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隆平逝世!无双国士化成了光,照亮人类前行的路!

还是难以接受。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老真的离开我们了。多么希望,这还是一个谣言。

看到新闻,我楞了好久好久,明明中午已经辟谣,下午一点又再次公布了这个我们谁都不愿意接受的消息。

可以说,袁老在我们绝大多数国人心中,无疑已经封神了。

第一次认识他,是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上,他掐着一束稻米认真查看.

从那时候知道,他是中国的水稻之父,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研究杂交水稻,提高产量,让全中国人都能吃饱饭。

从此以后,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他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回顾袁老的一生,我实在不配评价,只能把敬重、钦佩藏在心里。

说起袁隆平的名字,早就和粮食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为世界上许多还在为温饱挣扎的贫苦人们带去了希望。

他的愿望朴实而伟大:“让更多人吃饱饭。”

1953 年,23 岁的袁隆平大学毕业。

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他只写了两句话:"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随后,湖南省农业厅一纸介绍信将他推到了「最艰苦的地方」——地处偏僻的湘西雪峰山下的安江农校。

他这一呆,就是20年。

到1959年,全国出现严重饥荒。严重自然灾害导致粮食锐减。

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每天只有半斤口粮,他自己也被饿得浑身浮肿。贫苦百姓就更惨。

他亲眼目睹了那时候的中国人被饿得饥肠辘辘,人们啃树皮,吃观音土,挖野菜根。

他亲眼目睹两具骨瘦如柴的饿殍,惨死在一座桥边。

这次饥荒的惨痛经历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从次他下定决心,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去奋斗。

他立下了三个与水稻相关的梦想:

第一是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第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饥荒做出贡献;

第三是希望在我国的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

为了实现梦想,他吃尽了苦头。

他留下了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就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电影《袁隆平》中有这样一个来自现实的真实片段:

县委书记去找袁隆平,发现大中午骄阳正晒的时候,他还在田里观察植株授粉。

他说:“我学水稻的,不下田你怎么行,在电脑里种不出水稻。

你在实验室里面种不出水稻的,只有田里面才种得出水稻。”


以前研究杂交水稻时,他曾经经历过一次地震,大家都跑,而他却往田里跑,关心他精心培育的8棵杂交幼苗。

他命都可以不顾,也要确保培育的稻苗的安全。

就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付出下,他研究的水稻产量不断突破新高。

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5月9日,三亚早造水稻测产取得亩产1004.83公斤的成绩。这是袁隆平团队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首获丰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这个战略目标,元老把它实现了。

他创造了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而他自己本人也是一粒不断生长的种子。

这颗种子长成了响彻世界的“东方魔稻”。

他结出来的果实,不仅养活了一个国家,还帮助解决着世界的贫困问题。

“在袁隆平和一大批中国科研人员的前赴后继下,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

为了感谢他,马达加斯加这个国家,特地选择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

2019年9月29日,袁老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国家中作出巨大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杰出人士。

感动中国人物给与他的颁奖词是: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道德经》里有说到:“光而不耀。”那些内心强大的人,他们本就是光。

少年立志,潜心耕耘。

敢于颠覆,命运垂青。

毁誉加身,不忘初心。

谢谢您,照亮了这个时代,照亮了人类前行的路。

如今,他走了,属于他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但是,他培养的下一代科研人员,还扎根在稻田里继续研究。

我辈一定会沿着您用一生铺就的道路,一往无前。

袁老,一路走好!

历史不会忘记您,我们不会忘记您!

介哥,能文艺也理性的80后暖男,关注社会、情感和年轻人成长。点一盏灯,泡一壶茶,那些孤独而英勇的日子,有我陪你走过。公众号:一介(ID:yijievideo),有心事,找我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我们很想您
袁隆平到底做了什么?有人要给他封圣建庙,让中国人再无饿殍饥荒
和平、经济、生物,袁隆平对人类的三大贡献!
吃饭不忘种稻人,分享3种解决剩饭技巧,作为吃货缅怀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广东】颜文涛《​我佩服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