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公投,英国人玩脱了,为什么瑞士却玩的溜?(深度好文)

英国公投结果公布以后,一片哗然。对于本次公投批评声音也很多,例如公投产生了英国的“撕裂”,一半的人反对另外一半人:

年轻的希望留欧,年老的希望脱欧;

高收入的希望留欧,低收入的希望脱欧;

伦敦和苏格兰希望留欧,英格兰希望脱欧;

公投以后,英国一片混乱。民主制度下产生社会“撕裂”,是世界性难题,对于社会“撕裂”,我们如果想起台湾地区的蓝营和绿营,泰国的红衫军和蓝衫军,就会感同身受。

同是公投,瑞士人就玩的很溜,每3个月全民公投一次,需要公投的提桉已排到2034年。

6月5日,瑞士就刚刚公投否定了给自己每个月发7700块钱。瑞士社会也没有“撕裂”,很和谐。

那么,瑞士人有什么秘诀呢?

精华简文

一、瑞士,表面光鲜,内部纠结

这个国家,简直是上帝创造来“测试人性”的实验室。

6月5日,瑞士人以近80%票数,公投否决全球热议的「无条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提案:凡瑞士国民或在瑞士居住超过五年的外国人,每人每月可领约八万台币。

瑞士人不但拒绝当“脖子上挂饼的懒汉”,还曾以压倒性票数,否决带薪年假延长为六星期的公投提案。


「我们很疯狂,」一谈到瑞士人古怪的投票行为,任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雷夫哈兹咯咯笑不停。

疯狂?瑞士以中立、精准、严谨、注重细节、做事一板一眼著称,怎么会和疯狂沾上边?

瑞士面积4万平方公里,比海南省大一点,比宁夏回族自治区小一点,重庆市的面积是瑞士的两倍。

瑞士平均国民收入八万多美元,全球第四高;掌管海外两兆多美元资产,世界第一高;

多山多湖,自然风光潋滟,名列观光竞争力强国。是公认所得高、财富高、颜值高的天堂国。

所有的美,扒开之后,都是累累疮疤。瑞士高富帅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充满矛盾,又调和矛盾的奋斗历程。

位于瑞士琉森的小镇贝罗明斯特,在耶稣升天节举办骑马游行仪式。瑞士宗教信仰分歧,官方语言多,因意志而团结在一个国家里。

瑞士人常说,瑞士是个不靠海的岛。过去数百年,四周被土地、人口、军事力量都比它大十几倍的强权包围。即使到了今天,瑞士人还是很敏感被一个超大帝国包夹——面积是它105倍、人口63倍的欧盟。

英国作家比尤斯11年前从伦敦到瑞士定居,惊讶发觉:瑞士宗教信仰分歧,有德语、法语、意大利和瑞士本土罗曼什语言(瑞士东部少数民族)四种官方语言。

瑞士有九个国名。为了避免「偏袒」哪一方,瑞士正式国名选用已死的语言拉丁文,拼成「Confoederatio Helvetica,CH」,这就是瑞士国家名字简写CH的由来。

瑞士的路牌指标、食品包装说明都比别国冗长,四种语言外,还要加印英文,因为瑞士八百万人口中,有五分之一是外国人。

「国家这么小,竟然有这么多语言,还能运作得这么好,不可思议,」首都伯恩的火车站广场人车川流,英国作家比尤斯跨过电车道走向国会大厦,去赴国会议长的午餐邀约。

不久前,瑞士政府推荐所有新移民,阅读英国作家比尤斯写的《瑞士做到的事》,以便更快了解瑞士。

「瑞士的德文名『Schweiz』,结合黑(schwarz)与白(weiss),瑞士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国,」比尤斯直到学会德文,才搞懂瑞士人的冷幽默。

黑与白,巧克力加牛奶(瑞士发明),如何混搭成《经济学人》评选为全球最适合出生的国度?

