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的根——再认识阴阳五行

中医的根

再认识阴阳五行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与《灵枢经》合称《黄帝内经》(也称《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最早的中医基础理论专著。关于《内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笔者在拙作《灵枢经》校注中已阐述,在此不再赘言。全书主要为阴阳、养生、天文、地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方剂针刺腧穴等内容。原书九卷,后经王冰校注整理为二十四卷八十一篇(“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恐散于末学,绝彼师资,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王冰序文),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至宋仁宗嘉祐(1056~1063)约394年,即至宋代林亿整理《素问》时,则“阙第七一通(通,篇;份;卷。《古今韵会举要·东韵》:“通,书首末全曰通。”)。”说明王冰整理的《素问》出现了亡佚篇,今看到的所补之《刺法论篇》、《本病论篇》不是王冰所补遗,因为这两篇没有王冰(“因而撰注”)所注,所以不能判断此二篇是王冰所见之原文,那么是后人谁补之遗?有人说是刘温舒所补,此说也不可信,因为在刘温舒任朝散郎太医学司业时,其所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成书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从宋仁宗嘉祐(1063)至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其间共36年,而刘温舒在皇宫不可能看不到林亿所校注《素问》,假如其间为刘温舒补之,必有所痕迹。因此《四库全书提要》疑书末所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为他人所作是有一定的道理,因此,遗篇是谁所补仍为悬案。

另外,林亿在序云阙第七一通,当是指原先的九卷的第七,不是王冰整理后的二十四卷的第七,因为王冰整理后的二十四卷中不缺第七,据此推断在林亿校注《素问》时,说明原九卷尚存而阙第七。这和王冰序: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的说法一致,但是王冰据张公秘本补后未云阙,并云篇目坠缺,指事不明者……加字以昭其义。据此推测是第七亡佚在王冰整理二十四卷八十一篇本之后,并非亡佚在王冰之前。退一步来讲,即使当时九卷本当时不全,但是王冰据张公秘本已补于二十四卷中了。

另外,有人说运气七篇是王冰所写,则王冰肯定认识自己所写的内容,遗憾的是七篇中有的星体的名字王冰不知道是说什么的,故王冰所写七篇说不足为据。

由于《素问》成书于西汉以前,加上其文简义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难以看懂,于是乎校注者应运而生,注释者南朝齐梁人全元起首开先河,但其书《素问训解》约至南宋而亡佚,隋代杨上善作《太素》为《灵》、《素》注解,唐代王冰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宋代林亿等又根据原书九卷、杨上善之《太素》、全元起、王冰等所作之书校注、明代马莳作《素问注证发微》,张景岳将《灵》《素》分门别类而作《类经》,吴昆作《吴注素问》清代张隐庵著《黄帝内经素问》等。总体上来说,王冰、张隐庵、张景岳注释水平最高;马莳、吴昆等也有独到之处,惟吴昆主观删改原文弊端自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校注译者多矣,且各自有不同程度的新见解,但是尚有很多内容至今未能通过训诂而破译,这就是我之所以重新校注译《素问》的主要原因。

举例说,如阴阳五行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知道抽象事物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的分解体,是具体事物被人脑思维分解和思维抽象后形成和产生的认识对象,是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规律、关系、性能、本质和特征,而阴阳五行则是抽象事物,那么它是由什么具体事物抽象而来的呢?即什么是体现阴阳五行的具体事物,为了便于讨论分述如下:

关于什么是阴阳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阳生阴长,只有本质的阴阳才能使之生长,那么阴阳的本质是什么?《说文》:月,阙也,大阴之精。《文选·谢庄〈月赋〉》: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李善注:月者,阴之精也。《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说文》,阳,高明也……阳声。《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毛传:阳,日也。毛公明确阳就是日,由此推理月就是阴。所以《史记·天官志》云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那么日月之精是什么呢?《管子·内业》:解释道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据此日月之精就是日月之精气,日月之精气就是阴阳的本质。

