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内心丰盈的三部曲之三:放下需求

每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人

都置顶了“只生欢喜不生忧”

文│无忧君

图│来源网络

原创│有态度更有温度

✫点击下方录音收听无忧君的声音✫

1

对于人,什么是最宝贵的呢?是生活。因为我们的一切欢乐,我们的一切幸福,我们的一切希望,都只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车尔尼雪夫斯基

前段时间朋友圈争辩到底该穷养还是富养孩子,大家各执一词,似乎都各有道理。

无论是穷养富养,对物质不能过于放纵但也不能过于限制,孩子的需求是什么?作为父母的我们要看到并合理满足。我们要知道,孩子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放下需求。

那些哭闹纠缠的孩子如何放下自己的需求?听朋友说起这样一件小事,很有意思。

长辈要过生日,四岁的小女孩跟着母亲去蛋糕房订生日蛋糕,小女孩看到玻璃橱窗里有一个迷你草莓蛋糕。特别想要,就对妈妈说:我想要那个。

母亲觉得已经有大蛋糕了,再买小蛋糕纯属浪费,连忙说:有大蛋糕了,不能买,不要买了。

但孩子还是执拗自己的初衷。母亲又急又恼,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

孩子的长辈看到这个情形,赶紧蹲下来对女孩说:你想吃蛋糕,对不对?

女孩委屈的点点头。

我知道你想吃蛋糕,咱们一会回家就能吃那个大蛋糕了。开不开心?

孩子想了想,又点点头。

你看,你还喜欢其他的吗?我给你买。

孩子又点点头,随后看看蛋糕房有没有其他自己的喜欢的。当看到母亲拿过来一个巧克力棒,兴奋的跳了起来,跟妈妈说:那我要这个。

孩子想买小蛋糕只是因为小蛋糕上有一个小草莓,母亲如果只是强调我们已经有了蛋糕了,这不会让孩子认同。

但是感受和看见孩子的需求,会让孩子情感得到认同,之后的需求转换就很自然,孩子也变得很好商量

其实孩子比你想象的容易协商,但是前提是你一定要看见和接纳他的需求,然后再创造条件去合理的满足,等孩子需求满足了,就很自然地放下了。

如果父母看不到孩子的需求,野蛮切断这种需求,那小蛋糕会成为孩子需求的空洞。

未来的日子,他会用别的东西去填补,至于什么,我们很难知道,但这会是一个隐形创伤累积在孩子心里。

2

在大风中紧紧抓住你的帽子,紧紧抓住你的希望,别忘了给你的钟上发条。明天是新的一天。by怀特

如何让孩子放下需求?在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之前一般要有两步去做。

比如孩子看到一个好玩的玩具,他会告诉你,妈妈我想要。首先你要看到孩子有这个需求,肯定和认可孩子的需求。

其次,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尽量去满足他的需求,即合理满足。

然,如果带的钱不够或超出预算,要如实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玩具,你的需求是合理的,我们带的钱不够超出预算了,等我们以后再买。

或者这个玩具适合大一点的孩子,等你大一点再买。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去回应:你买那个干什么?没钱!不行等等。

看见孩子的需求,能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感觉。不要阻断孩子对需求的自我认知,就连孩子吃饭也是,父母不要自己揣测孩子应该吃多少,而要让孩子去感知自己的需求。

当孩子知道,在你这里他的需求是合理的,是被接纳的,他就不会对父母掩盖或隐藏他的需求,也能够真实做自己。

因为需求被及时满足了,孩子自然会有延迟满足的能力,因为他之前的需求被及时满足过了,他们就不会对任何东西有瘾。

3

人生既不能延长,也没有赞美。既然这样,就觉得不如做些想都没想过的事,当做回忆也好啊。by 伊坂幸太郎

坊间流传:如果想要让你的女儿幸福,那就给她很多爱。如果爱匮乏了这个女孩将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爱,去满足自己儿时缺爱的匮乏,而且会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我们要清醒的看到,一味满足物质并不意味着你给了孩子爱,爱是你看见了孩子的需求并合理满足。

