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近在看什么书呢 ?

大观园里,宝玉黛玉们见面会问:最近在看什么书呢?

最近读什么书呢?----也是圈内好友间经常会问的一句话.

读书,写字,走路,思考,分享,生命里曾经有那么多文字和友人相伴。

我有时会遗憾自己不早生以致能够读私塾,现在哪有毅力和闲情去读那些古籍?可是,我知道中文的好东西都在那里面.  记得以前曾经在书店里站一整天看书,现在好象很少有那么好的书能让我痴迷了,那时喜欢鲁迅,就买了好多跟鲁迅有关的书,喜欢红楼和张爱玲,就到处搜集跟红楼和张爱玲有关的书,还订了好几年的《红楼梦学刊》。现在好象没那么狂热了,不知道是否老了?

1、

凤凰台主持人曾子墨的<<墨迹>>,自传体小说,文笔一般,里面的生活和心路历程何其熟悉,不期望有何文字享受,就象找个有共同话题的朋友聊天罢了,是的,很多时候,我都把读书当成是在跟作者聊天,我只是倾听,倾听.

亦舒的书当年也是喜欢过一阵子的,喜欢她文字里的世事通达,含蓄隐忍的爱,细腻繁复的心啊  没事翻了席慕容,一直觉得她的诗比文好.

到现在,能让我一口气看完的,居然还是小说,这种心理小说偶觉得还是蛮好看的,里面那些关于死亡,自由,时间,生命,婚姻的论述,蛮有意思的,  刚看完一本《耶酥的裹尸布》,据说是打败《达芬奇密码》的畅销排行榜排名的,很久没有这样深夜看这种悬疑侦破小说了,记得很多很多年前看福尔摩斯的那些夜晚了  .

2、

爸爸今天打电话来聊天------家里没人能跟他聊读书啊呵呵,正好今天我在杭州找到《万象》,老爸就说"万象"固然可读性强,但他还是喜欢"随笔",重其思想性,呵呵,还感慨现在思想性的刊物少,读的人更少,大家都赚钱去了.我反驳说,"随笔"不如过去好看了,虽然也有一些好文章,但是整体不如从前,老爸也同意的.而"万象"貌似闲谈,甚至还有一期有篇文章专门讨论"屁"的历史,却真是可以开眼界啊,今天买的一期,介绍我喜欢的电影《第凡内早餐》的作者生平,真好玩.

3、

最近看书有点意思,"往事"是回忆,而《追寻记忆的痕迹》则是专门研究记忆,尤其是看到奥地利人当年居然20万人倾城出动欢迎希特勒,并集体反犹太人,逼迫犹太人在大街上擦洗那些标志奥地利独立自由的红色标语,而在二战结束后又宣称自己是二战的受害者,至今还有很多人不愿意去承认当年集体犯下的错误和反思背后的人性的丑陋,这些历史的镜头,和中国的文革是多么的相似啊.

4、

看完《往事并不如烟》,跟朋友聊天,大家谈到一个知识分子的懦弱问题,而在《追忆》一书中,获得诺贝尔奖的作者暮年回首,他也坦然承认自己的胆怯-----善良人们的胆怯总是在主张恶人的胆大妄为啊,人性,无论古今中外,多么相似.

5、

《阎宝航》是本内部出版的书,这个人我以前也没有听说过,一个终身为了中国的独立奋斗的人,年轻时就自己为那些没钱上学的孩子办义学的人---类似现在公益版块里那些助学的驴子,从自己当老师校长教工的一个人学校开始,到把学校办成有1000多人的名校,连有钱人都想把孩子送来读书,而这还只是开始,到后来,他能在国民党和共产党里都身居高位但依然勤勉,第一个破获"田中奏折"揭露日本侵略中国野心,第一时间把德国要进攻苏联的情报送出,这些功绩,这些史实,怎能如烟消亡呢?  唉,看得偶热血沸腾又心灰意冷,看完后跟朋友感慨,我的青春啊,真是生错了年代啊,赚钱是最没意思的事情,若能早生几十年,我一定让自己的名字不是出现在被通缉的黑名单里,就是死难烈士的光荣榜里!

从小就喜欢听大人聊天,小时侯听的最多的就是大人们聊文革,长大后很自然的关心这个话题,而且,这历史,也并不遥远.  以前刚看"文化苦旅"的时候,很喜欢,老爸没说什么,只是跟我说,要了解一个作家,不要光看他写的东西,去看看他文革在干什么,好象除了余,当时老爸还说了一个沙叶新.

