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贾政的教育之悲

贾政如何对宝玉进行家庭教育?

文/彩霞满天

封建社会,父亲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担负着教育的重责,“子不教,父之过”。直到今天,很多家庭依旧是“严父慈母”的模式,父亲严厉、不苟言笑,显示出威严的地位。

贾政是典型的封建贵族家庭的知识分子,对待衔玉而生的爱子宝玉,是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呢?

教育的紧迫性:有感族人堕落,希望宝玉早日成才

贾政是标准的孔孟子弟,深信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识,唯有读书上进,才能光宗耀祖。

在第二回,冷子兴就说过,如今荣宁二府也都萧条了,不比先时的光景,养的儿孙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从贾敬、贾赦到贾珍、贾琏,没有一个能当大任的。

贾政的大儿子贾珠,从小喜好读书,深得贾政喜爱,不幸早早病死了;次子宝玉,在贾政眼中是“神采飘逸、秀色夺人”,但不爱读书,让他煞费脑筋;三儿子贾环,贾政看他“人物委琐,举止粗糙。”

宝玉这一代,确实人丁不兴旺,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才。

贾政环顾四周,宝玉是荣国府唯一的重托、贾家唯一的希望,所以,贾政迫切想教育好宝玉,希望宝玉能够支撑住贾府,使家族兴旺发达。

遥想当年,贾政原本想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却没有实现。因为皇帝垂怜,额外给了他一个主事之职。也就是说,这个官职是皇帝额外赏赐的,后来被提拔为员外郎。

封建社会,长子继承世袭官职,荣国府袭爵的是贾赦,将来继承袭爵的是贾琏。宝玉自然无官可袭,况且,皇帝不可能再赏给宝玉一个官职。

贾府这样一个大家族,若贾母仙逝,贾赦和贾政两兄弟分家后,地位悬殊可想而知。若要家族兴旺,唯有靠宝玉刻苦读书、考取功名。

为了能够使宝玉平步青云,贾政为其做了长远的打算,心情迫切,逼着宝玉读书。可是,宝玉偏偏对考取功名提不起兴趣!

教育的功利性面对宝玉不上进,经常破口

贾政和众多父母一样,对儿子寄予厚望,为他设计好了一条青云大道。但宝玉抓周时,却令贾政非常不悦。

贾政想试试宝玉的志向,谁料,宝玉不拿文房四宝、书籍、算盘等,只抓脂粉钗环。贾政大怒:“将来酒色之徒耳!”想必,贾政此刻的心情是崩溃的。

从那时起,贾政就不十分喜欢宝玉。随着宝玉渐渐长大,贾政眼看他不喜读书,天天在姐姐妹妹堆里混,能不冒火吗?经常“喝骂”,开口闭口称“孽障”。

在有些时候、有些场合,贾政也会流露出父爱和欣赏,但更多的是失望和厌恶,认定宝玉是个顽劣、不肯读书的纨绔子弟。

父子二人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导致了许多矛盾冲突。贾政是标准的封建士大夫,也是贾府同一代人中唯一一个希望读书考功名的人。

贾政的教育理念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儿子对父亲的权威必须全面服从。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儿子必须全力以赴。他希望宝玉子承父业,能勤学苦读走仕途,但宝玉显然无心此道,这是父子二人感情不合的最根本原因。

封建社会,父为子纲。几乎每位父亲都有这样的期许,贾政这位百年望族的大家长,认为自己更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好爱子宝玉。

教育的虚荣性:面对同僚,想挽回一点颜面

在封建社会,贾政作为朝廷官员,难免会参加一些公众活动。大家会经常问到孩子的读书问题。孩子是否成功,彰显着家庭教育是否成功。

贾政喜欢带着宝玉去应酬,虽然宝玉极其不情愿,却不敢反抗。

宝玉是否成功,不仅仅是宝玉个人的问题,而且是贾政在朋友圈中的颜面问题,是否能够光耀门楣的问题。更何况,贾宝玉早已臭名远扬。

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聪明过人,给足了贾政面子。

宝玉不怕读书,喜欢读《庄子》《诗经》《西厢记》《牡丹亭》等等,杂学旁收、文思敏捷。因为不喜欢读父亲让他读的科举考试的书,所以一见父亲,就吓得不敢抬头,唯恐引来一顿训斥。    

宝玉确实很有灵性,他题写的匾额,如凤来仪、杏帘在望、曲径通幽,准确自然,确实才华横溢,大家交口称赞!

