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代史·甲午战争】16、血溅春帆楼

按照课本的节奏


学渣讲近代史

第五单元:甲午战争

第十六课、血溅春帆楼

清廷提出对日和谈,经过日方多次拒绝后,扬言说只要答应割地赔款,才能和谈。如果清廷同意,那就叫李鸿章来谈。光绪见终于有了和谈的机会,那就答应日本的请求,命李鸿章赴日谈判。

这时候,翁同龢可逮着欺负李鸿章的机会了。翁同龢为了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操,在朝堂上大唱高调,号称这次和谈不能割地,不能赔款,不能堕了大清的的威风。瞧他那意思,这次和谈,如果不谈的日本割俩岛给中国,就算失败。

这大义凛然的劲儿,我都想给他发一套灰军装穿上。可关键是这次你们求着日本和谈,而且日本说了只有割地、赔款才能和谈。那翁同龢这一阵上蹿下跳、慷慨激昂、催人尿下,玩了命的挤兑李鸿章。

李鸿章也不含糊,说这活干不了,要不你翁大人去一趟?那翁同龢赶紧一边捋胡子去了,这活他才不干呢。

古往今来,跳着脚骂别人汉奸的,一般情况下就是大汉奸。翁同龢这么办,那是先声夺人,没脑子的都觉得他爱国。李鸿章很明白,这次去就是背锅去的。奉旨卖国,还不能说皇上不对,那只能是李鸿章不对。

李鸿章也不是吃素的,不就是唱高调吗?谁不会呀。李鸿章表示,坚决反对割地,就这么去谈,结果随意。

翁同龢一看这样,给李鸿章出主意,那就多给日本钱,日本人谈割地,不搭理他们这茬。

军机大臣孙毓汶实在听不下去,现在形势很明朗,又打不过人家,再不答应人家的条件,那还谈个屁啊。帝党重要成员文廷式上奏,既然不想割地,就只能再战。如果再战,北京就有危险。那么不如迁都再战,用战略纵深拖死日本。

光绪一听就不同意,连北京都不要了,天下震动,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坚决不行。光绪希望听到的是李鸿章自作主张答应割地,李鸿章装疯卖傻,拿不到皇帝的割地授权就是不去。

历史就是这么相似,明末李自成兵临北京,崇祯帝希望大臣奏请和谈,大臣希望皇帝下旨和谈。都不想背锅,大明亡了。

李鸿章走访各国公使,寻求国际帮助收效甚微之后,面奏光绪大帝,请求谈判条款方面的圣训。光绪实在是赖不过去了,授予李鸿章“以商让土地之权”。

其实老李一定会背锅的,之所以老李非要找个授权,那是为了先堵住皇上的嘴,将来能保命。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带领着外交团队乘坐德国商船来到了日本马关。第二天在著名河豚料理店春帆楼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与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进行谈判。

曾记得那是九年前,长崎事件之后,日本大使波多野去和李鸿章谈判的时候,李鸿章压根不谈谁对谁错,就让日本赔偿。不赔也可以,反正镇远和定远二舰就在长崎,随时可以战斗。日本人没辙,吃了个哑巴亏。

时过境迁,九年后的李鸿章体会到了波多野的心境。伊藤博文也不谈,上来就让中国割辽东、天津、台湾、澎湖,赔款三亿两大清库平银。老李琢磨还个价吧,伊藤博文不给机会,你就说答应不答应吧。这还怎么谈啊,散会。

到了3月21日,李鸿章决定换个角度谈。条件放一边,既然和谈了,能不能先停战?伊藤博文一听就急了,少来这套,又是玩英国人的那一手对吧,又想搞拖字诀?我这边一停战,你准得让我等消息,不同意。

这一下,老李怒了,你这分明是要亡我大清啊,我大哥是英国!伊藤博文不屑,别说英国了,就算整个欧洲,谁能为了你们个专制帝国来跟我们这个宪政国家为难?

双方谈判陷入了僵局。双方都有杀手锏,日本成立征清大都督府,扬言要打北京,老李扬言迁都和日本玩纵深。

正当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伊藤博文琢磨着既然不能吓唬老李,那就去吓唬光绪,只要辽东的日军一行动,光绪必然严旨李鸿章速速签约。然而,伊藤博文的计策,随着一个日本爱国青年的出现,损失巨大。

这个青年叫小山六之助,也叫小山丰太郎。小山的父亲是个议员,原本这个小山能受很好的教育。可惜的是这哥们因病休学,没怎么念过书。就这种货,不上学还不读书,迷上了“震惊体”,以强大的爱国情操认为当时的日本秒天秒地秒宇宙。他不知道日本国库空了,他不知道真要是跟中国撕破脸,会被关进中国虐八年,甚至是十三年。以他的有限的智商和认识,觉得日本应该一鼓作气灭了中国。和谈就是日奸,坚决要破坏和谈。

怎么破坏和谈呢?小山在3月24日伏击李鸿章,枪击李鸿章左脸,然后逃之夭夭。那个年头的枪威力不行,所以李鸿章伤的并不重。这一枪厉害了,没吓尿李鸿章,吓尿了伊藤博文。

中了枪的李鸿章欣喜若狂,拿着沾满鲜血的黄马褂,对随从欣慰的说:“此血可以报国矣。”翻译一下就是:这回皇上可以不杀我了。

伊藤博文可慌了,赶紧派最好的医生去给李鸿章诊治,然后去请天皇夫妇去探望李鸿章。他害怕李鸿章死了,引起国际社会的巨大不满。日本那个年头老跟欧洲人说他们是文明国家,文明国家能干出刺杀谈判大使的事吗?日本当时之所以侵华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欧洲对独裁野蛮的清廷非常厌恶。加入日本表现的更野蛮,那他的地位还不如大清。