6、

喜欢鲁迅,可以看看陈丹青的blog,他是鲁迅的粉丝呢,有一句深得我心,且不论鲁迅作品的思想意义和文学成就,单就他的文字风格,已经空前绝后,随便拿起一段,蒙住作者姓名,读上几句,你就知道这是先生的文字,而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几人能做到?而因一言废文,我年轻时也有过的,那时读伏尔泰,俞平伯,不喜欢,现在看到一些介绍他们作品的文字,倒觉得是否自己错了,找机会要再读读的.  "追寻记忆的痕迹"----有句话说,影响我们生活的不是真实的过去,而是我们对过去的印象.  这两天在看<<在路上>>,奇怪的是,想了很久这本书,现在看到了,反而觉得一般.大概是看的时间不对----年纪大了.

7

前一段读了韩石山的《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对鲁迅的文字有深刻的分析。并将鲁迅的文风与胡适相比较,不过胡适的白话文真的是好,说理真的是透彻。“从这类杂感性的文章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的一大特质,就是深厚的古文功底,娴熟的古文笔法。其表现,一为多用古语,多用单字;二为其文句多是由古文骨架衍化而来。

  

鲁迅的这一文风特质,世人多有论述。孙伏园在《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杂感二则》里说过:从前刘半农先生赠给鲁迅先生一副联语,是“托尼思想,魏晋文章”。当时的朋友认为这副联语很恰当,鲁迅先生自己也不反对。

 

 托指托尔斯泰,尼指尼采。这副联语,换成白话说就是:思想来自托尼,文章师法魏晋。也可说成:托尼式的思想,魏晋式的文章。意思都差不了多少。思想不说了,单说文章。鲁迅是如何受了魏晋文章影响的,孙伏园的看法是:鲁迅先生研究汉魏六朝思想文艺最有心得,而且他所凭借的材料都是以前一般学人不甚注意的,例如小说、碑文、器铭等等。尤其对于碑文,他所手抄的可以说是南北朝现在碑文的全部,比任何一家搜集的都丰富。最能说明鲁迅这一行文特质的,该是《记念刘和珍君》中,前面没有引用的这样一段文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鲁迅全集》第三卷第275页)     且将其中的实词剔去,只剩下骨架,看看它的本相:     但……竟至于……向来……然而……也……竟……况 且……更何至于……     这样的分析,绝没有贬斥的意思,只是要探讨鲁迅文风的本质特征,给世人一个交待,还鲁迅一个公道。文章是好文章,只是想说,这样的好文章,它好的地方,不在别处,而在这种古文辞的随意的镶嵌,这种古文句式的娴熟的周转。正因为有这样的认知,我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像《记念刘和珍君》这样的文章,是由文言文向现代白话文转化途中的产物,文言文的痕迹是很显著的。这样的文风,贯穿了鲁迅的一生,说鲁迅是一位白话文大师,莫若说是中国最后一位古文大师更恰当些。”

8

《驼峰航线》据书店的朋友说是冷门,只好处理价卖掉,但真是好书,喜欢飞行,关注二战和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空战的朋友可以翻翻,有些关于"飞虎队"的详细资料,蛮有意思的.  书里说有个王牌飞行员,每次飞行的时候过了难关喜欢吹萨克斯,而且风流多情,摆弄女人就象摆弄飞机一般娴熟..........


9

我小时侯的梦想生活就是每天看闲书,但不敢说出来,怕被大人骂啊,其实长大后还是偶尔想想的,还是不敢说出来,怕被朋友指责,说只知道看闲书,对社会没什么贡献和创造......    

《海边的卡夫卡》感觉不错,果然不愧是小资们的偶像啊,跟《挪威森林》比又是另外一种感觉,尤其是我最近正在感慨俄底浦斯王的命运,跟这本书的缘分看来刚好,不早不晚.

朋友过来小筑看我,在他车上看到一本崭新的《史学与红学》,唐德刚著.结果里面只有3篇文章是讨论关于红楼的,朋友理直气壮地说,就是为了这几篇文章才买的啊,我笑,明白的,我也会干这种事情的.而且觉得值得.终于赶在朋友走之前看完了2篇,嘿嘿.  近来评红楼的人多了,作家的评论我会多关注一些,毕竟都是搞创作的,自然比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评论家要知道冷热,嘿嘿.看到说有些人研究红楼是"笨猜谜"的,真好玩.以前倒真没注意红楼里没写女人的脚,写了那么多服饰啊,就是不写鞋子,怪怪的,嘿嘿.  红楼就是那种无论在哪个人生阶段,哪种心情,随手翻开哪一章都能看下去并看得津津有味的书吧,有没有这种朋友呢,无论相隔多少年多少距离,在人生的任何一个时刻遇见,都能有那种相知的喜悦?