二、瑞士,因意志结合、靠务实生存

瑞士是用集体意志和独特的体制设计,齐力克服种种先天矛盾和缺陷。

「瑞士是由意志形成的国家,不同地方的人自愿一起组建国家,」联邦秘书处政治权益部门副主任费希特告诉《欧洲经济与文化》,瑞士是多元移民、不同语族,因意志结合的产物。

国家的命运,很大一部份取决于地理位置。瑞士的多重矛盾,不在于它太边陲,而在于它太中心。

瑞士在欧洲中心,是南来北往、东进西出的地理要冲。欧洲列国势力都想控制它,也都不想它被控制。建国七百年,爆发多次内战、宗教革命和列强入侵。

「不管敌人是谁、说什么语言,我们每次都一起战,保护国家。瑞士只被拿破仑攻陷过,就那么一次,」对于建国历史,三十七岁、在汽车厂工作的佛列德倒背如流。

瑞士从小要求为自己负责,小朋友得自己过马路上学。

地理更造就瑞士人的务实性格。

瑞士有一百座四千公尺以上高山,曾是欧洲最穷国之一。瑞士人不忌讳说,他们仍流着农民血液,是欧洲极少数没有君主的平民共和国,也是外劳、佣兵输出大国。

瑞士冬天严寒,过去一年只有九个月有粮食,养成瑞士人永远在为过冬储粮、对钱敏锐的精算特质。

瑞士一切思惟和选择,都从务实出发。

伯恩市中心一栋绿色圆顶、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岗岩建筑,是瑞士权力中枢联邦政府和国会大厦所在地。「政府的门牌号码是3号,」


英国作家比尤斯转身指着左边一栋正在整修的大楼,「那是瑞士国家银行,门牌号码1号。」

「在瑞士,钱最大,」英国作家比尤斯笑着说。

三、集体比个人重要,没有国家英雄的国度,费德勒也不是。

瑞士有个和西方国家很不一样的价值观:集体比个体重要。

集体优先的观念,跨越语言文化障碍,普遍存在瑞士各族群中。

《巴塞尔日报》伯恩分部主任傅西分析,瑞士人社群意识浓厚,做任何决定之前,会先想到可能对整体产生什么冲击,瑞士因此常常做出「违反人性」的公投决定。

《巴塞尔日报》傅西用德文「bürgerlich」(中产阶级、平民)说明瑞士人的务实,他们算计的是长远利益:讨好个体的提案,还是要由自己买单;对集体好,最终小我也会受益。

英国作家比尤斯来自强调自我的英国,对瑞士人的社群观念,感受尤其深刻。他将瑞士社会比喻为「蜂巢」,大家都是工蜂,愿意牺牲个人利益,「如果要更多自我、自由,瑞士就不会是瑞士,」比尤斯归结。

诡异的是,瑞士内部的文化分歧,也成为集体意识的催化剂。瑞士并不标榜个人英雄,四种语群各有历史文化,难有共同图腾。「国家」才是四方最大公约数,瑞士人民集体加入它的粉丝群。

问瑞士人谁是国家英雄、瑞士之光,通常不会得到答案。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会议室里,两位教授两人比肩而坐。

身型消瘦的在日内瓦出生,平常看法国电视、听法语歌、读法国小说;身高1米9的是苏黎世人,母语德文。两人用英文沟通,对每一件事,几乎都有不同看法。

「瑞士国家英雄?」

「没有。没有。」两人相视而笑。

「网球名将费德勒算不算?」

好不容易都点头同意。


「他是德语区人,德语区的骄傲」苏黎士人说(费德勒出生于背部巴塞尔,属于德语区)。

「可是他在法语区受训,日内瓦造就了他」日内瓦人吐槽。

瑞士有一道马铃薯菜,德语区最爱,法语区不吃;

各城市为了追求可持续发展,刻意区隔定位,相互尊重,欣赏彼此的不同。小小的瑞士像个万花筒,怎么转都花团锦簇。

以往的瑞士公投结果,法语区、意大利语区,老是和德语区唱反调。

从首都伯尔尼(德语区)到日内瓦(法语区),搭两个小时火车,仿佛到了另一个国度。方方正正的日耳曼军乐,切换成慵懒随性的法兰西香颂。

在狭窄街道像无头苍蝇绕半天,终于找到日内瓦州政府国际事务办公室。国际事务长古托是个型男大帅哥,递给《欧洲经济与文化》记者一张印着「日内瓦共和国与州」的名片。

国中有国,瑞士还有个自称共和国的州!

