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勘破这场人性的悲剧

  昨天,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黄洋的死亡,使无数人在微博上为他点起蜡烛。警方已锁定同寝室某同学有投毒嫌疑。

  名校、博士、投毒——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和另一个年轻生命的冷血,如杀人的刀锋一般,折射着刺目的寒光,刺痛着众人的神经。有人迅速把黄洋的遭遇归咎于教育的失败:“应试教育,教育出来一批有智商无情商的尖子生,看见别人比自己优秀或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心生嫉妒,看不进去”;还有人上升到“社会道德整体滑坡”的高度:“社会的攀比、歧视等等不良因素的存在,使得某些学生的心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而一旦想不开,就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事实上,这样的归咎似乎并无多少确凿的依据——投毒者的动机至今不得而知,据学校透露,受害人黄某与嫌疑人林某不是同一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两家医院不同科室研究不同方向,不存在竞争。网上流传的林某妒忌黄某获直升博士生机会投毒的说法至今未有证实。而以一个极端个案便断言一所学校乃至一个社会教育的失败,或者断定某一群人或某一代人(80后)的人格缺陷,是不是太着急了点?

  从目前而言,我们大概只能说,这是一个人性的悲剧。

  社会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在他的《人类的本性》中,把人类的攻击性归于人类本性的集合之中。“既不能说成是天使的瑕疵,也不能说成是动物本能。它也不是恶劣环境的病态产物。人类有一种强烈的本能,面对外部威胁,他们会因仇恨而做出丧失理智的反应,其敌对情绪会逐渐升级,终于战胜外来威胁,以确保自身安全。”而丧失理智的极端形式就是杀戮。杀戮的原因或者为自卫,或者为攻击,或者为报复。只要动物性存在,人类便不会失去用杀戮的形式来进行报复或者自卫的本能。

  这并不是说杀人者就是可以被原谅的,人性同样有光明的一面。人类学家布朗所收录的人类共性列表中就包括了许多道德概念和人类感情,其中有是非观念;感同身受的悲悯;公平公正;对慷慨气度的赞赏;羞耻之心与禁忌。科学家们还发现,道德的勃勃生机在孩子的童年早期就已涌现。蹒跚学步的幼童就已懂得自发地帮助他人,把玩具分给别人,尽量安慰周遭不幸的人,以及对弱小生命的呵护……

  也许可以这么说,当面对人性中恶的冲动时,站在正义与邪恶的分割线上,究竟是该跳下深渊落入万劫不复,还是退回来坚守正义、做一个更好的人,确实是可以由人的自由意志所选择的。而在黄洋一案中,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投毒者在那一刻让人性的幽暗操纵了自己的身心,毁了另一个年轻人本该盛放的生命,也毁了自己。

  昨天的微博上,浩如烟海的评论中,有一条令人潸然泪下:“复旦今天失去了两个宝贵的学生,一个是受害者,一个是投毒者。”两位学生的老师,在办公室外痛心地贴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标语。那种失望和痛苦,相信无关那些宏大的概念,只是有关两个年轻的生命,痛彻心腑。

  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就越是使我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爱慕和敬畏——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千百年来,当我们越是探索道德准绳,心里大概越发会感到敬畏:面对依附于没有受到制约的潜意识中的弱点、面对人性中根深蒂固的恶,善是起点还是终点?人类如何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心智不被戾气侵袭,如何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心灵不被残暴的力量所控制?

  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都必须独自面对的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性如果真的可以改变,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间悲剧
浅谈尼采哲学及其与法西斯主义的关系 - 二次大战 - 全球防务
心灵与自然[哲理美文]
我们应该活出人的“高度
解说人性
论中国人的灵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