想想,从听越剧红楼开始,每次看红楼,看到的东西就多一点了.总算有本书可以陪到老吧,真好,感谢雪芹。

10

《曙光集》杨振宁的回忆录,翁帆整理。我是始终相信他们之间感情美好的人,都是聪明的人,怎么会不知道给自己做最好的选择呢?最让我感慨的是杨振宁怀念他的父亲的章节----真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获诺奖的,也许尤其是自然科学类的。中国的父母往往愿意吧自己未遂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却不知道做好自己成就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爱的流放地》,渡边淳一一贯的风格。

<<大学>>,买了很久的线装本,竖体字,有淡淡檀香,雪夜读,感觉很好。古代的东西还是很好的。

<<万历十五年>>

还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里面有讲倭寇的那段,反正蛮刺激我的-----50个倭寇从沿海一直为非作歹到京城,如入无人之境------多年以后的侵华战争原来早就有征兆的。

11

《爱弥儿》看了个开头,没看完,有些理念是很赞同的,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们多接触些乡间生活,培养对自然的感受,还有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用其他的物事转移注意力等  回家没带书,在书柜里翻出旧书来看,鲁迅的那些小集子,《准风月谈》《坟》之类的,依旧还是经典的,以前的书真便宜啊,装订也好,轻巧,坐着可看,如厕可看,睡前可看,不象现在多全集,大部头,拿着重得很,一点也不方便,  打算去寻本李渔的《闲情偶寄》来看,以前翻了个头,没看完,

12

法布尔的《昆虫记》-----蔷薇花瓣为什么是五瓣的?有些昆虫是天生残疾的?虽然说是推荐给小孩子的书,可是我也觉得很好看,作者写得很好,果然是经典。  “昆虫记”如果仅仅当成科普读物来看,真是浪费啊,作者真是个真聪明的人啊,而且那么感性,有谁觉得螳螂象一个祈祷的修女么?而“呢喃蝉”是多么有意思的名字啊,还有“花伤”!“螳螂吃蝗虫,蚂蚁吃螳螂,鸡吃蚂蚁,而秋天了,我又把鸡当美味,如此循环,各种物质的死,又正是各种物质的生,此中有深刻的生活哲理。”  可能大家都看过了,很有名的,推荐霍金的《时间简史》,后悔原来不学好物理,原来是这么美丽的学问,时空是弯曲的,时光可以倒流,真的有时光旅行?后面简介的爱因斯坦和牛顿蛮好玩的,不过还是没彻底搞明白广义相对论。

13

李渔的《闲情偶寄》说是给男人看的书,其实女人也能看呢,妆容篇有不少美容心得哦,甚至包括怎么梳头发,怎么簪怎么戴耳环,怎么穿衣服,尤其是裙子,饮食部也很好,反正跟我口味比较对。

而且“闲情偶寄”实在是居家之人应该看看的书啊,尤其是喜欢园艺的mm,我喜欢作者说梨花------它是人间之雪。而关于药,说得太有意思了,虽不是药石妙方,却是人间至理,更胜药方啊。  再次感慨:读书实为人间至乐也!

周国平的《纯粹的智慧》一般,唉,不该只看了前言就买了,浪费偶的银子  .北北推荐过的《lonly planet》的故事,看完了,很不错,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作者说他的妻子”对于我的疯狂计划,她总是时刻准备着“,就想起《浮生六记》里面的那对人了,跟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去旅行,所有的旅行的想法都一致-----难道不是人生的理念也相同么,这样一直走完人生的旅途,是多么美丽的事情啊!

14

《禅里禅外话人生》  弘一法师的文章集子,开头的几篇名人的序言颇可玩味。丰子恺虽然是他的学生,不过夏沔尊似乎才是他出家的缘起----这一点,弘一法师自己也确认过的,序言里回忆到夏沔尊与李叔同同校任教的一些往事,有一件印象非常深刻:夏沔尊任校监时,有学员失窃,苦于无人自首,请教李叔同,李的方法很简单----教夏自杀,即出一告示云,发生失窃,是校监德薄所致,3日之内,如无人自首,校监愿意自杀谢众人。最后,李认真地对夏说,当然,3日后,如真无人自首,你是需要真的自杀的。李说得诚恳认真,夏却惭愧自己无法照做。估计大多数人也是无法照做的。

15

克里希那木提的《点亮自性之光》,很“空”的一本书,喜欢,关于爱和欲望,宗教信仰,美和秩序,慈悲智慧,可以反复读。

<<巴别塔之犬>>讲述一个中年男人突然遭受丧妻之痛,竟然希望训练家里的狗狗说话以便了解爱妻为何自杀,在这个过程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婚姻如何走向终结。有些语言翻译得很美丽,很久没有触摸这样温情浪漫的文字了,竟然看到落泪。<<1929年大崩盘>>据说每次这本书重版,一般都是市面上又有大的经济危机

《马未都说收藏》很丰富,从家具到玉器,尤其是喜欢陶瓷收藏的朋友值得一看,蛮有意思的,原来妙玉的成化五彩小盖盅是仿品哦,当然也还是贵重的。也知道第一把交椅说法的出处了顺便恶补历史。