 贾政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听了怎能不自豪?却只是两次微笑,两次点头。

第78回,贾政与众幕友谈论寻秋之胜,宝玉天性聪敏,喜欢读杂书,知识面广,便毫无费力之处。众人赞不绝口,贾政只是冷笑。

最后,贾政笑道:虽说了几句,到底不大恳切。但是,在宝玉整个做诗的过程中,贾政极力掩饰内心的喜悦和欣喜。   

宝玉的这两次表现,赢得了众幕友的夸赞,极大地满足了贾政的虚荣心。但是,贾政未夸宝玉半句,宝玉会做何感想?

父子两个从来没有交流沟通,一个一味地严格要求,一个默默地抵抗。贾政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的教育方式,最后只能是无可奈何的悲凉和绝望。

教育的迂腐性:面对贾母们掣肘,倍感无奈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宝玉自小在贾母、王夫人、奶妈、丫鬟的环绕下,备受呵护。衣食住行完全不用贾政操心,但也造成了父爱缺失。

白天,贾政要“上班”,在有限的见面时间里,唯一的话题就是“读书”。父子二人却从未达成共识,宝玉如何能感受到父亲的爱与陪伴?

宝玉作为贾政的亲生儿子,从本能上来说,贾政一定是爱宝玉的。但是,宝玉的叛逆、“不上进”,又使他对宝玉失望至极。经常骂宝玉“畜生”“该死的奴才”。

父子俩每次对话都是训斥开场,喝骂结尾。以至于宝玉见了父亲如“老鼠见了猫”,宝玉一听父亲传唤,就吓得直打哆嗦。父子之间连正常沟通都没有,更别提心意相通了。

第33回,宝玉挨打是《红楼梦》的精彩桥段。

贾政让宝玉会会贾雨村,他却半天才出来,贾政心里就很不舒服。接着,忠顺府长府官来到贾府索要琪官,并且拿出汗巾当做证物,贾政又惊又气。

彻底惹火贾政的是金钏儿投井事件,贾环向贾政进谗言,说宝玉哥哥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

这事就是放在今天,也是士可忍,孰不可忍!

果然,贾政气得面如金纸、怒火万丈。平时只知道宝玉不喜欢读书,没想到已经堕落成一个荒淫放荡的公子哥。

贾政忍不下这口气,痛打宝玉。王夫人闻讯赶来,劝他也不管用。还冷笑道,不如趁早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

直至贾母来到,他才含泪跪下,说,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

贾政的价值取向是百善孝为先,他给贾母立下保证,从此以后再不打宝玉了。

贾政这次的大打出手,被老后台贾母拦住,客观地讲,贾母这样做,不利于宝玉的成长。

虽不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是,如果贾环所言是真,谁能忍住不动手?以我们现代人看来,宝玉也确实该打。当孩子犯了大错误时,该打还是要打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何况,按儒家正统思想来看,宝玉的行为离经叛道。贾政看来,宝玉已经辱没了祖宗。痛打宝玉,把父子俩的矛盾发展到了极致。 

所谓“虎毒不食子”,亲生儿子竟忍心往死里打。其实,父子之间的斗争是两个敌对阶级的斗争。宝玉是封建叛逆者的代表,贾政是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贾政虽然爱宝玉,但在个人与家族利益发生矛盾时,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家族利益为重。贾政暴打宝玉,就是希望把他拉回正途。

宝玉是最有希望振兴门楣的人,最后落了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下场,如此苍凉,又如此悲壮!这是贾政父子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作者简介:彩霞满天,70后,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88年毕业于豫西师范,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旅游、运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从大观园题咏看贾政对宝玉的良苦用心
从《红楼梦》中的父亲形象,看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之殇
从《红楼梦》来谈谈家庭教育(其一)
贾敬、贾珍、贾赦和贾政四位父亲,哪个算是合格的父亲?
宝玉为何怕父亲?
红楼梦:贾母有多能干,看看她是怎么批评贾政就知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