日月(阴阳)对植物、动物、人类的影响

我们平时讲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肉眼所观察阳光的作用往往注重在植物方面,同时看到四季冷暖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几乎没有认识到日月对动物、人类的影响,那么日月对动物、人类有没有影响呢?回答是:有,因为当遇月之空,亦邪甚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在动物方面,《淮南子·坠形》:蛤蟹珠龟,与月盛衰。在人类方面,《灵枢经·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由于日月之精气就是阴阳的本质,所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星为万物之精。而日月之精气我们肉眼不一定能看见,但是日月对动植物、人类实实在在有着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不能因为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物质就否定日的阳精和月的阴精存在,犹如氧气、二氧化碳不能因为我们肉眼看不见就否定其物质的存在,假如万物离开太阳、月亮等星体就不会生长,日光灯是替代不了太阳、月亮等星体的作用的,以大棚菜的黄瓜、西红柿为例,没有在自然环境长出的那个味道,这是不争的事实

什么是五行的本质及其他

1)五行的本质是五星,五行,简言之,即五星之运、行、运。

为什么说五行的本质是五星呢?因为。以《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御五位,《孔子家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五运行大论》:天地动静,五行迁复……五行丽地,《韩非子·饰邪》:此非丰隆、五行、太一、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非数年在西也。又非天缺、弧逆、刑星、荧惑、奎台数年在东也。俞志慧著《韩非子直解》:注丰隆以下至此皆吉星名,古代星相家认为吉星当头则吉……数年在西指秦也,又非天缺、弧逆、刑星、荧惑、奎台天缺至此皆凶星名……数年在东指赵也。),《素问·气交变大论篇》明确指出:岁候不及,其太过而上应五星。据此证明五行,即五星,什么是五星呢?《史记·天官书论》:水、火、金、木、土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汉代刘向《说苑·辨物》:所谓五星者,一曰岁星,二曰荧惑,三曰镇星,四曰太白,五曰辰星

2)五星产生什么?其所产生物有哪些作用?其对大地有无影响?

《素问·天元纪大论》:天有五行……以生寒暑燥湿,《孔子家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五运行大论》:天地动静,……五行丽地”“七曜纬虚,五行丽地(《五运行大论》)”“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张(《素问·天元纪大论》)。以上不难看出,五星产生寒暑燥湿风,由于五行连通大地,所以对大地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产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或者说是产生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张,也就是说,万物生长不仅仅靠日月之精气,而且也依靠五星之精气,足证日月、五星对人类、动植物有重大影响,由于日月、五星之精气由太虚布散到大地,并与相应的物质相应和,所以《史记·天官志》云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同时也证明阴阳之精气及盛衰来源于日月、五行之精气及生克乘侮理论来源于五星,而不是来源于五材。而且说明中医的阴阳五行不是朴素唯物主义,而是辩证唯物主义。

必须指出,阴阳的本质是日月,而由日月具体事物而通过抽象派生的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二者不是一个同等的概念。同时,虽然知道了五行的本质是五星,我们不能因为看到了本质而抛弃五行抽象化的积极意义。

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运用其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进一步实践来证明其理论的真伪。《尚书·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素问》满纸五行,木火土金水的出现,则随之出现了相生等理论,那么五行相生等理论是来源于大地之五材吗?或曰先有五材,后有五星,因此五行的理论来源于五材,其实在没有五材之前,天上的五星早就在天上运行了,最有说服力的是大地火、金晚于五星,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谁出现的早晚,关键是五行的理论是否来源于五材,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以此来剔除伪说,质疑五行理论来源于五材说,从相生始,以金生水,为例,事实上大地之金能生水吗?或曰,挖井而生水,难道没有挖井之前就没有水吗?没有金属之前,江河之水从哪里来的?没有金属之前,天上不下雨水吗?没有文字之前,江河照样有水,天上照样下雨。在普遍联系方面,大地之金属能使气候变凉吗?在相克方面,春天草木生长,大地之金属能克(控制或抑制)其生长吗?在相乘方面,大地之金属有无气?其旺盛之气体现在哪里?大地金属之气如何使木受到损害的?或曰:砍伐者也。如果是砍伐,那么《内经》满纸讲的是五气,砍伐等于吗?《尚书》、《素问》的五行所指都是自然因素,如果是砍伐,这里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在相侮方面,大地之草木侮金属体现在哪里?

