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帝】十九、梦回大秦

恶人上位,好人遭罪。

主父偃这种人上位,那是千万人的灾难。小人乍富,那是挥不去的小农意识爆棚,不报复社会,都对不起过去受的苦。无数历史事件证明,逆袭的屌丝容易变恶魔。比如朱元璋、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他们一得势,必然血流成河。主父偃的位置没那么高,但是去年还找不到饭辙呢,今年就坐着火箭上升到了中大夫的位置,这既意味着指不定谁就是他报复社会的对象。

你说主父偃最恨谁?他最恨的就是贵族。主父偃当年在华北大地上游历各个诸侯国,想混口饭吃而不可得。他不会去想诸侯王们每天被国相监视的痛苦,不会去想诸侯王如履薄冰的心情和薄如蝉翼的未来。他想的是凭什么你们姓刘的生而锦衣鼎食,而我一肚子能耐却食不果腹?不把你们弄穷了,难消我心头之恨!

那么说主父偃的穷和诸侯王的富有因果关系吗?完全没有啊。诸侯王再富,也没吃主父偃家里的大米啊。主父偃这种发自肺腑的恨意,说白了就是仇富。这不当了中大夫嘛,这个官虽然比过不三公九卿,但是三公九卿未必不怕这些中大夫、太中大夫们。张汤、赵禹、主父偃这类人,个个吃人不吐骨头。所谓酷吏,令官员闻风丧胆。

主父偃上位第一刀,就砍向了诸侯王。他制定了一部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非凡的政策叫《推恩令》,这个政策,那是大大的有名。我印象中,《推恩令》被选入了中学历史课本,据传说是大大加强了汉朝的中央集权,解决了诸侯王叛乱的问题。我当年历史总考不及格,也记不清课本上怎么说的了。

那么这个《推恩令》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扔掉课本,看看《汉书》吧。《推恩令》规定,诸侯王要把自己封国的土地分给自己的兄弟子侄,表面上是让姓刘的都得到恩惠,所以叫《推恩令》。实际上这个法令的作用是把诸侯国做了进一步拆分,只要国王不计划生育,那么他的封国就会越传越小,而其后人的地位就会越来越低,最后低到织履贩席摆小摊。

客观来讲,《推恩令》够阴损,其作用根本不是解决了诸侯王的叛乱问题,只是瓦解了诸侯王的财富而已。拜一些电视剧所赐,老说汉武帝继位之初诸侯王多么的强横,背地里多么的阴险,尤其是淮南王刘安,甚至要举兵谋反。幸好有了《推恩令》,诸侯王才反不起来了。其实呢,有没有《推恩令》,诸侯王都掀不起多大浪来。为啥呢?早在汉景帝时代,朝廷就收了诸侯国的人事、经济、军事、司法四大权利。也就是说,封国并非王爷们所有,只不过是他们享受这一国的赋税而已。他们不能发行货币,没有财权。自然资源都归国有,他们不能冶铁和煮盐。不能任免两千石以上的官吏,也就是说王爷们和国相、中尉不是一条心。地方案件要上报中央复议,地方上也搞不了猫腻。时不时的,中央巡视组(刺史)还来各国转悠一圈,为的就是吹毛求疵。在这种情况下,诸侯王想造反,比李自成造反都难。甚至是封国的官员们没事还勒索诸侯王,你说他们怎么造反?

是,我们不排除有淮南王刘安这个个案。淮南王后来谋反的案件恰恰反映出了因为中央夺了封国的人事权利,才让淮南王造反不成,而不是因为有《推恩令》,淮南王才造反不成。

也就是说,真正解决诸侯国造反问题的政策是朝廷收了地方的四大权力,而不是靠了《推恩令》。再者说了,《推恩令》的那几招也不是主父偃原创,那是人家汉文帝先用的。强大的齐国、赵国都是这样被分裂的。

其实《推恩令》分的并不是诸侯王的权力,因为诸侯王没有权力。这条政策最大的作用是分诸侯国丞相的权利,多分几国,就多设几个丞相,为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由于种种原因吧,我们得歌颂中央集权好,所以《推恩令》才被拔高到了一个不应该有的地位。

说这些就差不多了,还是接着说主父偃。主父偃知道,推行《推恩令》就好比中国足协要求球员练叉腰肌。压根没什么用,但是不折腾点事,显得自己没存在感。你看人家曹参,他老人家当丞相知道维护法律,而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主父偃境界差的太远,所以他得折腾。汉武帝最关心的是匈奴问题,这个根本不是秘密。但是眼下汉武帝不想跟匈奴开战,所以主父偃就这个问题,决定玩票大的。既然不打,那咱就拖。对付匈奴的大政方针,当年晁错已经做好了。从汉文帝时代开始,汉朝就加强边疆建设,对匈奴采取文化入侵政策,让匈奴人不断偷渡到汉朝,以瓦解匈奴的凝聚力。几十年过去了,效果非常的好。匈奴越来越穷,匈奴人有能力的纷纷加入汉朝国籍。当年匈奴有起兵四十万,过了这几十年,匈奴能养十万起兵就不错了。再看汉朝,当年皇帝出门得坐牛车。如今边疆在归化匈奴人的参与下,攒下了十四万匹战马。此消彼长,大汉什么都不做,都能拖死匈奴。毕竟大汉不是北宋,匈奴那个文明程度也不是金朝。

