗。此合作计划案包括首付款,里程碑款项和销售上市绩效奖励,合作成功后项目总价值预计可达2亿美元。

“因为今年的这两个合作,国内的药企对于AI的认知变化很大,有不少biotech的公司现在会主动来找我们,表示想找几个很难得靶点来试一下。”曾亥年向医药魔方透露,他说:“现在药企尝试用AI促进药物研发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了,越来越多的药企愿意去尝试做这件事情。”

对此,和玉资本管理合伙人曾玉也表示:“目前全人类积累的生物,化学和医学的知识数据是海量的,已经远超单个人或团体的认知极限。通过AI算法和专家知识的结合、对海量生物医学数据和知识结构化梳理和去噪是制药业的必经之路。另外,传统制药业基于高通量黑箱筛选的模式已经把“低垂的果实”摘的所剩无几,导致效率低下、失败率高,下一代制药业一定是基于对生物组学和生物信号网络的底层生物学认知。通过积累的数据、AI和专家知识,找到明确的信号靶点和网络,有目的筛选或设计药物,让AI可以在产业链条的各个节点发挥作用,提高制药效率,这也让’AI+制药’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多学科人才是关键

“在当代,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集中体现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前沿的新成就与新突破,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创新与集成,是新世纪科技和经济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陈凯先院士在给《新药的故事》一书的序言中写道。

新药研发具有成本高、研发周期长、成功率低的高风险性质,人们对AI应用于新药研发,以提高效率与成功率寄予了希望。近年来探索AI在新药研发上的应用的企业日渐增多,AI企业与药企间的合作也日益活跃,该领域对多学科的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甚至有不少企业对多学科背景的人才求贤若渴。这进一步导致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在多学科人才集中的地方加大了关注。

据了解,燧坤智能上一轮融资来自于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是一个人工智能产学研孵化器。率队组建图灵研究院的是由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唯一华人得主、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燧坤智能是该院孵化的首期项目之一,创始人兼CTO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曾坚阳教授,他在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获得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之后在杜克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作为海外人才被引进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曾坚阳教授现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长聘副教授(tenure)。


燧坤智能创始人兼CTO曾坚阳教授


据曾亥年透露,目前燧坤智能目前有近20人,团队成员基本上都具有生物学、制药、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背景。全面负责本轮融资以及公司整体运营的CEO曾亥年也同样拥有多学科背景。他不仅在国药控股总部和下属公司领导多个商业项目,还有在药监部门挂职经历。在加入燧坤智能之前,曾亥年担任平安创投投资总监,参与投资和管理的项目包括Tmunity、NextCure、华领、KBP、XGENE、Rani、Prenetics等超过十个项目,涉及多个技术和治疗领域。


“我们的专长在于交叉学科这一块,我们的算法工程师全都是生物和化学背景,或者机械工程背景,对某一个特定领域的靶点、化合物和疾病都有知识储备。我们的商务团队深耕医药行业,来自于知名制药企业和新药研发CRO,对于药物研发以及行业热点有深刻了解。”曾亥年表示。


点亮“在看”,好文相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药研发领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探讨
2018年全球新药研发领域兴起的七大新潮
AI助力新药研发,制药企业升级“2.0”
一天两起AI制药合作案,晶泰、Atomwise分别挑战 “不可成药” 肿瘤靶点和血友病
医疗行业“看病难” AI能帮做些什么?
片仔癀1粒590之后,做AI制药的“英矽智能”融资近17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