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号和平者:甘地

看《甘地传》这部电影,你可以看到什么是感召,什么强大的内心,什么是真正的信仰,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宽容,什么是爱。

一个真正活出神性的人, 印度的国父, 人类的精神父亲.

自然,从九型人格的角度,你还可以看到一个健康的典型的9号性格人物:和平者。

1、9号温和、平静、谦逊、淡泊名利和物质。

“这个盛大葬礼的死者,死时和他活着的时候一样。一个平民,没有任何的财富,没有任何的财产,也没有任何的官衔。圣雄甘地,既不是军事将领,也不是地方长官,也没有任何科学成就可以夸耀。也不是一名艺术家,然而世界各地人士,包括各界政府代表和高官贵人,在此齐聚一堂,想这位绑着缠腰步的棕肤色小个子致最后的敬意,他领导印度走向自由,诚如马歇尔所说:圣雄甘地,是人类良心的代言者,他就是使得谦逊及真理的力量,能够战胜帝国

爱因斯坦说:后代子孙将无法相信,世上曾活生生的出现过这号人物。

这是电影《甘地传》在他被刺杀后,西方记者的现场报道词,这段话,可以说是甘地的讣告,简短却有力的概括了他的传奇色彩般的一生。

2、9号超级能够忍耐,他们不喜欢暴力和冲突,热爱和平--即使面对暴力的欺凌和压迫,也不主张用暴力的方式抵抗。“非暴力抵抗”是9号特有的语言,当然,还有绝食。

 Gandhi: An eye for an eye only ends up making the whole world blind.

甘地说: 以眼还眼,世界将活在盲目之中.

1903年6月,甘地组织了一场抗议运动针对“黑法令”,这个法令强制所有在南非的亚洲人接受登记。1913年9月,他参加了一场抗议不按照天主教仪式结婚就无效的运动。而这些小规模却极具代表意义的半政治抗议为其后来回国领导印度人民反抗同样的英殖民地统治者奠定了信仰力量。

  一战后甘地回到故乡印度,他拥有一团火:那就是带领印度人民独立,拥有一个自己的国家。他说:宁愿要一个混乱的自己的政府也不要别的国家政府。

恒河水蜿蜒流淌亿万年,目睹这块土地上的变迁。印度本身就存在着出身的等级歧视,还包括回教徒、印度教等在内的信仰矛盾与分歧。他凭借的是自身的魅力与印度社会民众的万众一心——“那就是独立自主的印度”把他们凝聚在一起。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甘地穿着自己缝制的传统披纱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居室里,外面夕阳似血,远处田间地头身着纱丽的女子正收拾农具回家,空气弥漫着紧张、躁动。二战前夕的印度,独立的时刻并不遥远,在自由与胜利到来的背后却隐藏腥风血雨。

  印度最终的独立,它包含了甘地个人神性的努力,他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起源自他在南非对抗英殖民统治的升华,他奉行苦行僧的生活,例如素食,独身,默想,禁欲。他身上包含了古朴的印度教的真理“沉默”(mouna)和“平静”(“shanti”)。他得头衔“Mahatma”,或“圣雄”来源于梵语的敬语mahatman, 原意“Great Souled”,伟大的灵魂。

他还举例说上帝说:敌人打你左脸,你应该把右脸再送上。他坚信敌人的压榨与破坏,对于并无反抗的自我,只会衬托自己的丑陋灵魂。他很多思想糅合了印度教信仰以及耆那教的影响,所以他对印度教与回教都有巨大的影响,面对独立后的印度,却由于信仰的分歧不得不成为两个国家即印度与巴基斯坦,他内心悲悸他希望印度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国家(三山:9号和平者拥有各种性格人物所难以具备和想象的包容和接纳。)独立当天,他在自己的老家波尔班达尔市一言不语的转动自己的纺线机,那些带血泪的抗争如同手中的线细而绵长,却终究织不了一件完整的外套。

为了抵抗殖民者的经济封锁和垄断,保护印度民族经济,甘地带领人民自己纺纱以抵制洋纱。

为了劝说国内各教派的和平相处以及反抗殖民者,甘地多次采取绝食抗议(三山:温和忍耐的和平者9号很难向外攻击,绝食是向内攻击自己。),在最虚弱的时刻,他还不忘继续安慰和鼓励那些关心他的身边人。

