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骨文基本元素与道之本源(三) (单渔泉)

物、场、量 --- 结构、特性、信息

        在前面的两篇文章《甲骨文基本元素与道之本源》、《甲骨文基本元素与道之本源》(二)里,我对甲骨文一些基本符号进行了一些带有创新性的解读,并与道学本源进行了一些浅浅地对接。

        众所周知,人类近百年来科技、工业等领域突飞猛进,发现了很多我们原本不知道的事物,理解了很多我们原本不能理解的表象。正如道学所言:“有其理无其事”,“有其事不知其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类认识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同时也教导我们要坚持探索求真。

        我不是一名专业的考古或文字学者,也不是任何科学技术领域的专家。我只是出于好奇,处于探索,“误入”了这一领域,不料却越来越着迷,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好像突然觉得真相就在我们面前摆着,古人早就告诉我们了,而我们却忽略了。

        在甲骨文的世界里,我叹服了古人的科学与严谨,他们比我们更认真,比我们更严谨。从“一”开始,一笔一画,一丝不苟,一个符号定乾坤,真可谓在二维世界中,生动地展现了事物在四维空间的演绎,绘出了科学、画出了哲学。

         这也是象形文字的独到之处,因为图像比编码的信息载量要大得多。

       千百年来,哲学家、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世界的本源,物、生物、生命、分子、原子、量子……等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宇宙中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实物和场。场是物质存在的空间,表现为物质时空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实物和场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这一问题上,道学也同样认为实物和场属于同一事物,为“阳”,而“阴”则是与事物发展并行的那个看不见的存在。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斗胆提出,“阴”是一个维度,是宇宙空间的第四维,我把它归纳为信息维。

        空间之所以并非虚空,是由于有场存在。场不同于实物,但也是一种实在。“场”论所探求的是四种力(引力、电磁力、弱力、强力)或四种相互作用(引力作用、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的统一(统一场),“场”的实际内容是一定范围内的物理作用。实物和场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而存在的。在当代社会科学中,大量引用“场”论的观点探索事物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心理场”、“审美场”、“舆论场”等社会科学观点。

        百度一下:

        【物质】物理学名词。物质(英语:matter)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例如空气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钢铁和铜、铝,以及人工合成的各种纤维、塑料等等,都是物质。人体本身也是物质。除这些实物之外,引力场、电磁场等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出现的物质。

        所有可以用肉眼看到的物体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而原子是由互相作用的次原子粒子所组成,其中包括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以及许多电子组成的电子云。一般而言,科学上会将上述的复合粒子视为物质,因为它们具有静止质量及体积。相对地,像光子等无质量粒子(英语:massless particle)一般不视为物质。

        【场】物理学术语。指某种空间区域,其中具有一定性质的物体能对与之不相接触的类似物体施加一种力。例如,一个有质量的物体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能对所有其他有质量的物体产生引力。同样,一个带电物体对其他带电物体施加一种力(吸引力或排斥力,取决于电性)。磁体周围有磁场。物理学家认为动量应该存在于场之中。如此的认定让物理学家们相信电磁场是真实的存在,使得场的概念成为整个现代物理学的范式。

        【原子】原子(英语:atom)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状态中可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因此具有核式结构。

        在稳定状态下,原子中的电子位于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这时的原子就被称为基态原子。电子吸收能量后跃迁到更高的轨道上,这时原子就处于激发态。由于原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因此原子的能量发生变化时,会吸收(放出)特定的能量,即光量子,产生不同的光谱图像。

        【分子】物理化学术语。分子是由组成的原子按照一定的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而结合在一起的整体,这种键合顺序和空间排列关系称为分子结构。由于分子内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更取决于分子的结构。

        【光】物理学名称。光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波是由原子运动过程中的电子产生的电磁辐射。光源发出光,是因为光源中电子获得额外能量。如果能量不足以使其跃迁到更外层的轨道,电子就会进行加速运动,并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如果跃迁之后刚好填补了所在轨道的空位,从激发态到达稳定态,电子就停止跃迁。否则电子会再次跃迁回之前的轨道,并且以波的形式释放能量。

        在原子中,当原子以某种方式从基态提升到较高的能态时,原子内部的能量增加了,原子中的部分电子提升到激发态,然而激发态都不能维持,在经历很短的一段随机的时间后,被激发的原子就会回到原来能量较低的状态。在原子中,被激发的电子在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释放出一个光子,也就是说这些能量将被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于是产生了原子的发射光谱,亦即原子光谱。因为这种原子能态的变化是非连续量子性的,所产生的光谱也由一些不连续的亮线所组成,所以原子光谱又被称作线状光谱。

        好了,下面我们看一看甲骨文的符号是如何解释上述这些基本物理概念的。

从现在开始,在解读甲骨文符号时,我们暂时抛弃这些符号与现在的文字的“一一对应”关系,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避免干扰,有利于溯源。

