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绛: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人啊,可能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类人的模样。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喜欢和小孩子们在一起,当然,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便也越来越羡慕他们:羡慕他们可以不必考虑后果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羡慕他们可以从来不用考虑这个月交完房租还剩下多少钱……

有时候,总是会有种想要逃离都市的冲动,哪怕只是关掉手机一天,来一次说走就走的自驾游。然而现实却是:每天不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就是在去往见客户的路上。我们习惯性的收起不满和抱怨,转而换上一张标准的笑脸;就连职场上的明争暗斗、生意场上的推杯换盏,我们也能应付自如。慢慢的,我们总是会在巨大的压力下变得迷茫、甚至无助,又总是渴望一切归于简单。

每次心烦无法专注的时候总是会想杨绛先生,于是,今天就想要借机说说杨绛先生。

杨绛,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父亲为她取名季康,小名阿季;八岁回无锡、在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了苏州振华女中,从小学习好,但也个性顽皮;1928年,本一心一意想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的她,因为南方没有名额,便只报考了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入清华大学当借读生。

(一)只需看一眼,便知是对的人。

杨绛先生和丈夫钱钟书的爱情,应该算的上是一见钟情了。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钱钟书身着青布大褂,穿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镜,清秀又不失风度。匆匆一瞥后,二人便开始了鸿雁传书。第一次正式相约见面,钱钟书对杨绛先生说:“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答。于是,在这一来二往的写信中,二人陷入恋爱。

也许,真的像杨母当初那句玩笑话,“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因为清华里住着钱钟书,所以她才会在考上燕京大学后临时变卦,这,可能就是冥冥中的缘分吧。而对于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来说,有的人,只需看一眼,就知道,这辈子陪在彼此身边的人就是对方了。

1935年,二人成婚,不久又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还是在巴黎,都留下了二人相亲相爱的甜蜜。杨绛先生说二人门不当户不对,在她所作《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一文中,提到,“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儿,只为我出嫁了,就成了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简单一句话,无不表明二人的亲密关系,而杨绛先生在之后二人的生活中保全了钱钟书先生的天真、淘气和痴气,更是颇感不易。大概,两个人在一起,除了相互包容外,最重要的,还要发现对方的优点,并将其优点保留和放大。

(二)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出生在新式家庭中的杨绛先生,不会重男轻女,女儿和男孩一般看待,也是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职业自主的。大概也是因为这点,才有了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一见钟情的爱情、婚姻。

钱钟书先生赞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的“贤”,更是从小就有体现:

因为父亲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有一次她拿一本书看,坐在父亲房里静静地翻,遇到要上厕所,或拿什么东西,也是如小猫行走般,争取不发出任何声音。等到父亲睡觉醒来,看到小杨绛仍默默陪侍在侧,心头顿感温暖。而从那以后父亲每次午休,都要小杨绛陪在旁边。

她是贤妻。其实,年轻时候的杨绛先生不是特别漂亮:脸大,眼睛小,眉毛像两弯钩子,站在清秀的钟书先生身边甚至会显得有些许老成。但她却是让钟书先生时刻感到安心的“不要紧”小姐,更是这一句“不要紧”伴随了他一生:台灯弄坏了,“不要紧”;墨水染了桌布,“不要紧”;颧骨生疔了,“不要紧”。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做起家务也样样在行,难怪钱母感慨,“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她是才女。她是我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更是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甚至在她晚年,也在不停地创作——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就是这样一位生活中“贤”、学问中“才”的女人,才会赢得钟书先生,“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的高度评价。提起杨绛先生的“才”,翻开她的作品,更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简朴的生活,高尚的灵魂。

在杨绛先生看来,试图做一件力不能及的事,是想要通过投入全部心神来忘掉自己。钟书先生离世后,杨绛先生便从此深居简出,还揽下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作的工作,包括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除了2003年出版的3卷《容安馆札记》,还包括178册外文笔记(共3万4千页)。

钟书先生和女儿相继离开后,在一晃住了三十多年的老房子里,杨绛先生是孤独的,她也会呢喃,“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在我看来,她是不敢让自己停下来的,92岁高龄的她重新提笔并在同年初版散文集——《我们仨》,来回忆自己和钱钟书一路走来的美好时光,以及丈夫与女儿生前的最后一段日子。对老人来说,回忆是美好,或者说,是美妙的。

杨绛先生的文字,看似平淡,但平淡中尽显本色的绚烂华丽;有时明净到有些冷,但其中的诙谐幽默,又平添了几分灵动之气,让严肃的语言充满了生机。在杨绛先生笔下,肮脏的茅坑是“沤‘天然肥’的缸”,厕所叫“五谷轮回所”。书香门第里的大小姐大大方方的写起人类排泄之事,一段苦难的下放生活在她嘴里愣是成了一出荒诞的喜剧。

真正会生活的人,大抵就是那些能把苦日子过出花儿的人吧。杨绛先生便是这样一位会生活、也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把自己晚年居住的寓所称为“人生的客栈”,欢乐与伤悲来来往往,都成了过客;把整理钟书先生的手稿称为“打扫现场”;每天的生活更是简单且规律的。

据杨绛先生的亲戚讲述,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大棒骨,敲碎了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来保持骨骼硬朗。她还习惯每天早上散步、做大雁功,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年纪大了以后,就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这样一位会生活的老人难道不值得我们敬重么?难怪有人说,女孩儿,一定要读杨绛。读她的生活、更是读她文字里流露出的对生活的态度。

这位几乎是最长寿的文化老人,这位写出的文章最没有年龄感的文化老人,用自己对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过出了一种独属于自己的简单。她是我们永远的女先生。她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燕燕于飞 | 世界上最动听的三个字
为什么所有女人都羡慕杨绛的婚姻
?遇见你之前,从未想过结婚;结婚之后,从未后悔娶你
《杨绛传》: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编织最美人生的先生...
小闱品读--杨绛《我们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