小时候如果太穷了,她长大就不会成为一个女人,因为——她要么隐藏、麻木自己的需求,做一个“小大人”,永远做个妈妈,帮助自己的妈妈解决一个个问题;或者做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给自己的家庭制造一个个问题。

我如此学习和成长,也不过是弥补我过去爱的缺失和匮乏。富养我自己,让自己内心丰盈并充满爱,做回我自己——在母亲职责之外做一个女人,而不仅仅是妈妈、女儿或者妻子。

我越来越坚信:只有你足够爱自己,才会爱别人。只有你幸福了,你的生活才会幸福。牺牲自己、迎合他人都是从我们忘记自己的需求开始,而发现和察觉自己的需求,这是我们爱自己的开始。

4

我们用味道搭讪,用一块蛋糕说你好。我们用味道疗伤,用一杯烈酒说再见。唇齿是连接生命个体与世界的大门,味道是钥匙。 by 吴惠子


想起这个冬天除了棉裤还有一个暖暖的回忆,是我买了几次牛油果。因为特别想吃牛油果,我就买了,每天晚上吃牛油果的时候我感受到:满足自己需求的幸福。

而这是从大斌先生启发我开始的,因为我之前总是买一大堆水果,但自己不吃。

我买水果其实是自己想吃水果,但买的时候总是为了家人或孩子,选了自己不吃或觉得家人爱吃的水果。

买了水果就放在家里,也没人吃,水果就烂掉了。看到这种情形,大斌先生说:以后你想吃什么就买什么。

买了不吃你是给谁买的?

对,我给谁的买的?

从那之后我察觉,原来买一大堆水果不是我本来的意思,但我忽视和压抑了自己的需求。

之后我就买了自己喜欢的牛油果,虽然家人不吃,但我一个也没有浪费,内心满足感也特别强,而痴迷牛油果也只是爱自己的一种方式。

当需求被满足了,我就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着迷,也再不会觉得牛油果有多么好吃。

举这个小例子是想让启发你,学会察觉并满足自己的需求,真的是很幸福的体验,你试试!

 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内心丰盈?

那就需要我们恢复自己的感觉,去觉察和感知自己的一切,而这一切的开始要从看见自己的需求,创造并满足自己的需求,最后放下这种需求。

用这种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去爱自己,让自己的内在越来越丰盈。而我们在育儿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及时看见需求,创造条件去满足。

而满足之后,需求就自然而然放下,不会成为困扰孩子一生的心理空洞,也不会因这个空洞影响对幸福的感知能力。

无忧君对你说:

为什么这几天无忧君没有更新?因为无忧君着迷了,而且是对一个游戏上瘾了。因为在写【三部曲】,所以当我发现自己有这种需求,我就任由自己去玩,我想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你看到了,无忧君又恢复更新了。痴迷了两天,玩游戏的需求也就放下了。就像孩子特别想吃糖,如果你不让她吃,可能别人用一颗糖果就能把孩子骗走,而孩子的需求满足了,别人也就不能用糖果去诱惑孩子了。

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却不明白,因为我们头脑中有太多限制性的、自以为正确的观念:

玩游戏对身体不好!容易上瘾!

吃糖不好,牙齿容易坏!

孩子挑食不好,容易营养不良!

其实,成长是不断变化的过程,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

你保证自己一直一直特别痴迷一个东西,一直放不下吗?

反正我玩完游戏,游戏也不像一开始那么吸引我了!哈哈,好奇的小朋友可以后台问我,是啥游戏?我推荐给你,特别烧脑!

只生欢喜不生忧,有态度有温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培养孩子耐心的习惯呢?
很多父母不知道:“限制”孩子吃雪糕,对孩子人生影响居然这么大
妈妈说:会挑水果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延迟满足”,你怎么看?
父母自查:在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有进行“隐性攻击”吗?太伤
“不让玩手机,我就毁掉全家!”读不懂这个11岁男孩的“叛逆”,永远成不了好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