        请看如图24这些符号。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有一个空心部位,两头有向外延伸的线。经过比对这些符号出现的环境,支持这样的一种解释:这些符号均代表一个实物单元。请看,有一些像分子结构吧。我们再来看对应的文字:

        【卩】如图24。这个字读音为:[jié],古代同“节”,就是一节两节的节。也是大家所熟悉的部首:单耳旁。

        请看如图25这些符号。代表实物单元的符号上面出现了“亮光”,散发出了一种物质。这是什么呢?对,这个符号是想告诉你,这就是“光”的来源,光来源于“一节实物”,每一种实物都具有自己的特性,最基本的就是颜色。

        【光】如图25。何为“光”,实物单元先发出的一种物质,一种特性。

        前面我们讲了,原子和分子都具有自身的光和光谱。不同的原子、分子和实物结构会具有不同的光谱。

        【色】如图26-1。实物单元的光学特性,即光谱。那个刷子一样的符号跟我们现在仪器上的光谱图非常接近,也像是自然想象里的彩虹。

        【印】如图26-2。实物单元的光学特性,就像是现在的词汇“印象”。注意,不是复制实物单元,复制实物单元为“克”。

        【阜】如图26-3。阜的意思是盛,是很多。注意不是多,两个为“多”,是很多。“阜”跟“卩”一样,也是偏旁,现在几乎跟“耳”旁分不清楚了,但“阜”是阜,“耳”是耳,本意不同。

        【克】如图27-1。现如今,“克”的意思已经很多了,这无疑是文字发展演绎的结果。但“克”的本义是“复制”这一点仍有痕迹,如“完成”,“克隆”等。

        【肖】如图27-2。下面那个符号表示实物结构,上面的符号同样表示这个结构的特征。现今则多用于肖像、生肖,本意仍在。

        请看如图29的符号。那些像人一样的条线仍然代表一个实物单元,与图24相比,这些线条缺少了那些中间空心的描述。这是因为描述的角度不同。图24的那些符号倾向于描述实物的基本单元,而在这里则倾向于描述实物的整体特性。

        【元】如图29-1。表示在法则下生长繁衍的实物,上面的“、”或“一”则表示法则的来源(关于宇宙法则及其来源详见前两篇文章)。这个符号的重点意思是最上面的“、”或“一”,是要说明万物的生长繁衍的法则来源于上面的这个“、”或“一”,那里才是本源。

        【兀】如图29-2。与29-1的符号相比,没有了上面的“、”或“一”,没有了“元”,只剩下了“实物”。说明什么呢?是要强调“实物”本身吗?查一下字典,“兀”的意思恰恰是“停止”,没有了“元”,实物不能生长。

        【勿】如图28-1。那些描述“实物”的线条边上出现了一些“、”,一般解释为“不要”,但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物】如图28-2。上半部分一般被解读为“带血的刀”,下半部分的符号一般解读为“牛”,但似乎也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刀杀牛怎么也跟“物”扯不上关系。

        事实上,这些符号是在告诉我们:“勿”的那些“点”是“场”,就是如今爱因斯坦所说的那个“场”,而“牛”符号则表示一个成熟的“实物”。综合起来,这个符号要表达的意思是:物质是由“实物”和“场”组成的。本文稍前部分里提到:“物质”,物理学名词,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

        道学说:“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在前面的两篇文章中讲出了我对此的一些浅薄理解。在三生万物这一点上,我提到了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并且提出了甲、丙、戊、庚、壬为阳,对应事物(含实物和场)在宇宙三维空间的初生、上升、鼎盛、衰落、消亡五个阶段;乙、丁、己、辛、癸为阴,是与三维空间事物的五个阶段相对应的“看不见的存在”,是第四维空间,是“信息维”。

        下面我将着重阐述事物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甲】【乙】事物的初生阶段。指事物源头、根本、存在的根据等等初始样态。其特征为启动、诞生、新始、起点等。“甲”为阳,代表事物(实物和场)在三维空间的初生的阶段。“乙”为阴,代表与本周期三维事物对应的 “甲”阶段信息维的状态。

        【丙】【丁】事物的上升阶段。指事物向更高形态发展(或成长)的时期。其特征为,虽然弱小,却生机盎然。“丙”为阳,代表事物(实物和场)在三维空间的开始成长的阶段。“丁”为阴,代表与本周期三维事物对应的 “丙”阶段信息维的状态。

        【戊】【己】事物的鼎盛阶段。指事物发展所达到最强盛的时期。其特征为,结构稳固,功能达到极限,运行持续正常。“戊”为阳,代表事物(实物和场)在三维空间逐渐成长为结构稳固的阶段。“己”为阴,代表与本周期三维事物对应的 “戊”阶段信息维的状态。

        【庚】【辛】事物的衰落阶段。指事物发展呈现达到顶峰并逐渐衰退的时期。其特征为,结构看似茂盛却内涵危机,功能达到顶峰并开始衰退。“庚”为阳,代表事物(实物和场)在三维空间逐渐成长至顶峰却内涵危机开始衰退的阶段。“辛”为阴,代表与本周期三维事物对应的 “庚”阶段信息维的状态。