<<曲黎敏养生心经>> 书的中心思想不外养生就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生气.可是这几句话,三岁孩童能诵得,八十老翁习不得。里面有些感慨很有意思,比如说一个好医生的标准:儿女性情英雄气魄,神仙手眼菩萨心肠。

16

《大江大海1949》看完了,龙应台写得一如既往的好,少年时有人拿她的野火集来送我,勉励我像她一样作文,如今我第一次读她杂文以外的文字。文字的功力和视野境界与年龄和阅历俱进啊,很有分量的一本书,这么敏感的题材,处理的非常客观而温情,不容易的。1949,对于战胜方的我们,是建国,对于战败方的他们,是逃亡和屈辱、反省,而战胜和战败者,都是中国人。

那样的时代大背景,中国人,日本人,俄国人,美国人,台湾人,大陆人,马来人,澳人,英人,他们的命运在这样的大动荡大转折大抉择面前,无可思议毋庸置疑无力无奈无知,身不由己大概是最多的感慨,时代的洪流裹走了多少故事和秘密啊!生命,成了最轻飘飘的一个词,在乱世。看的时候我常常会头疼,仅仅是阅读,我都觉得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已经不堪重负,我想起一个人,写南京大屠杀的张纯如,她是一个多么勇敢而优秀到卓越的女人啊,因为写作而最后自杀,我很怕龙也有这样的压力,毕竟,是这样的题材啊。这些小女子,都在做超出她们能力的事情,在一个人面对一个世纪的鲜血,何其沉重!按照龙的说法,她们会得到加持的。

17

<<米芾赏石文化赏析>>

年前去古玩城捧默默同学的摄影展的场子,倒看到这书,好奇买了来,也只有春节有闲心看这闲书,挺好的,本来我也一直喜欢石头.秀瘦漏透的赏石字决,何尝不是主人的夫子自道?而米芾拜石,惊呼石兄的故事却让我想起了红楼里的那块石头了,当是给自己赏石扫盲吧,意外的收获是里面谈到很到米与东坡交往的故事,例如说有一次,东坡赴任路上经过米芾任所,于是小聚.而这种人小聚的形式是摆放佳墨好砚,两人挥毫泼墨,累了就喝酒聊天,竟也写了上百副,互相评点收藏,兴尽而归,都觉得收获很大,而都自觉所写字画比平时技艺都要高出很多,看到这里真是神往,这等人物,这般聚会,若能早生900年,哪怕在旁做个小书童磨墨也好啊。

18

龙应台《目送》是台湾同事推荐的,他说他们那一代是看龙的书长大的,唉,我也是看她的野火集走过青葱岁月的,如今人与文俱老,情怀依旧,岁月山河家长里短其实都不过是关山难越,一切都刚刚好,都知道了。《幸福》说:幸福,就是不必时时有恐惧。一字字一句句,看她儿时读过的那些书,看她怎样被父母言行影响,慢慢看清她每一笔的源头,我们,原来都是这样成长的。

<<先斟满自己的杯子>>----金韵蓉著,在哈尔滨机场买的,也是很温暖芳香的书,50岁的优雅女人慢慢讲述一些永远不会过时的人生信条,不禁对芳香疗法都有了兴趣呢,里面讲目标----包括生命的需要,父母的期望,人的天赋和弱点,人生大梦-----第一次知道原来人生目标还包括这些,细想想还真是的---她说父母的期望会是一个潜藏的密码被织进我们的人生目标中,只是我们不自知而已。

每个阶段看的书,貌似也代表了那个阶段的心情和思想,有时觉得书真是好朋友,无言相伴,不离不弃,有书看的日子是幸福的,有心境看书的时光想起来都那么美好......

最好的是在西湖边,柳树下,看几箱线装书.....

2006年冬三山于阳朔。

这一年,

照旧接父母过来小住了两月,

种的竹子、芭蕉、兰草都活了下来,

读书喝茶看电影,

旅行

走了三四个国家,

工作干活

应恩师邀请研究和编写教材

讲授新课程,

第一次在深圳开课,

在学员那里收获满怀开心和感动,

尝试开微课

十年前写的书即将出版

第二本进行中

......

却不再写十年前那样的读书札记

那时不会想到

有一天会和许多人在线分享

我自己喜欢的书

今晚7:30-9:00

我和你们一起读书

有兴趣的

报名还来得及

报名:13867476987陈洁

 微信:chentangtang58

谨以此文

感恩岁月,

感恩生命

感恩遇见


2017.1.1三山于上海柔慈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
《师说》讲课课件
半部《红楼》留于别人写
但愿书比人长久
2020浙江这篇满分作文,应该给0分
“如何用鲁迅的文风 表达自己缺个女朋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