「日内瓦,是用共和国的名义加入瑞士,」日内瓦的官员古托若无其事地说。

日内瓦有两百多个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一半人口是外国人,是「属于国际的」。

去年,州政府为了向瑞士同胞介绍日内瓦(是的,很多瑞士人不知道日内瓦在忙什么),还组了一个巴士宣传团,全国「巡演」。

这就是瑞士,日耳曼、法兰西、意大利炒成一盘,再佐以一些些世界调味而成。

在其他国家,这么大的歧异一定吵翻天;在瑞士,歧异反而提供创新解决的空间。

「瑞士大多时候,就在既是又不是、既矛盾又和谐的含糊暧昧中,找到创新的解答。」

四、三个方法,保证社会不撕裂

是什么创新方案,让一群表面上没有交集的人,能发自内心团结在一个瑞士之下?

日内瓦社会经济发展中心执行长游丽嘉,21年前随丈夫从纽约搬回瑞士日内瓦,她分析,瑞士用三条社会机制,来黏合内部的矛盾:

1、军队。

瑞士维持永久中立两百多年,不过,那是武装中立,瑞士人称之为「刺猬策略」,刺猬不攻击人,若有人侵犯,立刻蜷缩成一团,浑身带刺。

瑞士实施征兵制,20岁男子要入伍当兵5个月,每年还要回部队受训3星期。瑞士国防和体育在同一部会,每年经费占政府总预算7%。

当兵第一天,部队发给一把枪和一盒密封子弹,可以带回家。「万一遇到战争,随时可以拿武器到指定位置战斗,」退伍时还可以把枪留下。

游丽嘉观察,军队是瑞士的社会化工具,将不同语系、阶级、宗教群体融合在一起。法语区役男要到德语区服役,德语区青年要到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当兵。

「透过军队,让瑞士人黏在一起。」

2、社群。

瑞士人从小加入各种社团,在社群里培养集体意识。

「每个瑞士人都在一个个框框里,非正式系统力量很强,」游丽嘉体会。

她的丈夫是巴塞尔人,每年办嘉年华会,社团要设计主题、写海报、做衣服道具,大家从小混在一起。游丽嘉夫妇住在日内瓦,每年嘉年华会,不用旁人提醒,会自动归队,回到社团里当义工。

3、公民意识。

瑞士实行直接民主制度150多年,养成瑞士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性格。

今年2月,瑞士公投由极右派政党提出的争议法案:外国人十年内犯下两个轻罪,如超速、偷窃、顶撞警察等,将被驱逐出境。

投票前,正反势力相当,200多位大学教授罕见地站出来联名反对,向民众诉求,法案通过将严重伤害国家利益。

最后,60%公民投票反对,且整体投票率创下二十四年新高。

五、创新的国家体制,是一个“团结不撕裂”的瑞士的最大保证

其实,最能团结瑞士的黏着剂,是创新的国家体制。

瑞士采联邦、州、城镇三层体系,权力下放地方。瑞士设计公司瑞致集团(Vetica)董事长威明德指出,瑞士的创新,是建立在竞争制度上。

国家权力,三层次下放至地方。二十六州各有各的税率、假期和教育制度,两千多个城镇税率也不尽相同,彼此竞争企业与人才。「过一条街,缴的税率就不一样,」

瑞士税率最低的楚格州,因此吸引许多富豪定居,州民年平均所得十六万美元,是平均所得最低的琉森州的两倍。

在高度自由竞争的体制下,瑞士并没有出现1%和99%的战争。

苏黎世大学教授朗格分析,瑞士是平均主义社会,联邦政府的职责之一,是调配贫富不均和城乡差距。联邦政府年预算660亿美元,其中33%用在社会福利,透过政府社会福利重分配后,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所得增加54倍,收入最高的10%人群收入所得降低近20%。

