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记忆-专栏】母 亲 / 文:刘晓梅

母 亲

刘晓梅

在我2岁的时候,年仅34岁的爸爸就因病离开了我们,撇下了妈妈和我们姐妹五个。那时,大姐才只有13岁。从此,36岁的妈妈独自支撑起了这个家。带领五个女儿渡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岁月……

虽然妈妈常对我说:我们姐妹中,我是爸爸最喜欢的,也是唯一一个在他怀中享受过父爱的孩子。然而,爸爸在我记忆的长河里,却没留下任何痕迹。在我的记忆中,只有铁人一样的妈妈,一个因承载过重而隐藏了温柔和慈祥的妈妈,一个自我记事起从未见过因不舒服而多休息一会儿的妈妈……

妈妈出生在东北农村,从小要强能干。8岁起就帮外婆承担起全部的家务和农活。因为那时,外公是私塾先生,不经常回家,并且农活一点不会做。大姨已经16岁就要出嫁了,老姨和舅舅还小。只能是苦了要强的妈妈。生活的艰辛和磨难更增强了她的刚毅,锻炼了她各方面的能力,加之天生的资质,使妈妈成为当地出类拔萃的人物。18岁被选为区妇联主任。同年到天津参观学习时,受到了乌兰夫主席的接见。但是,由于外婆的封建思想,认为女孩子出人头地在外面闯有失大雅,更怕妈妈废除由他们包办的与爸爸的婚姻。就这样,外婆的一封封病危电报,一次次的哭诉和苦劝,断送了妈妈一生的前程。

妈妈和爸爸结婚后,面对的就是9口人的大家庭。爷爷、奶奶、聋哑姑姑、大伯以及大伯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伯母去世)。爸爸每天正常上下班,家里的事不闻不问,仿佛与他无关。甚至连家里的自留地在哪都不知道。妈妈除了承担这9口人的吃穿外,还要喂猪、种菜、到山里拉烧材……从来没有人体谅她的辛苦,而妈妈自己也毫无怨言,认为这些都是她应该做的。当爸爸因为年龄的增长,刚刚懂得一点点关心妈妈,体恤妈妈的辛苦时,却因病去世了。我想:永远伴随爸爸的是遗憾;是对妈妈的亏欠;是几个女儿成年后对他的抱怨……

妈妈有着很好的裁剪和针线手艺。常常被左邻右舍请去帮忙裁剪,或在家里点灯熬油为别人做衣服。记得每到年底,家里柜子盖上就有很大一摞未做的、等待过年穿的衣裤。妈妈每次都要在大年三十的中午之前赶完这些活,让别人面带满意的取走。妈妈把能帮助别人做点针线活当成是一种幸福。她常说:咱家穷,没其他能耐帮助别人,就会这点手艺......多少年过去了,那个放在炕梢的红色木柜子和柜子盖上几乎常年不断的成摞衣料,以及劳累了一白天的妈妈,晚上把一条因为风湿肿痛的腿搭在炕沿上,用一条腿蹬缝纫机为别人做衣服的情景,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女孩子天生胆小。每当晚上妈妈被别人请去裁剪的时候,我们五个就望眼欲穿的在家等。天越来越黑,我们不敢开灯、不敢说话。怕开灯后外面能一清二楚的看到屋里,怕说话的声音外面能听见。漆黑的房间里,不时传来纸糊棚顶的裂缝声,彼此间呼吸的声音也为这漆黑的静谧增添了几分恐怖。炕上的东南角成了妈妈回来之前我们五个的栖身之地。按年龄往外排,我因为最小,比姐姐们多了几分优越和安全感在最里面。就这样鸦雀无声的等。直到院子里有了动静,直到妈妈那熟悉的、近似于男中音的咳嗽声传到室内,传到我们的耳鼓,我们才燕子般雀跃起来。

妈妈对我们一向很严厉。几乎大门不许出,二门不让进。贪玩的我和四姐,常溜到大门口玩。一会就能听到妈妈的喊声,丢魂似的往屋跑。总免不了挨妈妈的一巴掌。可以说,记忆中没感受过父爱的我,小时候对母爱的感觉也微乎其微。直至长大后,才真正理解了妈妈。是生活的艰辛和磨难掠走了她的慈祥和温柔,也是因为我们都是女孩,怕我们受人欺负。

