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所经历的40年(12)

      假期很快就过去了。开学的时候,爸爸骑车把我送到公路边,让我们自己坐车过去,虽然第一次去,但还好,有三个同村一起走,也不太紧张,口袋里装着父母亲积攒了很久的几十元的学杂费,这也是我有生以来揣过的最多的钱了。父母亲怕我不小心把钱弄丢了,妈妈便把装钱的口袋缝起来。外面只留下5毛车票钱。学校在离家20多里路的一个镇上,说是一个镇,其实就是两条街道,一条东西向,一条南北向,我就在这个十字路口下车。学校在镇子的北边。离路口大约一公里左右,一条沥青路通往学校,出行还算方便。

      当时的小镇每隔一天逢集(记得是逢双日),老百姓在逢集的这一天把自家种的菜,养的鸡,鸡蛋,猪肉等拿到集市上来卖。镇上固定的商铺,大都是祖祖辈辈就住在这里的居民,房子也是自家盖的,主要卖些衣服,电器,主副食等。逢集(开市)分逢单或逢双开市,一般会和周边的镇或集市错开,如果不是逢集,买卖菜就没有了,老百姓到集上去叫赶集,集市开到上午十一点钟也就没什么人了。所以,家里如果临时来了客人就比较麻烦,没地方买菜,这时候只有拿出几个鸡蛋做个鸡蛋炒什么,这也算一个大菜了。再从家里菜地拨几种蔬菜,配成三、四个菜。不过客人也都能理解,毕竟集市离家都很远,来回一躺很不方便,若去晚了,鱼、肉也不一定有。现在老家依然这样,不像城里,有固定的菜市场,超市。

      小镇的东西向街道就是104国道,当地居民沿着路边盖了些房子,把其中的一间或二间改在商铺,另外一间住人,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建几间小房子,当成厨房什么的,总的来说,小镇比我们家乡要富裕,出行也相对方便,那时我只知道顺着这条路可以走到信阳市,但一直到毕业也没走出过这小镇,看看大城市是什么样的。与小镇一桥之隔便是另一个县--罗山县,红二十五军就是从罗山何家冲开始长征的,是一个红色沃土。一桥连两县,也算是分界线,因此,在同班同学中,也有罗山的学生。这离家近,方便。当然,那时没什么学区,户口限制,同一个地区都一样。

      下了车,我肩上扛着一个装着被子、衣服的大袋子,袋子是原来装化肥的,我们用麻绳把口一扎就成了旅行袋,牢固耐用!手上拎了半袋大米,用这米换饭票,然后用饭票到食堂打饭菜。不过家里条件好的同学,米就不用带了,可以直接用钱去买饭票。

      来到学校门口,大门还算气派,边上一个小门,一个门房,水泥做的门柱涂上带有各式颜色的诸如玻璃的小石块,灯光一照会反射光。主干路是用沥青浦的,路的两边栽着两排水杉树,高而笔直,路的右边还有一个小池塘,沿着主干道的两边,建着一排排的房子,起脊的青砖黑瓦房。三三两两的学生有说有笑,一看就知道是高年级的。也有和我们一样,背着大包小包来报到的新生,东张西望,充满好齐。第一印象,干净、整齐、宁静。校园不太大,后来,随着学生的增加,又建了一栋四层教学楼,我们都叫它筒子楼,主要是左右两边建了两个圆形的,像当年电影中的瞭望塔。

      我被分在了41班,第一天的任务就是报到,找宿舍,找教室,找吃饭的食堂,熟悉校园。

      三年的高中生活从此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情 丨那些在龙镇赶集的美好回忆!
台前丨赶集的场景你还记得吗?周末''''逢集'''',一起约啊~
逢集的万寿小镇 || 刘庆来
散文:流转的岁月(一)
【三湘文艺】李旭东 食堂
“最佳人气王”大奖赛‖王重明散文:赶集【魅力作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