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如龙 || 葛亮的《燕食记》


一部食物流转史,一部命运悲欢史,一部物产风情民俗史

燕食,词条云:“古代帝王、大夫、士、庶人日常的午餐和晩餐。”燕读作去声,同“宴”,词义有安闲、安乐和宴饮的意思。古人一天有两顿正餐,即朝食和哺食,一般在每天上午的七点钟到九点钟(即辰时),下午的三点钟到五点钟(即申时)进食。不时不食,是为守礼。也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一种思想观念。所以,饮食绝非简简单单的食什么、怎么食,还牵涉到因何为食、如何有秩序的食、食味知味等深层次的文化意蕴。

这是《燕食记》给人呈现的第一个直观印象,即饮食的文化和文化的饮食。讲求的是一个秩序维护和寻味致远的文化问题。

《燕食记》是青年作家葛亮继《朱雀》《北鸢》后的又一力作。这部作品获得了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可谓实至名归。可惜与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失之交臂。不过能得到不限于粤港地区在内的广大读者的喜爱,称得上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燕食记》着笔专注于岭南地区尤其是粤港饮食文化的发脉源流演变,以近期颐之年的同钦楼大师傅荣贻生与得意门生陈五举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遭际经历以及薪火存续为脉络,借饮食映衬出清末民国百年荣辱盛衰,描绘出社会变迁、世态人情的宏伟画卷,可称为一部食物流转史,也是一部命运悲欢史,更是一部物产风情民俗史。一言以蔽之,“江南岭南风日好,世道味道总关情”。用荣贻生的话说,所谓好的莲蓉和饮食,无非是一个“熬”字而已。

在书中,你可以拾取到香港貌似民国的日常,寻迹到广州茶点的过往,触摸到遗存在泛黄斑驳的纸页间民国粤港的寺庙庵堂素食、清末太史邸的文雅讲究的家宴,甚或波诡浪谲的历史大潮中隐藏在街巷食肆的李鸿章、孙中山、杨衢云、陈炯明等大人物的身影。

白岩松言道“中国人是把饮食与人生连在一起的,饭菜的滋味就是人生的滋味”。《燕食记》中形形色色的知味者,所坚守的说是技艺,不如说是世事洞明的智慧和人情练达的学问。而天南海北的食味者,或高朋满座或独自品酌,说食新与鲜,不如说在寻找文化的故土、接续的乡愁、传统的基因、人生的况味。

这部作品没有贯穿始终的特别完整和激烈的故事情节来支撑或诱惑你欲罢不能。如果读者怀着探幽猎奇的心态去读它,可能会失望。它的情节很散淡,像池塘里的白荷花,不以色迷人,却用悠悠缕缕,如有若无的香气吸引你。所有清末民国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都掩映在生活细碎的片段之中。不论是荣贻生师傅传奇的身世和遭际,还是太史公波澜壮阔的实业改革之路,抑或山举伯、大少奶奶颂瑛、九姨太青湘、小姐宛舒等人的悲叹人生,都是饮食变迁在历史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一种恰到的点缀。所以说这是一部大部头的叙事小说,毋宁说它是一部娓娓道来形散神聚的散文化小说。可谓深得冰心、孙犁、刘绍棠等大家的神髓。

故读《燕食记》急不得、躁不得,需耐心、细心、真心。它像小桥流水潺湲而来,初闻声叮咚作响,再寻踪神龙见首,然后才如同欧阳修的《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但驻足一观,仍觉“斗折蛇行,不可知其源。”

葛亮的叙述方式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有时候又像沙漠里的暗河,不知其源不辨其踪,心底却知它一直都在,草蛇灰线浮沉自存。但直到穿行百步豁然开朗,方能够见识到美丽魅惑的桃花源和沙漠绿洲,心境为之一开,掩卷长思,不由得击节叹赏。

《燕食记》的叙事结构特点,并非大开大阖。意旨深邃如井,文脉却不弃细流。作品以一个文化学者、大学教授的所见所闻追寻撷拾勾陈奥港美食历史遗迹来起架篇章,又以饮食文化历史中已经消逝或硕果仅存的见证人角度勾连,这种双线叙述的方式,既有很强的代入感,又不断产生隔离感。不让读者与文本产生距离隔膜,又不让读者一头扎进去失去思考的能力。所以读它,需要慢阅读。最好读一段停一段,像秋日的你走在乡间小路上,曲折回旋、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思考沉浸的同时,走进了饮食,也同时走进了人物的心里和饮食历史之中。

这部作品构思和谋篇布局别具匠心。在篇章上处处体现饮食文化和传统之美。引子为老广州的饮早茶的“一盅两件”开首,后记以岭南俗语“食啲乜”(大约指“吃的东西”或“吃什么”)作结,整部书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九,下阙七。上为阳数之尊,下为阴数之极。阴阳互转,常变轮转,天地造化,食物如此,时也运也命也,人事、世事无不如此!

令人感慨系之,却又达观知命。

作者简介:

马如龙:70后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20多年语文园丁,尤喜读书、写作。教学之余随手点染文字,不辍耕耘,作品散见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和各类文学教育公共平台,迄今发表各类文字作品300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进拴|《燕食记》读后感
葛亮推出新长篇《燕食记》:饮食是一枚切片,质地醇厚,边缘锋利
《燕食记》是让我动心的小说 | 俞敏洪x葛亮
老俞闲话丨大时代下的人间烟火
葛亮:中华文化的根基,盛在一箪食的平朴光景中
文艺评论丨潘凯雄看葛亮长篇新作《燕食记》:“吃”里头的那些个“道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