瑞士也实施财政平衡系统,国家每年1%的GDP,约47亿美元,从富有的9个州,移转到较穷困的17州。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艾塞默鲁与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罗宾森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中主张,富国之所以富裕,是因选择了分发型(inclusive)政治与经济制度;穷国贫困的根源,则因采取榨取型(extractive)的政治与经济制度。

「瑞士就是分发型制度的样板,而且瑞士人崇拜他们的体制,」英国作家比尤斯指出,瑞士是全世界最创新的国家,却也是最保守、最喜欢维持现状的国家。「在瑞士,『改变』(change)(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年的竞选口号),绝对不会成为政治人物的选举口号,」。

瑞士人不喜欢改变,拼命维持他们的体制不动如「山」。

伯恩往圣加仑边境的通勤列车上,六十几岁妇人盯着手机,目不转睛。「你看,这是少女峰,瑞士人的心灵原乡,我每天都要上网看看它,」萤幕上,落了一地白茫茫的雪,什么也看不到。

山,是瑞士的国家英雄。瑞士社会的超稳定系统,像一座有冰河的山,缓慢流动,同时吸纳各种能量。

瑞士人以兴建铁路系统为傲,格林德瓦是少女峰百年铁路系统的行驶起点之一。

瑞士是善于吸引金头脑的小国:

宗教迫害时,它接纳异端;

法国大革命,它收容亡命贵族;

第一次世界大战,它让流亡的艺术家,在苏黎世开创达达主义的艺术流派。

在瑞士,法国人加尔文激烈改革天主教;

德国人爱因斯坦写出相对论;

英国人伯纳李发明全球互联网(www)。

「瑞士保守又开放,是最懂得借力使力(leverage)的小国,」英国作家比尤斯说。

六、大家做的决定,大家一起承担

大国夹缝中的瑞士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系统,不被欧盟「同化」。过去20年,2次公投都以绝对多数否决加入欧盟。这让瑞士处在险境,毕竟欧盟是瑞士第一大进出口市场,瑞士80%商品从欧盟进口,60%产品出口欧盟。

政治上不加入欧盟,经济上又依赖欧盟,瑞士怎么能维持独立又整合进欧洲市场?

靠意志力沟通,靠集体承担。

「我们沟通到死,直到大家都同意啊,」欧洲国家协商时,最后离开谈判桌的一定是瑞士人。不管跟谁谈判,瑞士一定能派出说那国母语的人,一点都没有违和感。

人民决定不加入欧盟,瑞士政府的回应,就是耐心一国一国谈判,共签订30几个自由贸易协定,让瑞士拿到等同欧盟会员国的待遇。

瑞士人也选择保有自己的货币,不用欧元,并为此承担汇率波动的代价。瑞士法郎过去一年内升值将近20%,严重打击出口导向的瑞士经济。但是,没有人出来喊话,要改用欧元。

「这是我们共同的决定,大家愿意一起承担,」瑞士信贷经济研究中心总监阿德勒说。瑞士法郎不断升值,企业员工主动多加班,降低公司出口汇兑损失。他在瑞士信贷的研究团队,也没抱怨,就是每天多留一小时,「陪国家共度难关。」

用瑞士乳酪来比喻瑞士最恰当,乳酪中间孔洞多,看起来坑坑疤疤,咬起来却坚硬无比。通过独一无二的瑞士工艺,来调和各种社会矛盾,做成一块美丽好吃的“瑞士奶酪”。


一位旅居瑞士的华侨私下埋怨,瑞士好山好水好无聊,无趣,也无从模仿。

不过,有两点是可供参考的:

没有化不开的冲突,再多矛盾,也可以用创新方法解决。

还有,要有什么样的未来,大家共同做选择,然后一起为那个选择承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四海评汇》英国脱欧何时了
英国脱欧了,你对英国了解多少?
欧洲人是这样互相鄙视的!
这两个国家为何死活不愿意加入欧盟?
支持退欧达到51.9% 欧盟为何那么遭英国人恨?
英国好!但是为什么英国人要移出去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