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读书

读书是我的爱好,数十年来,我一直维持这个爱好,似乎在某些领域,也有了些积累。不过,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对于读书这件事,有什么心得呢?我想对于读书,我有些自己颇为执着的看法。


1)值得看的好书,在比率上其实不多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有位黄老师喜欢用很高亢的声音说:开卷有益,熟读生巧。那个时候我写作文,还喜欢引用这句话。


现在我对于黄老师的这个说法,已经不认同了。


书是人写的。所谓的人,三教九流,什么都有。不同的人写出不同水平的书。依据所谓的常态分配,真正识见卓著。文采优美的人毕竟不多;所以真正的好书,在市场上的比率并不高


人生病了,最好要看好医生,买股票,最好是买绩优股。对我来说,看书,就要看好书。
开卷有益,熟读生巧。其实是句屁话。我们听有些人说话,会得到开导与启发,听另一些人说话,会觉得实在难以忍受。看书,是一样的道理。如果选的是本普普通通的书,开卷未必有益,熟读也无法生巧。


好书不多,要挑对了书看,还真的需要点经验、见解与智慧。


其实一本坏书,看了几页就不用再往下看了。就好像是菜馊了,吃一口就知道了,不需要全部吃光。


好书,是值得重复的看的。就好像是在看自己的女儿一样,越看越有味道的。


当然,还有很多不好不坏的书,就好像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好不坏的人、去过很多不好不坏的餐厅。看本不好不坏的书,就好像是去看场不好不坏的电影。用来填补一下时间的空档,可以发挥点可有可无的作用。如此而已。


2)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我认为好书是有内涵、有观点、有逻辑、有文笔的。相对来说,坏书的定义也就很清楚了。坏书是没有内涵、没有观点、没有逻辑、没有文采的。甚至是内涵偏颇、观点混淆、逻辑不通、文笔低劣的。


当然,每个人的兴趣、想法与需求不同,因此每个人期望从书中得到的东西就不尽相同。所以张先生想要看的好书,与李先生所谓的好书,很可能是不同的。


因此,我更在意,如何来挑选适合我的好书呢?


我读书几十年,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心得,就是要挑好书,一定要挑作者。


一个逻辑清晰的作者,不会写出逻辑不清的书。相同的道理,一个逻辑不清的作者,很难写出逻辑清晰的书。作者的水平,大体上决定了作品的水平。


作者选对了,书的水平大体上就有保障了。


我原来读的是理科,受到比较严格的逻辑训练。我对历史很有兴趣。有一次,我不经意的读到了钱穆先生的文章: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我觉得钱穆先生的这篇文章写的非常有内容。于是,我就接着去看钱穆先生的其他著作,如: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国史大纲等等。


读了钱穆先生的诸多著作,我觉得收获实在很大。我整个中国史学的观念得到了开导,确实是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我再顺着看钱穆大师写的中国史学名着,往下看 ,以此为引导,可以继续去进一步研读的书就更多了。


总之,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一个简单而重要的心得,就是读书一定要看作者。


3)顺藤摸瓜的读书策略
好的作者,才能写出好书。甚至可以这样说,好的作者,写不出很差的东西。因此我平常在随意阅读期刊杂志的时候,如果看到了好文章,就会注意作者是谁。


看到一篇好文章,注意文章的作者,再以作者为导向,去读这位作者的相关著作,就是我所谓的顺藤摸瓜的读书策略。一般来说,顺藤摸瓜的效果很好。


如果看了一篇烂文章,也可以注意一下作者是谁。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也都不用再看了。基本上是顺着烂藤,摸不出什么好瓜,所以是不摸也罢,可以省点力气。


4)合理的惊喜
我有一次去书店闲逛,看到一本书,书的名称是: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之谜,这本书的书名,当时就打动了我。钱学森是著名的科学家,因为美国的麦卡锡事件,被怀疑是共产党的同路人,所以受到了屈辱的对待。最后钱学森带着美国的屈辱烙印回到了中国,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为中国的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很有意思。Silkworm 指的是蚕,这本书的书名Thread of the Silkworm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就会联想到作茧自缚、或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另一方面,Thread of the Silkworm又会令人联想到中国的蚕式飞弹。


钱学森在美国的时候,是一个很单纯的、很有才华的科学家,也是一个自由派的学者。但是,政治因素决定了他的命运。他受到了所谓以自由民主精神立国的、美国政府的无情迫害。自由派的科学家钱学森,最后回归到共产主义的中国大陆。他的一生,有很多的矛盾。后来,他还写文章支持毛泽东违反科学的三面红旗大跃进政策。虽然他功成名就,但是他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似乎又都是身不由己、毫无选择。


所以,这本书的名称Thread of the Silkworm,一语双关,十分的耐人寻味。能够写下这样书名的作者,必然是个高水平的作者。


果然,这本书写得非常的好。令人惊讶的是,本书的作者美籍华裔的张纯如女士,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才27岁。


我接着又顺藤摸瓜,看了张女士的另一本书,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我才知道,这是本有关南京大屠杀,影响最大的出版物。也是当年美国最畅销的非小说类书籍。很多美国民众,是因为这一本书,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这件事。


张纯如后来举枪自杀。据说是因为在写作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人性中太多的丑陋面,得了抑郁症。一个作家,如此深入地把她的情感投入他的写作,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感佩。
张纯如是第二代的美国华人,为了写一些有关中国动乱年代的故事,心力交瘁,也算是另一个版本的春蚕到死丝方尽吧。对张纯如女士,我是充满了敬意的。


从一个寓意深刻的书名所吸引,去读一本书。再顺藤摸瓜,读了这位作者的其他好的作品。这种惊喜,其实有他的合理性。这个过程,应该算是合理的惊喜吧。


5)总结
读书是一个非常低成本的娱乐,我在读书中得到很大的乐趣。左宗棠曾说: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一些人类历史中最有智慧、最有知识的人,把他们的经验与知识写成了书,我们可以以极其低廉的成本,在读书的过程中,去吸取与分享他们的心智成果,这确实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我多年来的读书心得,是真正的好书比率不高。就象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在茫茫人海中的比率不高一样。


先进国家都会有专业的书评家,所以一本书是不是好书,要自己去想办法摸索判断。


我的心得就是看书就要看作者。平常看文章,看到了好文章,就要注意作者是谁。发现了好的作者,就要顺藤摸瓜,去看看这位作者的其他作品。这位作者如果你真得很喜欢,再注意一下,他会赞赏那些人,再去读读他所赞赏的人所写的作品。


也可以注意听听身边有水平的人,会跟你推荐什么样的书、什么作者。再依据建议,做些尝试。


一般来说,顺着这样的路走,会发现一路上都有鲜花绽开,美景无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周一书:《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
孤独是件不好不坏的事
当你接受了自身的丑与恶,也就懂得《金瓶梅》并不是一本坏书
读书之悟(1)
读书乃一生之事
“读书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