  爸爸去世后,家里的经济来源是靠社会救济的每月42元。妈妈把这42元当成了全家的生活费用。自己到生产队干零活,所挣的钱一分不花的存着。那时,家里常年喂猪,却很少吃到猪肉。只有杀猪时,才能全家解一次谗。如今,那解馋时的猪肉香味我早已淡忘,而妈妈从麦麸中筛出的细面掺到白面或玉米面中蒸出的馒头或窝头的那种特殊味道,我却一辈子也忘不了……

妈妈把额外收入装进一个小瓷罐,放到地窖里。偶然一次被我发现了。当时没动声色的我,有一天看到邻居家的孩子手里拿着馒头和一块鱼故意在我面前炫耀的时候,终于忍不住问妈妈:咱家地窖里有钱,为什么不买鱼、不吃馒头?结果,遭到了妈妈的严厉训斥。自尊心极强,又没达到目的的我哭的伤心极了。当妈妈哄我,给我讲道理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一向坚强、白天从未在我们及别人面前哭过的妈妈,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但绝对没流出来。从此,那个乌黑发亮的小瓷罐,那次因为嘴谗而伤了自尊以及妈妈眼里闪动泪花的情景,深深刻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

每到冬天,生产队就没活了。妈妈就到山里拉烧材。我6岁那年,几个姐姐都上学了。妈妈把我一个人扔家不放心,就亲手为我做了一个小木爬犁。是用裁剪剩下来的布条编成小辫做的拉绳。我就每天拉着这个小爬犁和妈妈一起上山,风雪不误。直到我8岁上学。每次,妈妈都把截好的三段长短一致的小木头绑在我的爬犁上,拉着它,我并不吃力,也一点不觉得苦。相反,却当成一种乐趣。尤其是下坡时,小爬犁系到大爬犁上,我坐在妈妈身后,紧紧搂住妈妈,那种幸福感、安全感和快乐感难以言表。时隔37年的今天,那个系着花花绿绿拉绳的小爬犁,三段基本等长的小木头以及搂着妈妈放大坡时的那种感觉,仍然记忆犹新。

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既是个强人,又是个能人。是我心目中崇拜的偶像。集坚强、刚毅于一体;集智慧、灵巧于一身。虽然,我曾感觉妈妈过于严厉、苛刻,虽然我曾认为妈妈缺乏女性的温柔。但是,她那永不服输的性格,她那无论男人、女人的活一看就会,什么都难不倒她的能力,足以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运动会前夕,我被选入大刀表演队。学校只发给每个队员一张纸剪的刀型和具体的规格,材料和刀自己解决。晚饭后,我不安的把刀型和尺寸给了妈妈,忐忑地对妈妈说:“如果明天下午上学时不带去这个刀,就不能参加表演了”。妈妈没给我什么许诺,只轻轻的点了一下头。

第二天早晨我洗脸时,窗台上那个别致的木刀使我眼前一亮:这是妈妈的手艺吗?她什么时候完成的?面带自豪的妈妈对满脸疑问的我说,她一直干到凌晨2点,并且用砂纸打磨出来……妈妈太厉害了!一种喜悦和感激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升,多年来对她的敬重和佩服,在此时也又加深了许多。

如今妈妈已经离开了我们。然而,她那晚年慈祥的面容时时的出现在我们眼前。苦难相随渡过童年的我,也早已在成长的历程中读懂了年轻时的妈妈—— 明白了她一天用8片去痛片控制风湿痛为别人做衣服的心意;掂量出她强克制住没能掉下来的眼中泪水的分量;体会到她在严厉、刻薄的身后深藏的温柔与母爱;更感受出大姐、二姐同年上班时,妈妈为她们置办自行车、手表、衣物等所花销的700元钱背后所蕴藏的艰辛...... 

虽然,妈妈不是名人,却比名人更伟大;虽然,她没有动人的事迹,却可称为世上最伟大的母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衷心祝福妈妈泉下安息。那个充满艰辛,缺少童真的童年,以及那些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的往事,将成为我永恒的美好回忆。

【作者简介】

刘晓梅 

    生于1965年 笔名文晦,性格内向、孤僻,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写作、美术、书法、乐器,只当做一种心情的表露和宣泄。曾在医院工作30年,现从事中医养生!

作者风采

《金陵文学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卷】永恒:记忆中的家 不能忘记的念想
我妈妈想让大家尝尝她的手艺,当初我爸爸就是这样被拿到手的!
二弟的闹剧——记忆碎片之一
二小周子力:成长
作品名:彼岸的复仇天使 Chapter 2
爸爸日志:都是童年的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