晁错为了折腾,决定把晁错制定的这个政策快进,以一种急功近利的方式加速运转。元朔二年的时候,汉朝和匈奴之间发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遭遇战。匈奴入侵上谷、渔阳,按说东线的防务,归李广管。但是缺少程不识、郅都这样名将的上谷防线没守住,损失军民千余人。汉朝少壮派将军的代表卫青、李息从西线出兵反击匈奴。这是汉朝防守反击最漂亮的一仗,卫青的突袭让匈奴措手不及。卫大将军击溃匈奴的帮凶楼烦王和白羊王,顺势攻打匈奴侵略军的后方。匈奴骑兵闻风丧胆,仓皇北遁。卫青收复被匈奴占据多年的河套地区,歼敌数千。

这什么概念呢?当年大秦帝国最强盛的时候,蒙恬带兵三十万攻打被月氏和东胡打颓废的匈奴头曼单于,取得的最大战果就是收复河套地区。再看卫青,以区区数万汉军,迅速扫荡匈奴,那场面绝对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你看过去胡人和中原人打仗,争夺的焦点就是河套地区。你见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人为了夺回西伯利亚跟匈奴拼了?对于不能种地的地方,我们没兴趣。而河套地区在今天也号称是塞上江南,那是既能种地又能放牧,所以咱们得夺。

匈奴在河套地区经营久了,这次被卫青突然打跑,这就意味着河套地区的牛羊可来不及带走了。我第一次看《汉书》的时候,上面记载这次卫青的战利品是一百多万只牛羊,吓得我都不敢相信。再对照《史记》和《资治通鉴》,原来这次大战匈奴真的丢下了一百多万只牛羊跑路了。那没的说,这次卫青带领李息的绝地反击,绝对是一场巨捷。匈奴本来就穷,这回家底都没了,军臣单于受不了这个打击,几个月后就挂了。匈奴到底多惨,咱放后边聊。这节要说的是这场巨捷之后,汉武帝封卫青为长平侯,当之无愧吧。然后就轮到主父偃说话了,他老人家说了,当年蒙恬在这里筑城,用以防守匈奴,现在咱们也得这么干。

这回就厉害了,你想吧,汉代几乎没有城市,只有城。城是军事单位,市是经济单位。城是花钱的,市是赚钱的。汉朝的商品经济极不发达,所以只有长安这样的大城,会附带有限的市的作用。在遥远的北方筑新城,就等于是去修长城,得花钱吧。关键是城修好了谁去住?没人去住,因为周围随时可能是战场,不预备经济价值。这就意味着这座新城的市民只能是军队,还得靠内陆供养。蒙恬修城就拖垮了秦朝的经济,到了汉朝还这么干,那就是脑残了。汉武帝召开朝会,让大臣们议议该不该建这样一座城。所有大臣都说,不能这么干。但是汉武帝信了主父偃的邪,非得去远方建造一座朔方城。

那个年头,从内陆往长安运粮食都不便利,更别提往塞外运粮了。卫青是不干这个事,所以汉武帝让卫青的部将,刚刚在战斗中立功的平陵侯苏建征伐十万民夫建造朔方城。这样干的结果就是,往朔方城押运的粮食绝大多数在路上就被民夫吃掉了。最后朝廷一算账,国库里七十多年来存下的上百亿的钱被花光了。这样一搞,朝廷捉襟见肘,只好把上谷郡和匈奴接壤的从斗辟县到造阳的土地都给了匈奴,这样才修好了朔方城。然而空城一座,没啥用处,所以主父偃又强行从关中迁到朔方十万人。

这些事一写,很简单。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那是梦回大秦,重温人间炼狱。文景时代的边境建设,那是招募人民群众自发的来边关,朝廷给钱给地。现在是强行建城迁人,那可以说是一寸山河一寸血。主父偃不会考虑人民的死活,他要的是自己的政绩。这样一来,社会动荡不安,民间惨剧不断。

主父偃心心念念的朔方城建好了,朔方郡也成立了。但是,国库没钱了,关中虚弱了,上谷郡北方的土地放弃了。老百姓被他折腾完了,主父偃政策所捅的娄子也显现出来了。他当然不会认错,因为在下一节,主父偃为了掩盖他上位一来的错误,把魔抓开始伸向了中产以上阶级,别管是谁,主父偃都得让他们知道真么叫水深火热。具体主父偃又要怎么倒行逆施,下节再聊。

点击查看

《楚河汉界》《无冕女皇》《代王时代》《风景独好》《汉武沉浮》

讲述学校欠大家的历史

打赏一块钱也是你对知识的态度

而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笑谈中

微信号 : kxiaotanzhong

新浪微博:@依然笑谈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何说对待罪人,也要有三分人道呢?你看看主父偃的经历就懂了!
主父偃为什么被诛九族?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匈奴来攻打汉朝,汉武帝却并不着急,只用一招就打败了匈奴
朔方城
足智多谋的主父偃
此人为汉武帝解决了三个天大的难题,汉武帝大喜,然后却将他灭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