另一方面,伊藤博文害怕李鸿章回国。如果李鸿章不谈了,回去跟各国诉苦,再想签订利益极大的条约,那可难了。

所以,伊藤博文下令迅速逮捕凶手,抓到后判了无期。劝李鸿章千万别走,辽东马上停战,天津也不要了,辽东只要一半,赔款减少一亿两,这总行了吧。

你看看,爱国青年的一枪,毁了日本一亿两白银。

老李可是逮着理了,赔款还得再降,领土一寸不让,要不你们打死我。结果伊藤博文一看好话你们不听,那你别谈了,咱接着打。

老李惊呆了!伊藤博文咋就不害怕了?这也太混了。老李一看,那就谈吧,条件再降降?伊藤博文一点都不降,你就说答应不答应吧。

李鸿章在病床上躺不下去了,伊藤博文太不安套路了。李鸿章打算用拖字诀,伊藤博文明确告诉李鸿章,只有“允”或者“不允”两个选项而已,拖就打北京。谈到最后,李鸿章请求再减五千万两,哪怕就当他回国的路费,伊藤博文依然不减。

老李崩溃了,办了一辈子外交,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被动过。1895年4月17日,毫无办法的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此约规定,

1、朝鲜脱离大清的宗藩体系,为独立国家。

2、割台湾、澎湖、鸭绿江口-安平河口-凤城-海城-营口-辽河口以南的辽东半岛给日本,刚让地居民两年内不搬走的,视为日本国民。割让地的工厂、设施、建筑,也归日本。两个月内,交割清楚。

3、赔款两亿两大清库平银。

4、开放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为通商口岸,并允许日本设立领事馆。

5、允许日本在长江内河航行、贸易。

6、允许日本人在华创办工厂。

7、释放战俘、间谍,不许加罪带路党。

8、日本占据威海卫,三年内中国交清赔款,则日本撤离,否则永远占据。

李鸿章签约后,愤然离开日本,发誓终生不来日本。这次条约的性质跟以往的条约不太相同,跟俄国有一拼,就是奔着灭亡中国来的。日本的势力深入到了中国内陆,为将来二战时期侵华搜集了大量情报。这两亿两白银,相当于大清三年的财政收入,割了辽东,相当于给了日本瞭望北京的平台。

李鸿章怎么也不明白,原本这一枪带来的转机,怎么就没拿住外交经验不如自己的伊藤博文呢?说起来,还记得我写长崎事件时,提到的结果吗?某清兵脑子短路,揣着电报密码本跟日本人打架,结果密码本丢了,这孙子也不敢言语。

原本李鸿章拿住了伊藤博文,但是李鸿章再给清廷报告谈判情况时,光绪回电,伊藤博文降了条件的条约可以接受。伊藤博文知道了这个情报,那还能怕李鸿章不谈?你们皇上都同意了,有能耐你别谈回北京啊?看你们光绪大帝斩不斩你?

知道了清廷默许,知道了李鸿章不敢走,所以伊藤博文态度急转,往死了逼李鸿章。

回忆一下宋朝历史,澶渊之盟的时候,曹利用去跟辽国谈判,宋真宗的底线是给辽国一百万岁币,而宰相寇准只答应给辽国三十万。那个年头有宰相,宰相说了还算数,曹利用根据寇准的底线,谈成了三十万的岁币。

皇上一般情况下,是不惜割地赔款求和的。天下再大,他也只在皇宫里呆着。倒是秦始皇、汉武帝、乾隆这样在宫里坐不住的皇帝,才更在意领土。

如果清朝有丞相,而丞相是李鸿章,那么老李没准真是东方俾斯麦,带领中国上一个台阶。可惜清朝是君主专制,慈禧不插手的话,光绪说了算。那怎么办?割地赔款呗。

要不说姜是老的辣,慈禧知道自己搞不定,就不插手这个事,放权给光绪。但是翁同龢这个老头也很辣,配合光绪清洗了慈禧的人,还甩锅给慈禧。

李鸿章黯然回国,但是积极促成了以俄国为首,德国和英国为辅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迫使日本把吃到嘴里的辽东半岛吐了出来。自此日本深以为恨,决定蛰伏十年,再找俄国算账。

而在此之后,清廷为了对抗日本在东北的渗透,和俄国秘密签署了同盟条约,也就是传说中的《中俄密约》。条约规定:

1、如果日本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

2、缔约国一方未征得另一方同意,不得与敌方签订和约。

3、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

4、为使俄国便于运输军队,中国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一条铁路至海参崴。铁路的修筑和经营,交华俄道胜银行承办。

5、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皆可在此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资。

6、本约自铁路合同批准之日起,有效期15年,期满前双方可商议是否续约。

这份《中俄密约》的签署,是未来发生日俄战争的根源。

战争结束了,又到了总结一下的时候了。如果抛开各种套话,到底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下节课再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在百年前提出持久战对抗日本:有钱赔款 不如坚忍苦战
是谁将北洋水师逼上绝路?
日军为何亲点李鸿章进行马关和谈 - Qzone日志
年少不懂李鸿章,74岁高龄周游列国,苦寻救国良策,最终仰天长叹
刺杀死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义士安重根,最后结局如何?
『原创』《马关条约》的前前后后:写在《马关条约》签订12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