        【壬】【癸】事物的消亡阶段。指事物归于消亡的时期。其特征为,从有化为无,从动转为静,从生转为死,而且这个过程往往很突然,很迅速。“壬”为阳,代表事物(实物和场)在三维空间归于消亡的阶段。“癸”为阴,代表与本周期三维事物对应的 “壬”阶段信息维的状态。

        从事物 由“庚”到“壬”的甲骨文符号看,中间过渡很陡然,事物突然变得异常简单,某种意义上代表快速消亡。而从代表信息维的“癸”的甲骨文符号看,事物的本周期本阶段的信息则更加复杂。

        这是合理的,因为信息永不灭失。事物完成了在三维空间的本周期五个阶段后,实物分解为一个个的“卩”,原来的场也随之分解为“卩”的场。消散的实物将在信息维的约束下,重新组合成新的实物,形成新的场,进入下一个周期。

        这些“卩”目前暂时可以理解为基本粒子及其世界线,即粒子在四维时空中的运动轨迹。在物理学上,世界线是物体穿越四维时空唯一的路径,因加入时间维度而有别于力学上的“轨道”或“路径”。之所说是“目前暂时”,是因为这个理论只是假设,尚未得到实证。也可能“永远”得不到实证,因为一旦这一点被证明,人类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曾经崇拜得五体投地的“神”。

        那么,新的事物(实物和场)是如何诞生的呢?我前面结合甲骨文的“旦”符号讲过宇宙的诞生,情况是一样的,但在甲骨文当中,还有更加详细的符号记载。

        请看如图31的甲骨文符号。这是两个部首的符号,为“肉月”部首和病字头部首“疒”。

        【肉】如图31-1。这个符号一般被解读为“肉”,然而它也可以代表一个“卩”(节)的结构,即构成一个实物的基本结构,当今当然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分子或原子的结构,也可以理解为DNA链条的一个片段。这三个符号所表示的是一个完善的结构。

        【疒】如图31-2。这个符号一般被解读为“疒”,即病字头偏旁,读音为[nè]。与图31-1的符号对应,这些符号则表示“有问题”的实物结构,因为虽然代表“场”的符号没有问题,那些连接着竖线的旁侧的线条则是“断”开的,不像图31-1的符号那样是封闭的。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疾”、“病”等字的本意,即疾病归根到底是出自某种原因导致的“卩”的结构缺失。不论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的疾病,确实都有这个特点,他们都在攻击细胞,造成细胞损坏。而恰恰“伤”,外伤、内伤,都不属于“疾病”,没有“疒”字头,因为原理确实不同,当然中医治疗的办法也根本不同,不是治病,而是疗伤。所以才有词汇曰:治疗,治归治,疗为疗,不一样。

        请看如图32的甲骨文符号。

        【舟】如图32-1。符号被解释成“舟”。没问题,确实像。然而舟是载物的船,难道这个像DNA双链条一样的符号就不能代表承载信息的结构吗?

        【造】如图32-2。符号代表制造的“造”。请看,按照左边的链条制造,即按照链条承载的信息制造,即虚拟指导现实(前面的文章已经提到)。

        【般】如图32-3。符号代表照“搬”照抄的“般”,尤其是图32-3最左边的那个符号,表现的淋漓尽致:把链条上的信息复制到“卩”里。这跟分子生物学里描述的DNA-RNA-tRNA-mRNA的机制是一样的。

        这是什么样的智慧呢?百度一下:

        【般若】宗教术语。般若是一个宗教术语,拼音是[bō rě]。佛法两大分支“般若”、“禅法”中的一支。般若[bō rě],梵语Prajna的音译。又译作“波若”、“钹若”、“钹罗若”、“班若”、“般罗若”、“般赖若”等,意为“终极智慧”、“辨识智慧”。专指: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

        天呐,我没看错吧。“般若”这个宗教术语可是翻译过来的,怎么就用了“般[bō]”字呢!

保险起见,再看看“若[rě]”的甲骨文是什么样子吧。如图33-1。简直无语了,活生生的“癸”符号的后续演绎,是“癸”所承载的信息到了一个“卩”上!

        物、命,这些在宇宙空间的事物,存在的时间长者数十亿年,短者不到一秒。所谓“天上一日,地上十年”,我们每一个人只是一瞬间而已。在长长的、永不灭失的信息维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卩”(如图33-2,33-3,33-4)。

        道是阴阳。

        道是过程。

        道是本原。

        道是规律。

        道是法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天下有道,却走马亦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天之道,利而不害”。

单渔泉 2020年11月28日 于青城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可知论与虚玄思想产生的原因
再论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失误_纪由春
古文字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灵魂(1)
汉字:人类心灵的几何学(汉字专题讲座)
唯物主义的三大历史形态
太极拳内气与经络(二)—太极八卦图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