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俗之春节

      今天是春节前的最后一天上班,早上到单位吃早饭,人明显少一些,办公室的几位同事都已经请假了,我坚守大本营,看看公告、文件,也没什么着急办理的,难得闲下,想想还是写点什么,过年了,就写点和年有关的事吧。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庆祝活动。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日到正月十五,有的地方一直过到正月底,我们老家更久,要到农历二月二,这个时候开始春播,育秧苗,农忙开始了,这个年才算结束。

      老家的过年是从大年三十开始的,大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准备早饭,油炸角子、油炸糍粑,角子是老家的一种叫法,其做法是用开水先把面烫熟、揉好,醒一会,然后切成小块,用擀杖擀成大小一样的圆形的面皮,把提前伴好的馅包进去,形与韭菜合子,手巧的在边上捏出漂亮的花纹,然后,在锅里倒上油菜籽油,油热后把包好的角子放进去,炸到金黄色后就好了。若要口感好,除了馅以外,还有二个方面要注意,一是烫面的技巧,面一定要烫熟、拌匀、揉好,软硬适宜,否则经油一炸,不是太硬,就是粘牙;二是要用菜籽油,不仅口感好,炸出来的颜色金黄金黄的,一看就有食欲,用色拉油就炸不出这种效果。等早饭都准备的差不多了,父母亲就会把孩子们叫起来,洗脸、刷牙,准备吃早饭,这个时候,父母亲用五个碗,五双筷子,每个碗里放进2-3个角子,糍粑等,放在堂屋的供桌上,先敬祖先,然后放鞭炮,这个时候孩子们才可以吃饭。

      早饭吃好,大人孩子们都开始忙碌了,一是贴春联,等我们长大后,贴春联的事基本上都是我们的了,那个时候也没什么胶水什么的,把面粉用冷水搅拌均匀,倒进水开的水中,不停的搅拌,等凉下来,面糊就制作好了,找一个刷子刷在门和门框上,然后把春联贴上,所以老家的门、门框都是一年一年积累的发黑了的面糊,现在回去,已经开始用胶水或透明胶,好多了,也看上去干净了。在老家贴春联,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当你看到这家贴好春联,如果他家欠了你的债什么的,也不能再进去要了,如果这样会影响第二年的财运,可当时我家里穷,记得有一年,因欠过一家人的几块钱,当时没钱还,在我贴好春联后到家里来讨钱,所以这件事仍然记得。后来条件好一些了,每年春节前会寄些钱给爸妈,问问在家的爸妈,还有没有欠别人钱什么的;二是准备中午的饭菜。老家是中午过年,就是把吃年夜饭的时间放在了中午吃,因此,中午是全家人团聚的时间。这个时候,爸爸会拿出一块条肉,有时候也会用一个猪头放在锅里煮,这是准备上供的东西。一边煮一边就开始张罗中午的饭菜,整个村子的上空都飘着饭菜的香味。孩子们也是最开心的,三五成群的拿出在集市上买回来的各式鞭炮,一起开心的放,开心的打闹。等到要吃中饭了,家长们都叫回仍在贪玩的孩子们,下午孩子们继续,这个时候家长们是放任他们的,也不在训斥和责骂。

      中午饭的仪式是神圣的,这个时候爸爸会把上午煮的条肉或猪头装在一个大盆子里,在肉的上面插上五双筷子,摆在供桌的正中央,盆的两侧,各点上一柱大的红蜡烛,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钱,跪在供桌前,把纸钱烧给先人们,祈求先人们保佑后人们平安吉祥。这个时候如果家里有男人的,烧纸钱的事一般都是男人们做,后来爸爸去世了,这些事都是我和弟弟们做了,妈妈在边上指导。等大人烧些纸钱后,再依次叫上孩子们也跪下给先人们烧纸钱,烧钱的时候把自己来年的愿望说给先人们,让他们保佑自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纸钱烧好了,放鞭炮,然后才开始吃饭。这个习俗今天依然保留着,用一颗感恩的心追忆先人,祈求先人们在那一边能过上好的生活,也祈求先人们保佑我们平平安安,过上幸福的生活。

      劳苦了一年的大人们,终于不考虑田地的事,下午约上几个邻居,摆开桌子打扑克、长牌,输赢也就是几块、十几块的事。我爸爸妈妈没这个爱好,也许是因为家庭不富裕的原因吧,没见爸妈打过牌,这也传染给我们,兄弟姐姐也没有会打的。

      晚餐很简单,早上油炸的角子、中午的饭菜热热,再煮一锅稀饭,就对付过去了,吃好—饭,生一盆柴火,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着零食,包着水饺,看着春晚,开始守夜。这个时候,妈妈会张罗着给孩子们洗澡,那个时候家里也没有沐浴器什么的,用煤炉烧好热水,倒在一个大盆里,一个一个洗过去,并换上干净的衣服,预示着干干净净过新年。孩子们最盼望的是能穿上新衣服,大年初一出现在小朋友面前,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我大都是穿姐姐的衣服,姐姐会做衣服,改一改就给我穿了,记得有一年,不懂事的我,大年初一不愿意起床,来对抗父母亲没给我做新衣服。

      十二点是接年时间,这个时候,爸妈会下些水饺、糍粑丁(糍粑切成小块),用小碗盛好,放在供桌上,点上香、烛,烧些纸钱,还没有睡的孩子们也会过来烧纸钱,跪拜叩头,喜迎新的一年的到来。守了几个小时的孩子们肚子也饿了,吃几个水饺、糍粑丁,开心的睡觉。

       年初一的早上是最热闹的,天还没亮,就能听到孩子们来敲门拜年的声音,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穿着花花绿绿的新衣服,手里拿着一个小袋子,一家一家的拜过去,这时候,大人们会拿出早准备好的花生、瓜子、糖果等零食分发给每个小孩子,一圈走下来,小袋子已经满满的了。等吃过早饭,大人们开始拜年,先到长辈家,然后再一家一家拜过去,整个村子走一圈,这时候不能拉下那一家,如果拉下了,预示着你跟他不走动了,这是很忌讳的。因此,我每年回去,都会一家不拉的走一圈,特别是我们长期在外的人,不去的话,认为我们架子大,看不起人。都是乡里乡亲,每年回去看看他们,问问好,关键还是记住乡亲,留住乡情,根还在的。

       拜完了本村子,按照长幼顺序,就开始走亲串友的拜年生活。这种拜年生活一直持续到十五里才基本结束。过了十五,外出务工的也就准备出门了,在家里的,这个时候男人在家,女人们开始回回娘家,走走亲戚。

      过完年,带着希望、憧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而不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家过年
林慕斌 | 冬至糍粑香
人去世之后,假如没人给他烧纸会怎样?烧纸真的只是迷信吗?
随笔|故乡的年味儿
又是一年”七月半” 作者:全人脊
幸福其实很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