以上诸多问题不能合理解释,显然五材不是五行理论根据的来源,因此相生之滋生解释是不能成立的,是典型的望文生义,必然成为谬论。或曰,既然大地之金属不能生水,那么其是什么呢?金生水等所指是什么呢?答曰:生者,出也;继承也。徐灏注箋:《广雅》曰:生,出也。生与出同义,故此训为进。。《列子·天瑞》:形,必终者也。天地终乎?与我偕终。终进乎?不知也。张湛注:进当为尽。此书尽字例多作进也。殷敬顺释文:进音尽。《列子·黄帝》:竭聪明,进智力。《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鲁一生一及。何休注:父死子继曰生,兄死弟及曰及。,王安石《洪范传》:其相生也,所以相继也,其相克也,所以相治也。

从上述证据不难看出,五行之相生之在这里是继位;前后相续的意思,如此解释则符合《尚书》、《素问》五行的本意,因而木生火,火生土……即木星之后是火星,火星之后是土星……因而与五运六气的规律相一致,更存在普遍联系,如木星即位则春温暖而和风,继而火星即位有夏热之热气,火星之后继而是土星即位而有长夏之湿气,土星之后则为金星即位出现燥气,金星之后则是水星即位而出现寒气

除此之外,古代研究《尚书》五行,其确实是五星,《后汉书·冯绲传》:绲弟允,清白有孝行,能理《尚书》,善推步之术。李贤注:推步谓究日月五星之度,昏旦节气之差。显然中医教材之五行说来源于五材,是无稽之谈。

以上观点是否正确,作者抛砖引玉,并希望引起大家争鸣,通过争鸣来探索真理,争鸣的目的在于发现是非,在探索中找到真理,从而推动中医事业发展。

另外,中医教材只讲卫气固护肌表,而卫气通过什么途径走到肌表来固护肌表呢?笔者通过校注《刺禁论》中的鬲肓之上解决了的本质,找到了卫气所行走的通道而行于皮肤,进而解中医决教材空洞的的说教。还有《六节脏象论篇》之pi本意是什么?笔者在该篇按语中阐述了依据,类似之其动应衣等诸多问题在此不一一赘述。

河北中医学院 杨鹏举《黄帝内经素问校注》学苑出版社 2014.1


中医十部经典

学习与传承从这里开始
依据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泰斗任应秋教授的论断,中医经典著作共有10部,即《素问》、《灵枢》、《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脉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
学苑出版社推出十部中医经典
十部经典是学习中医的基础,犹如九层高台之垒土;
十部经典是使用中医的基础,更似千里长行之跬步。
《素问》与《灵枢》合称《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
《难经》对人体生理作了重要阐释;
《神农本草经》开本草学先端;
《伤寒论》、《金匮要略》创立辨证论治,历来被视为医门之圣书;
《中藏经》托名华佗所作,发展了脏腑学说;
《脉经》出而立中医脉学;《针灸甲乙经》为首部针灸学专著;
《黄帝内经太素》是第一部系统整理《黄帝内经》的著作,亦为医门重典。
这十部经典,是中国医药学的理论基础,自古至今,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次我社延请中医文献专家,精心选择底本,对十部经典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点校,将原繁体竖排经典原文改为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对经典原文中冷僻字词释义,辅助读者理解。本次点校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能够体现出当代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学中医之书目——内经篇
《黄帝内经》哪个版本比较好 - 中华风流 - 开门论坛 社区论坛 办公圈论坛 休闲论坛 -...
中药及饮食的气、味的阴阳之辨(附语音)
从《黄帝内经》到《五运六气》
零基础如何自学中医?19本书让你快速入门
《黄帝内经素问》: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