从20世纪初期开始,律师出身的甘地就开始致力于民族独立运动。但是当时印度的民间国家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甘地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普及,这一点与中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很相似。

他率领印度人举行游行示威,成立了南非印度人最早的一个争取公民权利的组织。

3、9号人物害怕冲突,害怕失去和分离,他们渴望维系内在的平和及安稳。

进入30年代之后,印度的民族独立情绪高涨。在很多人看来,只要甘地登高一呼,一场大规模的民族起义立刻就可以爆发。但甘地不希望有人牺牲,无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哪怕是英国人,这都是生命

在日本在东南亚逐步扩展时,英国急需利用印度的人力物力来对付日本。但是此时非暴力不合作正在继续,英国首相丘吉尔被迫答应:“在战争胜利的适当时刻,还给印度自由。”在得到英国的保证以后,印度开始积极参加二战。印度军队的水平虽然不高,但是最起码比意大利军队强。在北非战场上,3000多印度军队俘虏 17000多意大利士兵,注意是俘虏。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印度迫不及待要求英国兑现自己的承诺。

  印度要求国家必须独立,而且不会再和英国勾勾搭搭。但是到了这一步,有一个问题始终无法化解,那就是印度的宗教问题:在印度境内分布着大量的穆斯林和印度教教徒,他们的居住地相互犬牙交错,而且两教的教义完全对立——印度教徒不会服从穆斯林出身的真纳,而穆斯林当然拒绝印度教的尼赫鲁。双方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闹到了要分家的地步,这就是印巴分治。甘地是坚决反对国家分裂的,他曾经说“印度分裂,除非我死!”

最后甘地的不合作主义和非暴力斗争终于使英国殖民统治者移交了权力,而使印度于1948年1月正式独立。(三山:世界上有几个被殖民被侵略的国家通过不流血而获得了独立?印度做到了,因为他们有一个9号领导者--甘地。当印度举国欢欣鼓舞庆祝独立活动时,甘地却未出席庆祝活动,而且忧心忡忡,因为他看到了印度国大党内部之间的矛盾和印度各教派之间的斗争有日益加剧之势。

尼赫鲁和真纳邀请英国大律师克里夫来划分印巴边境线,因为克里夫对印度政治一无所知。但是克里夫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把200万穆斯林划入了印度版图,又把300多万印度教徒聚集区划入了巴基斯坦版图。两大教派的民众为了回到自己民族的控制区,上演了几百万人的大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民族仇杀开始了。而且谁也控制不了,就连尼赫鲁和真纳也弹压不住。这场浩劫造成了80多万死亡,5000多万人无家可归。甘地坐不住了,他决定自己亲自出发,到各地劝说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放弃仇恨,坐在一起好好的生活。甘地的良苦用心起到了一些作用,在他的道德感召下,很多暴徒都放下了武器。三山:9号往往是人群中那个劝架的和事佬,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和平,愿意为了和平奔走甚至牺牲自己在所不惜。)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家的过程中,有2亿多美元的资金本来是应该分给巴基斯坦的。但是两国闹僵之后,印度拒绝把这一大笔钱交给巴基斯坦。甘地利用自己绝食的方式,迫使尼赫鲁把这笔钱归还给了印度。甘地曾说:“我是印度教徒,我也是穆斯林。”甘地的意思是应该实现民族大同。印度独立后四天,一个激进的印度教徒在1948年1月30日刺杀了甘地。这个78岁的老人倒在了血泊之中,随后这个凶手被尼赫鲁绞刑处死。(三山:9号人物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活出了自己的真我价值。)

1948年1月30日,78岁的甘地被刺杀。

 甘地说,当我绝望的时候,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获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恶棍,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终究会失败的。

好好想想,永远是这样。

9号人物谦和平静,淡泊名利物质,压力状态下拖延懒散,健康状态下拥有最大的接纳和包容,为了理想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深谙“无为”“虚空”之道,让这个喧嚣虚荣、蝇营狗苟的世界安静下来。

2017年5月22日三山于上海。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国父------甘地
印巴分裂:血流成河的屠杀背后,究竟是谁在作祟?
圣雄甘地被刺客连打三枪,临死前却要求宽恕凶手,后来怎样了
他们3人让中国南边最大国家分裂为三个国家 却都在国内成了神
作为印度国父,努力了30年的甘地,为何会被印度教徒所杀害
印巴分治真是一笔糊涂账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